03.07 为什么文明古国在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同一时代同时爆发出来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等人?

蒋献凯


地球人是外星人安排的,想看一下不同的文化哪个发展的更好,试验场,未来的世界也许只会存活下来少数民族或者国家,因为都会争夺资源,海平面升高是必然,一些国家就会消失,只有少数人能够逃离地球,水污染,空气污染,全属性疾病,传染病爆发,一个试验场就会被毁掉


热爱生活的磊子


同一时代同时爆发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这些划时代的先哲,怎么如此巧合?巧合吗?其实这也可能是个误会。先看一些基本事实。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

释迦摩尼的生卒年则有争议,不同的考证中,其出生年份早到公元前1041年(藏传佛教格鲁派说法),晚到公元前463年(日本学者中村元说法)。其中与孔子同时代的说法来自南齐僧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认为释迦摩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

“同时代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三人算不算同时代呢?

孔子与苏格拉底差82岁,不曾同时出现在任何一个年份。释迦摩尼的情况就更复杂了,因为其生卒年无定论。按前565年说法,他比孔子大14岁;按前463年说法,他比苏格拉底小6岁;而这两点最多一点是事实,也有可能两点都不是事实。

也有人说,所谓“同时代”是粗略叙述,条件可以放宽一点。

那要看放宽多少了,作为两千多年以后出生的我们,当然可以说是同时代。如果是刘邦来看这个问题呢?如果是耶稣来看这个问题呢?对刘邦来说,苏格拉底大他213岁,孔子大他295岁,他大概不会觉得二人同时代。对耶稣来说,苏格拉底大他469岁,孔子大他551岁,他大概。。。情况会好些吧。

换句话说,我们会所以愿意认同他们是同时代人,是因为他们所处年代离我们足够远。

“划时代的先哲”

三人都是划时代的先哲,的确可以这么讲。

但三人思想被后人景仰和传播,也是有历史的。孔子是在公元1世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地位才有了根本转变,并在此后逐渐步上神坛,成为万代敬仰的大成至圣先师。在此之前,孔子也只是百家争鸣的百家之一。苏格拉底是在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后人尊为古希腊三贤,在他们所处的年代三人都受到世俗思想的挑战。释迦摩尼的佛教更是经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阶段,纷纷扰扰才流传至今。

也就是说,三位先哲的划时代意义是后人给的,在历史长河中碰到一起有其偶然性。

三人并列,也不能构成古圣先哲的全体。1世纪的耶稣、7世纪的穆罕默德不都不在列吗?持其他思想者所崇敬的先哲不也不在列吗?

因此,所谓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在同一时代爆发,实际上是上帝视角的论断。他们并非想象中的“恰巧”同时代,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哲”。他们是后世人尊尚而成的“先哲”。


文良VS颜丑


之前我看到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忘记了,内容也记不太清,但有一段与题主提的问题相仿,囫囵的说一说。

(用我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语叙述,原文与我的话并不一致。)

那本书上列举了一个例子:

好象是说猴子吧,说猴子最早是不会吃香蕉的,它们并不知道香蕉能吃,更不知道香蕉属于好吃的食物,直到有一天一只猴子突然尝到了香蕉的美味,而且没有发生任何的病变死亡现象,于是这个部落里的猴子都学会了吃香蕉。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隔千里之外、甚至几千里之外的并没有任何联系的猴子也都学会了吃香蕉。并且这个时间的间隔也并不会很长。

这是为什么呢?

这本书解释说,地球上,动物的意识层面在看不到的唯心世界上都是相通的,当有一个动物思想意识发生改变时,这个动物的思想意识就会发出波动,而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的意识层面都发生相应的波动。敏感的接收快的就会自然的跟着自己冒出来与第一只动物相一致的思维,于是就自然而然的自悟了第一只动物的思想意识。当越来越多的动物都接收到时,发出的波动就会越来越多,影响力就会越大,范围也就越来越广,于是所有的动物都有了第一只动物的思维。

并且,后面的动物有可能会把这个新思维扩展使之更加丰富。而这个传染的时间呢,是与第一只动物产生新思维的难易程度有关,越简单的传播越快,越难的传播就越慢。

我觉得题主所说的,各个古国在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却能在同一时代同时爆发出来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等人与这个例子相仿。

而之所以同时爆发出来的只有这么少少的几个人,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思想理论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而且当时社会下不论哪个国家,别说哲学理论,就是简单识字的人也并不很多,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能接收到这种哲学思想波动的就不太可能了,那出现大思想家的概率肯定更是极低了。


木燚焱


我是才如史迁,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称呼这个时期为轴心时代,即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全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大爆发,出现了很多思想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第一、人类的生存形势变得异常艰难。

孔子在《春秋》里记载过这样两句话: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数,而复仇者有二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每一场战争都死伤无数,比如有名的长平之战,是秦赵两过的战略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后来有学者做过大概的统计,春秋战国高峰期,中国人口大概有3000万人,而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到了汉朝初年,竟然只剩下了600万人,80%的人都死于战争、瘟疫、饥饿。

说生存形势变得艰难,不只是战争带来的痛苦,还因为社会前进带来的信息量暴增,原始社会,人类要生存可能只需要向自然界学习,学会打猎、学会采摘、钻木取火抵抗野兽进攻等,但到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开始转型,人们要生存不只要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政府与大众、宗主国与分封国,各种关系变得异常复杂。

基于以上种种,思想家们就必须对人类的整体生存展开追问。

第二、社会转型的升级。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开始从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转型,由封建制向集权制转变,土地开始从井田制向私有制转变,治理方式开始从贵族制向官僚制度转变,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味着思想必须升级,商周时代以血缘为中心的治理方式、求学方式都不适用了,于是有担当的思想家开始寻找出路:老子的出发点是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代,孔子是要以德治国,回归到西周初年的分封血缘社会,韩非子是要以法治国,认为人性本恶,而墨子要追求工商业的发达,强调自由平等,社会转型促使思想家诞生。

第三、相对自由宽松的文化舆论环境。

这也是社会转型的典型特征,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出现了几个思想的高峰:一个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从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转变,诞生了诸子百家;二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诞生了诸如梁漱溟、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作家、学者。社会的分裂和碎片化反而是思想大爆发的时代。

我是才如史迁,70后文史爱好者,佛法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心感受温暖!


才如史迁


看见你的提问感觉这些圣人,思想家,佛祖,道祖他们为什么几乎在统一个时机成熟出现应该就像地里长出的植物一样春天出什么,夏天出什么,秋天出什么。冬天出什么一样,这是大自然法则所致,他们的出现也希望制约后人的思想,不用伤害天理,看来上天给了人智慧更知道这智慧的威力。不加一制约祸害无穷。所以派来了这些圣人,佛祖。可惜他们有无能为力挽救不了人类的智慧欲望。现在可倒好以科学代表的大科学家们制造出原子弹,氢弹,还有一颗就能毁灭地球生灵的怖弹。他们居然还万民敬仰,成为人类的佼佼者。不明白为什么人类这样想。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过两天1963


现存地球上的人类都是智人进化来的,且经大量DNA线粒体样本检测证明全人类来自同一母体,既然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相信智力也差不多,所以,尽管各种伟人成长环境不同,但这只是外因,而内因(种子)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在他们生命进化的曲线中,外因的不同只会影响其进化曲线的形状,但曲线上奇点(即断点或不连续点)在时轴上应基本相同的,如上世纪初的许多科学大师几乎同时出现也说明如此。



心在局外109411847928


很多儒家学者认为,在孔子出现之后,中国才算正式进入文明社会。甚至有一个专有词汇来形容这种文明开化,即“获麟”,所谓“获麟”就是出现麒麟的意思,麒麟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圣兽,把孔子的出现形容为“获麟”,其实就是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一种认可。孔子儒家思想体系定义了中华文明的基本雏形,相当于中华文明的宪法一样的存在。“获麟”一词似乎是确定了孔子出现之后中华大地才有了文明的光辉。中华大地才算从茹毛饮血的蛮荒世界进化成为文明古国。儒家思想是经历了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考验的,甚至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也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孔子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

而事实上连孔子他老人家可能都不知道,在他生活的同时代,这颗星球上的其他地方,也同样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文明开化运动,而且其声势繁荣丝毫不亚于中华大地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于那个年代,远隔千山万水的埃及尼罗河、印度恒河、古希腊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都在经历着一场声势空前的思想爆发。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开化运动就像是一双大手揭开了人类思想进化的新高度。一种叫做信仰和规则的东西第一次进入人类的思想体系当中。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释迦摩尼这些先知们几乎同时出现在那个伟大的时期。

首先,我们在惊讶于这种空前绝后的文明运动的规模的同时,更加令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其同时性,好像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等先知们像是“串通”好了一样,在自己所在的人类社会当中开始了一场摧枯拉朽般的思潮,这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病毒式”的思想传播,覆盖了当时所有的人类社会。相对于其偶然性,大家或许更愿意相信是个“阴谋”。就笔者认为,这种世界范围内同时性的思潮的爆发,并非偶然,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顺理成章。笔者认为,当一个人类集体社会出现时,一套行之有效,通俗易懂的价值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需要在一套行为准则下来进行生产活动,才能保证一个社会的繁荣稳定。所以一套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体系是和人类集体社会的发展同时进化的。所以这些先知们把他们先进的思想进行体系化整理再传播出去就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他们心里明白,一味的靠强权和暴力压制老百姓并不是一件容易和普遍有效的手段。只有给大家穿上思想的嫁衣,才能让他们自动囿于一个行为规范之下。这是非常有利于统治者管理的。这些先知们的文化思想,除了有一套自圆其说的普世价值体系之外,还同时得到了统治者们的大力吹捧和推广。这些先知们不仅获得了粉丝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这绝对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佛家的“轮回,解脱,因缘生法”苏格拉底的“真理永恒,所有事物的目的性的缘由皆因为善”等等,所有的当时的文明体系都对个人的行为做了规范,明确指定在人类社会中,个人在得到一定的社会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牺牲掉一部分“自由”。

每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一定是在一套大家认可的普世价值当中运行的。宗教国家称其为信仰,非宗教国家认为是社会价值观。这也就解释了,当一个国家或社会,出现动荡或者不可逆的混乱的时代,就意味这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大师就像是人类文明当中的灯塔,当我们人类文明走进黑暗和歧路上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站出来化身为先知,用他们先进的思想照亮人类社会前进的道路。二战时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马尔克斯,马克思,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莫不如此,一个伟人大师辈出的时代,很多时候伴随的是一个支离破碎,黑暗野蛮的人类社会。苏东坡只有在被贬谪的时候才能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书法《寒食帖》、《洞庭春色赋》。人类只有在逆境当中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所以,我并不期待一个大师的出现。





京城范德彪


谁跟你说没关联?问题是“苏格拉底”是真人真事么?所谓“古希腊”是真实的么?他那向外而求的真理与真理差多少万公里?乔达摩一个要饭头子,既无能力保家,亦无能力卫国,满大街要饭,只敢躲在树林里跟婆罗门打嘴炮,拿什么跟“入官可为相,育人万代师”的孔子比?


元守道


题主说的这是轴心时代。

公元前500年左右,各大文明还在彼此孤立发展的时候,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古希腊的第一批哲学家,波斯的琐罗亚德斯和以色列的著名先知们几乎同时出现,这段时间被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如:孔子、庄子、老子、孟子、墨子等诸多思想家。印度文明诞生了释迦牟尼佛祖;希腊文明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几乎同一时代,地球上同时诞生了一批影响人类文明的思想家,这绝非偶然,综合上下历史,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繁荣出思想:纷乱纠纷的各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周天子成为摆设,各诸侯国各自称王称霸;促使一批精英人士开始深度思考;古希腊一直是城邦制,各个联邦一直互相攻伐不休;古印度在孔雀王朝一统诸侯国之前,一直处于列国纷争;

阶层分化:思想家来自精英阶层

中华文明:孔子是贵族,孟子、墨子都是在衣食无忧的处境下才有机会读书学习;印度文明:佛陀是王子出身;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推崇文明、思辨,哲人处于社会较高阶层;

由于阶层分化,精英阶层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才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文化的积累和突破:几大文明古国在这一阶段融化、吸收了前代(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国土著文化)的古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超越的突破”,由文化的原始阶段跃迁至高级阶段。

中国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爆发是因为夏商周三代近两千年的文明积累;才成功导致中国文明从文化的原始阶段一下子产生突破,跃迁至文化的高级阶段。

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也是在前代基础上实现了质的突破。

“轴心时代”奠定了人类最重要的四个古文明的基础,人类社会此后的发展,都是在这个时代开创的格局中继续进行,无论100年后还是1000年后,人类总会不断回到轴心时代生产出来的精神财富里,每一次伟大的进步都是对轴心时代的某种复兴。


尹铭的前院


因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早期的第一个轴心时期的代表文化.三个轴心代表:孔子、苏格拉底以及佛陀。

孔子和苏格拉底,还有释迦摩尼也是这个时代出生(孔子比释迦摩尼大14岁),

此外,还有一大批人物在这个时代。

因而这个时代有一个专门的称呼——轴心时代。

公元第六世纪到第一世纪,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期。

在这之前,人类面对洪荒世界挣扎,出现很多复杂问题,人类社会也慢慢形成。

到了轴心时期,几个重要传统分别出现代表人物,按照年代来说,在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中国出现了孔子,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在犹太人世界出现了耶稣。

在释迦牟尼之前,就有源远流长的印度教,但它太重视古代神话、复杂的仪式、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一个人生下来就定为某个阶级,等到轮回之后才有改变的可能,释迦牟尼出来之后,强调众生皆有佛性,如何一个人都有觉悟的智慧,只要觉悟,生命就可以离苦转乐,而且对每个人都有效果,不分阶级,不分种族。

苏格拉底在西方所面对的时代具有复杂的挑战,一边是研究自然哲学,他们把宇宙看作一个物质,加上动力不断运转,另一边是喜欢辩论的辩士学派,他们走遍各地,认为人间的法律是相对的、价值也是相对的,所以不再有原则坚持,只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苏格拉底在这时深入反省,首先肯定人类社会的法律,进一步接受祖先传下来的宗教,他自己又问到良心的声音,既所谓精灵的声音,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开展出西方的哲学传统和知识传统。

耶稣来说,犹太教本来有深远的历史,旧约和新约的差别,就是从律法变成慈爱、仁爱,所以他说神所喜欢的是仁爱胜过祭献,神不需要礼物,因为他创造一切,但如果心中有仁爱这种信仰,展现出人的美善品格的话,神才喜欢,人们祷告不用在耶路撒冷,而在每个人的心里,用他的精神、行为来祷告。

从他们出现之后,各个传统开始转移,把重点放在人的身上,而这种人是普遍的、一律平等的人。

再看孔子,孔子的时代是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是危机的时代,也是转机的时代。

他希望当时分裂的中国能重视出现统一强大的中央权力,主张上层阶级以礼、仁政、德行来维持统治,全体人应遵从忠于天子、孝顺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条,妇女应对丈夫忠贞服从。

但他未能把他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死后七百年,汉武帝正式把他的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

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公元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半人半神的圣人。

这种习俗沿袭约一千三百年。

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国传统的象征。

他的思想对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相当影响。

孔子思想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也有过重大影响。

在思想方面,他是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分“仁”和“礼”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