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村民被戏称“青蛙王子”,养殖青蛙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80万

泸县玉蟾街道龙华村三组村民陈彬,将一只只绿色美味的人工养殖青蛙送到餐桌上,让人们一饱口福。“呱、呱、呱……”在养殖场刚一下车,笔者就听到蛙声一片,放眼望去,面前的约一二十亩地,全被网罩隔成一个个小方块。走近一瞧,里面有不少青蛙。“养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养殖初期我遇到了重重困难,曾经也想过放弃。”

谈起青蛙养殖,今年44岁的养殖场负责人陈彬显得格外兴奋。他一边带笔者进场参观,一边谈起他的养蛙历程。2009年,陈彬发现人工养殖的青蛙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稀缺的美食,便瞄准商机,从浙江引进蛙种,回乡发展青蛙养殖。“野生青蛙靠捕食移动昆虫而生存,不会吃静物,人工养殖青蛙喂养的是静止的饲料,难点在于对野生青蛙进行驯化和饲养技术上的改进。”

陈彬说,为此,他花了五年时间潜心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后来,他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通过不断的人工驯化让种蛙学会了吃静食,种蛙也将这个功能传递给了后代。

同时,由于青蛙的视力不是特别好,存在盲区,陈彬针对性地设计了弹性喂食台,只要青蛙跳上台,饲料就会弹起来成为运动食物,很容易就被青蛙发现、捕食。攻克技术难题后,陈彬获得了林业部门颁发的特种养殖许可证,成立了泸县利园亿蛙水产养殖场。青蛙饲养成本低,幼苗期喂牛奶,以后喂配方高蛋白饲料,每斤青蛙只需2斤饲料。加上人工工资和日常开支,每斤青蛙成本约在10—12元之间。

而每斤青蛙的市场价在25—32元之间,亩利润在4—6万元。陈彬算了一笔账。陈彬说,目前他养的青蛙供不应求,重庆、内江、泸州等地商家都会上门来订购,坐在家门口就能完成销售。经过几年的摸索,养蛙场已投入了资金余万元,如今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余亩,每亩产量约2500—3000斤,年产量可达5—6万斤,今年年产值可达180万元,陈彬也被当地人戏称为“青蛙王子”。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