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2000—2019年度书目大盘点!将20年的好书一网打尽

书山无尽,知识无涯,Kindle为你量身打造千书随行的“移动图书馆”。


进入21世纪,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讲大家的阅读喜好推向了两个极端:实用主义和个性主义,一方面经管、养生类书籍开始盛行,另一方面青春文学也开始异军突起,成为一股新的文学潮流。而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从单纯的满足阅读需求,到电子书阅读器的引进、阅读APP的支持,再到云技术实现跨平台阅读,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巨大转变。除了经典畅销作品,“IP改编”“知识付费”“听书”等多元形式的内容也深受欢迎。


这20年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书籍的变迁也一样可以看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回望一下过去这20年里畅销书籍的变迁

2000-2009

2000

《哈佛女孩刘亦婷》

by 刘卫华 / 张欣武

多年以后,当刘亦婷沐浴在美利坚温暖的阳光下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手捏着冰块的那个下午。而同样被冰块记忆支配的,还有大批身在中国的90后们。

2000年,《哈佛女孩刘亦婷》一经出版,就以200万的销量创造了中国家庭教育类图书的行业奇迹,也让刘亦婷一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 “别人家的孩子”。而同样被拿出来讨论的,则是在当年出版了《三重门》的“叛逆青年”韩寒。育儿类的内容自此被摆上了台面,成了长热不衰议题,再之后又有《虎妈战歌》《孩子你慢慢来》《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等等一系列话题书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掀起人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的讨论。

2001

《谁动了我的奶酪》

by 斯宾塞·约翰逊

这一年的畅销书是由两只老鼠代言的。它们来自于斯宾塞·约翰逊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讲述了住在迷宫中的两个小人和两只老鼠的故事,借此说明变化在生活中起的作用。

这本书在中国一出版,就很快突破了100万册,很多企业都是批量团购。当时有家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了这本书,第二天,一部分人就突然接到了裁员的通知。这家公司一下从高峰的1100人降到了700人,员工都怕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收到这本书。

这背后反应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转型,那时已经启动了开始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很多工人下岗,而这就必然会面临奶酪的重新分配问题。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市场经济这块大奶酪中。改革后地利益如何重新分配?新的利益和既得利益如何协调,这是当时人们普遍关注地问题。

2002

《向左走·向右走》

by 幾米

2002年随着台湾绘本作家几米《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等会被在大陆畅销,绘本图书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几米的画中紧密的摩登大厦、白天里拥挤的人群、夜晚时空荡无人的街道,都让人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大都市下的迷茫无助和孤独寂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递着温暖和关爱的手绘作品成为了人们精神上的救赎。虽然生活中总有很多无奈,但是这些温情脉脉的故事仍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为你心心念念的“小确幸”。

2003

《幻城》

by 郭敬明

上一年,两届新概念文学奖一等奖得主郭敬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幻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大堆粉丝蜂拥而至,让尚在上海大学读书的郭敬明情书收到手软。紧接着2003年他就推出了另一本畅销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自这之后,顾小北成为了一代女生心中的白月光。

以郭敬明、张悦然、周嘉宁为代表的青春文学作家们用文字剖解了彼时年轻人内心的叛逆与压抑,迷茫与孤独。彼时的年轻人,正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们,他们有着父辈无法企及的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中国特殊的教育环境以及父母的溺爱又让他们的生活分外压抑,而此时出现的青春文学恰好迎合了这些人的内心,同时作者们在书中极力表现浮华世界又极大地契合了少男少女们的向往之心,让青春文学销量火爆。

2004

《达·芬奇密码》

by 丹·布朗

这本书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独霸《纽约时报》及亚马逊网上书城畅销榜榜首长达40周之久,并且连续两年夺得美国全年图书销量冠军。2004年,《达·芬奇密码》在中国发行,头三个月就创下了30万册的销售佳绩,仅2004年一年,就被重印了18次,中国掀起了一股丹·布朗的热潮。

小说中涉及密码学、数学、宗教、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集谋杀、恐怖、侦探、解密、悬疑、追捕、言情等各种通俗小说元素与一身,打破了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界限,从多个角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阅读期待,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2005

《求医不如求己》

by 中里巴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健康类图书在经过长期蛰伏后,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并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达到了顶峰。那时候《求医不如求己》《肠内革命》《登上健康快车》等书相继出版,每一本都销售火爆,你妈妈开始每天让你喝8杯水,邻居阿姨也开始张口闭口肝脏排毒,“健康养生”开始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

2006

《品三国》

by 易中天

1998年,厦门大学要给易中天分套房子,112平米,折下来3万块钱,很不幸的是,易教授当时穷得连3万块钱都拿不出来。那时候得他一定不会想到,几年后,他的《品三国》会让他收获100多万的稿税。

那时,凭借着《百家讲坛》的火爆,中国大地上正在掀起一股国学热,除了易中天,还有阎崇年讲“清朝十二帝”,于丹讲“论语”,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传媒的方式普及到了更多的人 ,这股文化热潮绵延至今,甚至异化出了许多诸如“国学班”之类的现象,当然,这又是另一番评说了。

2007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by J.K.罗琳

说起21世纪的畅销书,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这本由英国作家J.K.罗琳在1997至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于2000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前三部的中译本,首印60万册,销售高达7700万,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单本图书出版的销售奇迹。

时至今日,哈利波特系列已经完结多年,可是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哈迷挥舞着魔法棒,等待着霍格沃茨的来信。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沉默的朋友,教会他们勇敢和责任,也在困顿时给他们力量。就像书里的那句咒语:呼神护卫 一样,哈利·波特也护卫着很多人走过成长的艰难,也从中获得自我的救赎。

2008

《盗墓笔记》

by 南派三叔

2001年央视开始播放《百家讲坛》节目,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波文化复古的潮流,一时间孔孟三国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另一方面,国外诸如《24小时》《迷失》等探险类美剧的火爆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此影响,有一波文学写手开始着手创作一种新的写作题材,它将古代东方神秘文化和世界流行文化融为一体,题材新颖情节惊悚刺激,很快遍火爆了大江南北。这就是以《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为代表的一系列盗墓小说。

2006年前后,盗墓小说开始席卷整个文化产业。从2007年第一本实体小说出版至今,《盗墓笔记》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第八部大结局更是力压郭敬明的《小时代》和韩寒的《青春》,也将当年火爆的《乔布斯传》远远甩在身后,夺得了当年畅销榜的冠军。

2009

《小团圆》

by 张爱玲

张爱玲离世14年后,《小团圆》出版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至今都争议不断,赞成者和反对者针锋相对。不过《小团圆》并不是张爱玲死后出版的唯一作品,除此之外《雷峰塔》《易经》《异乡记》《同学少年都不贱》都是在张爱玲死后才出版的,某种程度上,这也带动了对于张爱玲小说的持续关注,至今仍长盛不衰。

2010-2019

2010

《巨流河》

by 齐邦媛

这一年深受读者关注的《巨流河》是一部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也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六十年来,作者齐邦媛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

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她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2011

《史蒂夫·乔布斯传》

by 沃尔特·艾萨克森

2010年,史蒂芬·乔布斯正式发布了跨世纪的革命性产品iPad(苹果平板电脑)和iPhone第4代,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苹果公司的市值飙升至222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2011年,天才乔布斯却已经病入膏肓,深受癌症并发症侵袭。早在2年前,《时代》杂志的前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曾为爱因斯坦、富兰克林等名人著传)就开始与乔布斯进行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最终造就了一本独家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于乔布斯逝世后全球出版。

“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这本书满足了新一代致敬科技创新的读者,乔布斯过山车般的人生,以及他完美极致的追求,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

2012

《江城》

by 彼得·海斯勒

2012.12.12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那个和你一起度过世界末日的人,你们还有联系么?

这一年开始,《经济学人》杂志做了一个不动声色的改版,它把关于中国的专题报道从“亚洲”版块剥离出来,做成一个独立的门类。在该刊历史上,只有美国享受过这一待遇。主编解释: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

在信息时代,外国人想要做个中国通,报道中国的大事并不难。但要做一个诚实周密的记录者,甚至真正了解中国青年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很难。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2011年他的《寻路中国》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亚洲图书,2012《江城》中,他再度讲述四川支教经历,绘制了一幅90年代中期中国西南小城的社会景象,折射出小人物在文革、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三峡大坝建设等各种社会大事件中的命运沉浮。

2013

《看见》

by 柴静

2013年的出版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精彩。读者们不再只是紧跟潮流,而更忠实于自我喜好,阅读趣味开始多元化。此外,Kindle进入中国,满足了年轻读者的新型阅读形式,也推动了正版图书电子化的发展。

《邓小平时代》横空出世,回忆30年改革的风风雨雨;《3D打印:从想象到生活》、《大数据时代》反映出科技对社会生活巨大影响力;被同名电影带火的《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谢谢你离开我》再次引起一波对“青春”的新定义;柴静的《看见》行销达到天文数字的300万。

2014

《解忧杂货铺》

by 东野圭吾

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世界读书日期间,三联书店创建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为读者提供了“深夜书房”,让不眠灯光陪伴守夜读者安心阅读。

这一年,同样暖心向的一部作品登上各大榜单第一名——《解忧杂货店》。书中描述的是生活中平凡的片段:在事业和爱情间艰难抉择的运动员、离家打拼却屡遭挫折的音乐人、想要挣钱报答亲人的女招待……互不相识的人因一家可以咨询烦恼的杂货店而走到一起,虽未谋面,心与心却真诚相对,这正是东野圭吾想要展现的力量: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这正是东野圭吾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一大原因:更为亲近的故事背景,和作品本身的可读之亲。

后来同名华语电影于2017年上映。2017年亚马逊中国发布基于亚马逊阅读大数据产生的一系列年度阅读榜单,其中,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连续4年上榜,又一次成为2017年亚马逊最畅销图书。

2015

《三体》

by 刘慈欣

不经意间,数字阅读步入2015年。除了满足单纯阅读、App支持、精美排版等需求,电子书阅读不仅要开始具备纸纸质书的感觉,还要实现云技术,即跨平台阅读等功能。利用云技术,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平台进行阅读体验。

这一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科幻界的诺奖”的“雨果奖”、“星云奖”、“华语科幻最高成就奖”,将人们的视野带去了更加遥远神秘的宇宙。(2019年9月23日,《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而信息技术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网络覆盖了整个世界,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太空探索,人们其实更加关注VR虚拟体验。这也反应在当下流行的科幻小说中,对太空的瑰丽想象已经远去,则是更多地描绘人类在网络乌托邦或反乌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016

《好吗,好的》

by 大冰

《2016年度阅读兴趣报告》的报告数据显示,阅读人群整体呈现年轻化,18岁至21岁的用户表现出更高的阅读兴趣。地域来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引领阅读潮流,地铁、咖啡馆也成为读者集中阅读的新场景。

在阅读类型方面,科幻类小说持续受欢迎,《三体》《北京折叠》等作品备受追捧;网络小说凭借其超高人气和强IP属性,成为休闲阅读的主流选择之一,《微微一笑很倾城》、《欢乐颂》、《翻译官》名列前三。此外,心理励志/减压类书籍成为阅读重点,绘本类《秘密花园》,励志类《自控力》,文学类《岛上书店》《好吗,好的》《乖,摸摸头》都获超高人气。

2017

《未来简史》

by 尤瓦尔·赫拉利

2017年深受读者关注的文化类热词有:“网络小说”、“IP改编”、“知识付费”。

受到改编影视剧的热度影响,其网络小说原著也成为图书黑马。《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的前半生》、《欢乐颂》等热门影视作品,成为全民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个体崛起》、《罗辑思维》是“新晋网红”,作者陈立飞、罗振宇均为“知识大V”。

《未来简史》、《人工智能》、《沙丘》的热度,反映出了2017年科技领域的潮流与趋势。特别是尤瓦尔·赫拉利通过《人类简史》一书在国内外积累了超高的人气后,他的新书《未来简史》也火遍全网。

2018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by 林奕含

2018年,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超过半数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听书”成为新宠,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随着移动有声APP的发展,我国有近三成的人已经养成了听书习惯。多元的阅读形式也带动了读者阅读行为的规律性改变。读者的阅读行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规律性,呈现早高峰、晚高峰峰值的特点。

从阅读题材看,反映现实、贴近生活的作品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最受欢迎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经济管理和运动健身类内容。如果从社会的阅读和回应来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无疑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作品,它涉及了儿童性侵和家庭暴力这两大社会问题。

2019

《我和我的祖国》

by 陈凯歌

根据4月世界读书日发布的《亚马逊中国2019全民阅读报告》,大众阅读氛围浓厚,近五成受访者一年阅读总量超过10本。个人内在需求成为大众阅读和购书的核心驱动力,“了解别人以及探索外面的世界”、“学习新东西新技能”和“试图解决自身遇到的关于人生、情感等的问题”三大不同层次的个人内在需求分别位居阅读目的前三位。超过三成受访者希望通过阅读“远离手机、游戏、电视等的打扰,给自己带来片刻的宁静”。《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断舍离》《变量》《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等经管社科类作品大受好评。

2019年深受读者关注的还有《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同名的作品。本书以电影中七个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为单元,收录了其中的拍摄脚本、导演手记以及剧照,全景式再现了该片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路历程。全书情绪饱满,叙事感人。

一/个/问/题

30年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书是哪一本?为什么?

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亚马逊Kindle】在字里行间,一起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