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弟弟舒尔哈齐?

秉烛侃历史


努尔哈赤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之所以能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强大的后金(清)政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在这些人当中,最让他信任的,莫过于亲弟弟舒尔哈齐。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舒尔哈齐最终却背叛了兄长,并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舒尔哈齐是建州女真左卫部首领塔克世第三子(当时,女真分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生母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雅尔哈齐的同母兄。舒尔哈齐年幼丧母,因不堪忍受继母纳喇氏的虐待,在十岁时跟随哥哥投奔外祖父王杲。


王杲虽然接受明朝的册封,但却屡次侵犯后者在辽东的据点,屠杀明朝官员,令明廷震恐不已。名将李成梁奉命讨伐王杲,并在万历二年(1574年)攻破古勒寨,俘获寄居在此地的努尔哈赤兄弟。李成梁不清楚二人的身份,便把他们强行充作幼丁随军,每当跟女真人作战时,必然驱使他们打头阵。



说来也怪,大小数十场战事下来,大部分的女真俘虏都战死沙场,唯有努尔哈赤兄弟侥幸活了下来,不仅练就了一身健壮的体魄、精湛的武艺,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打仗的本领。次年(1575年),李成梁俘获王杲,并送往北京处死,努尔哈赤兄弟失去“靠山”,便只好在明军中继续服役。


努尔哈赤兄弟本想在明军中建功立业,以便谋得一官半职,然而9年后的一场“意外”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原来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率军进攻古埒城,意图消灭在此顽抗的王杲之子阿台,塔克世闻讯后,与父亲觉昌安赶赴古埒城劝降,并与李成梁达成协议,一旦阿台主动投降,将保障他和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



然而李成梁食言自肥,在塔克世劝降之际,竟率军猛攻古埒城,并在攻陷后下令屠城,由此导致觉昌安、塔克世均死在明军的刀下。努尔哈赤兄弟闻讯后痛不欲生,就此脱离明军回家,并发誓替祖父、父亲报仇。当年,努尔哈赤兄弟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自此走上统一女真、创建后金(清)的道路。


创业之初,舒尔哈齐紧密追随兄长,在攻灭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导李成梁攻陷古埒城、杀害觉昌安父子的帮凶)以及征服浑河、董鄂、苏克素浒等部的战事中立功极多,帮助努尔哈赤艰难地统一了建州女真。随后,舒尔哈齐又跟随兄长征讨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在扩张本方势力的活动中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和创业进程中最得力的帮手,舒尔哈齐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在权力结构中仅次于努尔哈赤,被明朝的边将称呼为“二都督”(努尔哈赤曾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都督)。然而随着权势和地位的不断攀升,尤其是作为贡使两度出使明朝(1595年、1597年)的见闻,竟让舒尔哈齐滋生非分之想,意图取代兄长做建州女真的统治者。


明朝敏锐地察觉到舒尔哈齐的心理变化,便对他进行刻意的拉拢、利诱,并不断地制造并激化舒尔哈齐与兄长的矛盾。舒尔哈齐的内心被权力欲蒙蔽,果然便中了明朝精心设计的圈套,在积极发展同明朝、朝鲜的关系外,还通过联姻的形式加强与女真其他各部的联系,意在扩大实力和影响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兄长。



舒尔哈齐既然与兄长离心离德,便利用各种场合挑战他的权威,经常在重要会议上对其发难,屡屡让努尔哈赤难堪、愤怒。不仅如此,在乌碣岩战役中(1607年),舒尔哈齐坐视侄儿褚英、代善与乌拉部大军拼死搏杀,竟然不肯施以援手,行为令人发指。事后,努尔哈赤为惩罚舒尔哈齐,便剥夺了他的兵权。


但舒尔哈齐却不知悔改,竟然带着部众跑到铁岭附近的黑扯木,依靠明军和乌拉部的支援(舒尔哈齐既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岳父,同时又是他的妹夫),并接受明朝册封的建州右卫都督职务,公开与努尔哈赤为敌(“舒尔哈齐居恒郁郁...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见《清史稿·卷二百十五》)。



努尔哈赤为惩罚弟弟的叛变行径,便下令诛杀他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及大将武尔坤,同时猛攻乌拉部并向明朝施压。在这种情况下,舒尔哈齐局面极度窘迫,自知无力对抗兄长,便只好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重新回归,反叛事业就此以失败告终。舒尔哈赤投降后,被努尔哈赤关进囚牢,两年后郁郁而终,终年4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太祖实录》、《清实录》


文史砖家


当然是因为权力之争了。

在弩尔哈齐创业之处,弟弟舒尔哈齐是处于副手的位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明国官书中,总是把两兄弟并称的。舒尔哈齐以建州卫都督的身份,多次去北京朝贡。

在朝鲜的史籍中,弩尔哈齐被称为奴酋,舒尔哈齐被称为小酋,比如申忠一到佛阿拉,绘制了建州首领住家图,有二副,其一是《木栅内奴酋家图》,其二就是《外城内小酋家图》,申忠一说舒尔哈齐“体胖壮大,面白而方,耳穿银环,服色与其兄一样。”

通过申忠一的描写,我们知道,舒尔哈齐和哥哥的地位不相上下,连服色都是一样的。

比申忠一早一个月到达佛阿拉的朝鲜通事河世国,分别接受弩尔哈齐和舒尔哈齐的接见和宴赏。河世国称弩尔哈齐为老乙可赤,称舒尔哈齐为小乙可赤,兄弟俩先后宴请河世国,都说明了他俩曾经是亲密的主副配合,相辅相成。

但是,等小有基业的时候,兄弟之间就开始出现嫌隙。兄弟俩的矛盾从万历二十三年(1595)就已见端倪。

申忠一见到舒尔哈齐家中的“凡百器具,不及其兄远矣”,舒尔哈齐也对申忠一说,以后让他送礼物,不能比他哥的礼物少。

这件事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弩尔哈齐兄弟的关系已经没有初期的同心协力,而是开始有主副区别了,因此,舒尔哈齐对已经获得的权位和财富也开始不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征伐哈达部的时候,弩尔哈齐就在哈达城下当众怒斥舒尔哈齐,让他们兄弟之间的裂痕更深。

万历三十五年(1607),因为舒尔哈齐作战不力,弩尔哈齐要把他的二个大将常书,纳奇布处死,舒尔哈齐向大哥恳求,才免死,罚常书银百两,夺纳奇布所属牛录。

从那以后,弩尔哈齐就不让舒尔哈齐领兵出战,慢慢削其兵权。舒尔哈齐闷闷不乐,常出怨言,说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弩尔哈齐又没收弟弟的财产和奴隶,杀了他的儿子阿布什,还将他的大将武尔昆吊在树上烧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十九,舒尔哈齐死。

据明人黄石斋的《建夷考》记载说舒尔哈齐是被哥哥腰斩死的。《三朝辽事实录》说舒尔哈齐是被弩尔哈齐设计杀死。

弩尔哈齐为人猜厉威暴,谁要是稍微违逆一点,就杀之,没有人不怕他的,为了强化汗权,幽禁杀害胞弟,是很正常的。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努尔哈赤的弟弟确实是舒尔哈齐,但努尔哈赤其实没直接杀死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是脱离努尔哈赤另建新部落,与努尔哈赤对着干。后来被迫投降,被努尔哈赤软禁致死。舒尔哈齐的儿子是阿敏。

明朝将领李成梁督师辽东那会,对付辽东后金的办法是,扶小打大,调动后金内部消耗。舒尔哈齐就是李成梁在努尔哈赤身边埋的一个雷。李成梁二次督师辽东的时候,看到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羽翼已丰,不是想动就能动的。李成梁就开始利用埋在努尔哈赤身边的舒尔哈齐,当时李成梁把二人送回建州女真的时候,就被明廷封为不分大小的建州都督。这时就已经开始离间二人关系了。在李成梁的支持下,舒尔哈齐宣布脱离努尔哈赤,跑到靠近明朝的铁岭附近建立了个新部落,依靠李成梁对付努尔哈赤。可李成梁再次因为政治斗争的因素,被解除了职务。没有明朝支持的舒尔哈齐是抵挡不住努尔哈赤的。也就是坚持了一年多,舒尔哈齐向努尔哈赤投降;舒尔哈齐自此被囚禁致死。


过去即历史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最终努尔哈赤却把舒尔哈齐幽禁致死,还杀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

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努尔哈赤如此对待自己的弟弟和侄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舒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地位相当,对努尔哈赤的成就帝业有极大的威胁。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在当时可是以“老哈赤”和“小哈赤”著称,他们两人都非常有实力,而且都野心勃勃。

而舒尔哈齐和明朝边将的关系特殊,他的女儿是李成梁儿子(辽东总兵李如柏)的妾,还生了一个儿子。

当时甚至还有“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广泛流传。这足以说明舒尔哈齐对努尔哈赤的威胁之大。

一、对乌喇和布占泰的态度不同

布占泰是舒尔哈齐两个女儿的女婿,所以苏尔哈齐因亲情的缘故,并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在万历35年作战的时候还袒护他,所以努尔哈赤直接夺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舒尔哈齐当然不高兴了,据《清史稿》记载,他对两个儿子(第一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札萨克图)说:

"吾岂以衣食受羁于人哉?"

所以舒尔哈齐肯定是要和努尔哈赤对着干的,他移居黑扯木,努尔哈赤非常愤怒,直接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还把舒尔哈齐给幽禁致死。

这舒尔哈齐既有功名和地位,还有实际的兵权,在外还有“援军”,对待乌喇的态度又截然不同。这让努尔哈赤非常忌惮,最终也上演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我是醉爱谈历史,分享有趣有料的原创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点评和关注。


醉爱侃足球


舒尔哈齐不是努尔哈赤亲手杀死的,而是因努尔哈赤而死。

努尔哈赤的生母宣皇后,生有三子:努尔哈赤(显祖塔克世的长子),舒尔哈齐(三子)与雅尔哈齐(四子)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是一母同胞。在努尔哈赤的兄弟当中,为舒尔哈齐所立之传自然是诋毁有余,至于雅尔哈齐更是完全没有记载,这便说明了,努尔哈赤对于他的亲生兄弟多有隐讳。

在《清史稿》为舒尔哈齐所立之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海西女真乌拉部下属的蜚悠城长策穆特黑,因深受乌拉部虐待,恳请归附建州女真,于是努尔哈赤派舒尔哈齐及褚英代善等人率领三千人迎接策穆特黑。在赶赴蜚悠城的途中,舒尔哈齐夜行时遇到火光,所以怀疑是凶兆,打算退兵,褚英、代善坚持前行,收复了蜚悠城。

但在回去的途中,遇到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所率领的一万人前来堵截,褚英和代善拼死一搏,将布占泰打败。而舒尔哈齐以及他的手下常书、纳齐布,躲在山下,没有出战。事后,努尔哈赤虽然赐舒尔哈齐达尔汉巴图鲁称号,但却因常书和纳齐布没有全力赴战,意欲将其处死,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在给舒尔哈齐警告。舒尔哈齐当时反驳道:“诛二臣与杀我同”。

于是努尔哈赤免去了这两个人的死罪,但却对他们加以严惩,不仅罚百金,而且收了他们的部属。至于舒尔哈齐经此事之后,再也不让他领兵打仗了,没有了战功,就等于剥夺了政治生涯,舒尔哈齐因此而郁郁不得志。

为了摆脱努尔哈赤的控制,他带着长子阿尔通阿和第三子扎萨克图移居到了黑扯木。努尔哈赤得知后,认为舒尔哈齐有异心,想要篡位,所以十分震怒,将他的两个儿子杀死,舒尔哈齐无可奈何,只能又回到了努尔哈赤的掌控之下,最终抑郁而死。

以上就是《清史稿》中对于舒尔哈齐的记载。从这段短短的记载来看,舒尔哈齐是因与乌拉部的这场战争中而身败名裂的。但也可以看出努尔哈赤手段之残忍,对于不奋力出战的大臣说杀就杀,对于亲弟弟也是掌控于股掌之中,甚至他的侄子也被残忍杀害。可以说在努尔哈赤的眼里,后金的前途胜于兄弟子侄亲情。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他的诸子侄奋战离不开,如骁勇善战的褚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等,对于这些战功赫赫的子侄,他又是褒奖有加,十分重视。

当然,在后金征战过程之中,努尔哈赤对待手下的标准就是骁勇善战,对于不力战之人,并不会心慈手软。待时局稳定之后,便是汗位继承及争权夺利的较量。历朝历代的大汗和皇家均逃不过这些斗争,舒尔哈齐是这场斗争当中的牺牲品。

舒尔哈齐死于自己的懦弱,也死于这场权力之争。在努尔哈赤看来,舒尔哈齐怀有异心,所以他被努尔哈赤铲除也是必然的结局了。


夕阳下的晚枫


其实努尔哈赤只是杀了弟弟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并且还留了一个阿敏,没有全部杀掉,舒尔哈齐更是没有被杀,只是被努尔哈赤幽禁起来,一直到去世。原本哥两个关系很密切,为何后来突然就反目成仇要将舒尔哈齐幽禁了呢?

一、年少共患难

1564年,舒尔哈齐出生于辽东地区,其父亲塔克世为指挥使,母亲额穆齐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可以说原本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

1569年,舒尔哈齐5岁,生母去世,继母对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两兄弟态度恶劣,两人经常被欺负,这个时候两人感情特别好,同甘共苦。5岁的舒尔哈齐跟随10岁的哥哥努尔哈赤一起到深山野林里采蘑菇、松子、捕捉猎物,然后拿到附近抚顺马市去卖,可以说两个孩子都很懂事。


但是即使这样,继母依然对两人不理不睬,1574年,10岁的舒尔哈齐跟随15岁的努尔哈赤一起前往外祖父王杲家寄居,从此生活才略微好一些。

可惜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几天,两个悲惨的孩子就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俘虏,将其充当幼兵,并且每次作战都逼迫他们冲锋陷阵,好在哥两个从小去深山野林打猎练就一身能耐,在战火纷纷中留下一条小命。

也就是这些作战的时日,再次锻炼兄弟二人,让两人变得更加强壮,作战更加威猛,为后来打江山奠定扎实基础。1583年,明朝战乱,舒尔哈齐的祖父与父亲死于乱军之中,努尔哈赤想要找明朝统治者讨回公道,却因此惹怒统治者,想直接将其灭口。

两人感觉到一种悲哀,并且发誓要为祖父和父亲报仇雪恨,于是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开始创立军队,与明朝军队对抗。同年,努尔哈赤建立黑旗,用来统治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女真人。

1589年,兄弟两势力不断增大,努尔哈赤再次建立白旗,让弟弟舒尔哈齐带领,后来白旗改成蓝旗,努尔哈赤的红旗也改成黄旗,这就是后来大清几百年的八旗制度雏形。



此时的兄弟两人,可以说同生共死,患难与共,谁敢欺负对方,另外一人一定与之拼命,正是兄弟两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再加上女真人本来就很强悍,所以他们的部落越来越强大,两人势力也逐渐增大,对权利的欲望随之增加。

二、舒尔哈齐的异心

1595年,舒尔哈齐在努尔哈赤的安排下带领建州女真朝贡使团前往明朝北京进贡,原本一直处于部落里的舒尔哈齐,来到首都北京,有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同时也觉得明朝很不错,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高级统治者尽享荣华富贵。

有的欲望一旦产生,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何况舒尔哈齐的这种思想还深深植根于内心,一天天成长起来。1596年,舒尔哈齐娶了乌拉部落的贝勒布占泰的妹妹为妻,1597年,他又将自己的女儿额实泰嫁给了布占泰,舒尔哈齐以这种方式与周边部落联姻,想要增强自己的势力。

同年,舒尔哈齐第二次去北京朝贡,明朝专门安排人对舒尔哈齐进行大规模高标准的礼待,让舒尔哈齐有些膨胀,不断飘起来。再加上明朝对他进行一些金银珠宝的赏赐,还授予他都指挥的高级武职,让舒尔哈齐彻底迷失自己。


这边舒尔哈齐在与明朝相交甚好,那边努尔哈赤势力与日俱增,誓死与明朝势不两立,哥两个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发生分歧,政治目标越来越不一样。

1601年,明朝原辽东总兵李成梁又被明朝任用,想要借助李成梁来瓦解努尔哈赤两兄弟势力,舒尔哈齐傻傻分不清对方是敌是友,竟然还与李成梁相处融洽,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为妾,妥妥的想和亲联姻促进双方关系。

1605年,舒尔哈齐妻子去世,李成梁准备厚礼去安抚舒尔哈齐,让舒尔哈齐十分感动,双方关系更进一步。至此,舒尔哈齐的心已经完全脱离哥哥努尔哈赤,并且背道而驰与敌人明朝相伴。

努尔哈赤感觉到弟弟的变化,尤其是弟弟越来越叛逆,居然在一些努尔哈赤举行的重大活动或者会议中公然反对努尔哈赤的意见与主张,让努尔哈赤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毕竟是自己亲弟弟,而且比自己小5岁,努尔哈赤就当他还不成熟,每次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舒尔哈齐能有所改变,不忘初心。


三、幽禁舒尔哈齐

事情的再次转机是1607年,居住在蜚悠城的一小支女真部落,由于不堪忍受临近的乌拉部奴役,想来依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了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儿子褚英、代善,等人领兵三千,前往蜚悠城收编该部。

蜚悠城长策穆特黑苦乌喇之虐,愿来附。太祖令舒尔哈齐及贝勒褚英、代善,诸将费英东、扬古利、常书,侍卫扈尔汉、纳齐布,将三千人往迎之。—《清史稿·卷二百十五·列传二》

乌拉部与舒尔哈齐之前有过联姻,所以一路上舒尔哈齐都在找各种理由想要回家不去参与这场战争,还说帅旗上有幽光,是不吉利的预兆,叫大家一起回家,可是代善等人不同意。

乌拉部听说自己管辖内的女真人要依附努尔哈赤,派兵一万前往迎战阻止,结果舒尔哈齐躲在一旁不参加战争,让代善等人作战,虽然最后代善等人还是取得战争胜利,但是舒尔哈齐的不作为以及消极态度大家有目共睹。


回家后,努尔哈赤想要收拾一下舒尔哈齐的两个部下常书、纳齐布,来达到杀鸡儆猴警告舒尔哈齐的目的,可是舒尔哈齐竟然反目成仇,大有与哥哥干一仗的态势。努尔哈赤毕竟是领导人,而且对方又是自己弟弟,无奈努尔哈赤再一次选择退让,没有为难弟弟,只是将他旗主的位置罢黜。

反观舒尔哈齐,被罢黜旗主之位后,继续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后来还公然带着自己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去到铁岭东南的黑扯木想要自立为王,心想依附明朝的势力与哥哥努尔哈赤一决雌雄。

移居黑扯木,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清史稿·卷二百十五·列传二》

这次努尔哈赤有些愤怒,带兵去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杀掉,并且一气之下打算把阿敏也处决,幸亏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等苦苦相劝,才留住阿敏一命。经过这次事件,努尔哈赤将舒尔哈齐一半家产没收,并将其带回家幽禁起来。


1611年,舒尔哈齐在幽禁中死去,享年48岁,也算英年早逝,他死后,努尔哈赤没有继续追究他的后代,让阿敏担任镶蓝旗旗主,也算对得起这个弟弟。

结语

其实做哥哥确实很难,尤其面对一个作死的弟弟,更是难上加难,努尔哈赤一次次给舒尔哈齐机会,可是舒尔哈齐一次次在边缘试探,最终导致两人交恶,被幽禁而死,可以说舒尔哈齐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从哥两个一路经历的坎坷来看,其实舒尔哈齐的野心源于自己不成熟,也许努尔哈赤平时在建功立业的闲暇之余多关心一下弟弟的心理发展以及内心想法,舒尔哈齐不会走到最后与之对立的地步。

世界上总有很多事情的发生,是有很多原因引起,我们不能只单纯去怪罪谁,而应该综合分析,倘若努尔哈赤在最开始发现弟弟有问题,就及时阻止,而不是任由其发展,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


嗔痴历史观


简单一句话,努尔哈赤杀死弟弟舒尔哈齐,是为了保证女真族内部的统一。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被明朝授予龙虎将军,二品武职;手下四十个牛录,共一万兵丁。无论从官职还是自身兵力,努尔哈赤已经高于女真其他部落的酋长。

但这是明朝不愿意看到的。明朝的策略是平衡。如果有一个部落强大起来,就一定会遭到剿灭。可在这期间,因为经历壬辰倭乱,明朝在东北的军队不多,没有实力主动剿灭这个新兴的一方霸主。所以只能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削弱努尔哈赤的实力。而舒尔哈齐就是最佳的突破口。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同母弟。生母去世后,两人遭受后母的虐待。不得已,寄居在外祖父家。谁知祸不单行,外祖父经常侵扰明朝,杀掉明朝将官。明朝报复,不仅杀了外祖父王杲,还把努尔哈赤兄弟俘虏。

两兄弟从寄人篱下,变成了为明军冲锋陷阵的炮灰。但在战争中,二人有幸存活。并磨炼了战斗意志。不过其中的悲惨,也只有两个人知道。

在离开家乡11年后,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战斗中被杀。为了报仇,二人回到家乡,用十三副遗甲起兵,征讨仇人尼堪外兰。

之后,兄弟二人不断征讨其他部落,人马逐渐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明朝的文书就已经将兄弟二人并称为“二酋”。明朝边军也称舒尔哈齐为“二都督”。舒尔哈齐俨然是与努尔哈赤并驾齐驱。

事实也确实如此,兄弟二人手下的兵丁,数量相当。

努尔哈赤在刚刚崛起时,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兄弟作为帮手。这样发展出来的双头制,也灵活机动。

但舒尔哈齐自己却慢慢开始膨胀了。主要有这么几点:

1、 与女真部各个部落结交。娶了十几个福晋,来自女真十几个部落。

2、 朝鲜使者同时分别拜见兄弟俩。兄弟俩也分别向朝鲜使者回礼。

3、 明朝有意抬高舒尔哈齐的地位。

4、 李成梁故意与舒尔哈齐交好,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

5、 舒尔哈齐与乌拉部结亲,在接收被乌拉部欺压的蜚悠城人口时,故意袖手旁观。

6、 被努尔哈赤解除兵权后,自己另立门户,接收明朝册封“建州右卫指挥”的职务

在黑扯木自立门户之后,李成梁奏请朝廷,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指挥这样的高官。凌驾于努尔哈赤之上。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忍受的。

努尔哈赤先是劝说舒尔哈齐回心转意。之后又采取雷霆手段杀掉了舒尔哈齐的长子和三子。舒尔哈齐没想到哥哥能这么狠。但他没选择投靠明朝,也没引明朝的大军进攻,而是乖乖的回去了。


之后舒尔哈齐便被囚禁起来,两年后抑郁而死。等于虽然不是直接杀掉的,也算死在了兄长努尔哈赤手里。


在他回到建州前夜,应该想到了兄弟俩并肩作战开疆扩土的时刻,想到了作为奴隶替明军冲锋的时刻,想到了幼年丧母被后母虐待的时刻。


但权力面前,已经没有兄弟。


参习处


努尔哈赤在开始创业时,兄弟同心一起有奋斗。当事业有成果时,兄弟之间的理想,观念和对成果分享,发生巨大变化。对继续奋斗建立国家。和保持祖先荣誉成王为候。发生了严重分裂。

努尔哈赤是想创立全新国家,为终身的奋斗目标,而舒尔哈齐却想保持现有成就,为大明诸侯鄱国而可享受快乐。

为此兄弟在奋斗远景,理想信念,战略方针,建国目标上有严重差异。产生深刻分裂不可调和的矛盾。舒尔哈齐有坚毅刚强勇猛善战的品格。却开始图幸福不想和大明决裂并自己来朝见大明皇帝大明也给了他崇高的地位和荣誉使他有和平享乐,不图再战,谋图分裂,成为依附大明鄱邦后金国就行了。成为是大明附属是目标。

努尔哈赤是绝对不会同意这种依附大明思想,决不能容忍这种思想存在,更不能容许舒尔哈齐想立门户,分庭抗礼。

采取果断措施,削出舒尔哈齐爵位,要将舒尔哈齐手下将领,常书,纳齐布,以打乌拉时,消极退让,临阵脱逃的罪名要处死。剪除他的左膀右臂后,又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权,排挤出后金核心领导层,

还是没有打断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想独立开创一块天下与哥哥分庭抗礼一谋求分裂独立。

努尔哈赤派人大量劝说无效,恐发火拚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更是大义灭亲,采取强硬措施杀了舒尔哈齐二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又将他部将武尔坤也处死。最后还要处死他次子阿敏。在皇太极极力求情下,阿敏逃过一劫,财产一半没收。

舒尔哈齐成为光杆一个,来到努尔哈身边求情免死,但努尔哈赤还是怒火难消一直囚禁舒尔哈齐在暗室至死。

顺治十年时,清帝为其照雪。追封他为和顾庄亲王。舒尔哈齐的死为努力哈赤独立建国采取的果断手段,防止内乱分裂根本战略措施不给弟弟以可乘之机,坚决采取严历手段防止分裂的的战略行动。为早期后金在建国上思想统一奠定基础。为后来努尔哈赤为大清建立。席卷辽东,攻下大明在辽七十余城。在思想上完成统一毅志。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与大明彻底决裂,|开始向明朝发起进攻。这些是舒尔哈齐不想做的。他己经在1611年死了。











ww3721王建文


目前关于舒尔哈齐的死亡原因尚有争论,一说据《清史稿.诸王列传》载:“上怒,诛其二子舒尔哈齐乃复还。岁辛亥八月,薨”,即被囚禁而死。另一说是被其兄长努尔哈赤秘密杀害。当然无论哪种说法,舒尔哈齐的死都与努尔哈赤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努尔哈赤不顾兄弟之情,一定要逼死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呢?

其实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权力之争”。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是一母同袍,皆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所出。舒尔哈齐5岁时,生母不幸去世,家事开始由继母纳喇氏主持,而纳喇氏为人刻薄,对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二人是冷眼相待,更是极尽虐待。当时刚刚五六岁的舒尔哈齐就得跟随着哥哥努尔哈赤到深山野林中,去采集松子、木耳、蘑菇,猎取野禽,然后再将这些山货送往抚顺的马市出售,贴补家用。



此后,这对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难兄难弟就这样相依为命的活着,他们只能靠自己,而就在这样相互扶持的一路中,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关系。

但是,亲密无间的他们似乎也逃不过“无论多亲密的关系,在权力的面前都是脆弱不堪”的定律。万历十六年(1588年),随着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兄弟两齐心协力吞并建州5部,征服建州后,为了争夺最高权力,曾经可以同生共死的兄弟俩开始反目成仇。



最初,为了开疆扩土,舒尔哈齐兄弟两是齐心协力,他们接连打败了一个又一个阻挡他们的敌人,哲陈、苏完、董鄂、雅尔古、完颜等建州五部悉数被他们击败。但在这之后,这兄弟两开始有了嫌隙,而让他们有嫌隙的“元凶”就是明朝。明时,明廷对于关外的事情还是很在意的,尤其是对努尔哈赤这股新兴的力量,为了让这股力量不至于威胁到明廷对于关外的控制,明廷是尽力拉拢和收买努尔哈赤的对手及反对者,在两者间进行挑拨,以激化彼此的矛盾,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在当时,对于努尔哈赤势力的第二号人物舒尔哈齐,明廷自然是花费了心思去拉拢他。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舒尔哈齐进北京朝贡时,明廷就册封他为都指挥这样的显赫官职,而明朝如此做法,也让舒尔哈齐开始倾向明朝,并视明朝为恩主,对其效忠,并希望以明朝为靠山,去争夺女真的最高领导权,将努尔哈赤拉下台。

而努尔哈赤显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让出权力的,且较之舒尔哈齐忠于明朝,努尔哈赤是十分仇视明朝的,视明朝为大敌。因此,随着两人的理念不同,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两开始走向了两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先是舒尔哈齐,他与明朝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不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明的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而且还视自己为明朝的附庸,决心依靠明朝为后台,树立自己的女真最高领袖的地位。而反观努尔哈赤,他却是屡次与明朝的边军发生摩擦,与明廷的关系开始变得更为的紧张。

同时舒尔哈齐在明朝的支持下,他在女真的影响力开始与日俱增,并隐约有超过努尔哈赤,成为女真最高领袖的意思。如此,在这种局势下,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的矛盾开始明朗化。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借口舒尔哈齐其下属常书、纳齐布在与乌拉贝勒布占的战争中临阵脱逃为由,剥夺了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此后,舒尔哈齐眼见努尔哈赤居然如此对他,遂有了自立为王的心思。不久,舒尔哈齐就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在那里伐木建造房屋,开辟新的根据地。而后,李成梁看到这一分化女真的大好机会,于是火上浇油,故意挑起矛盾冲突,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而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

努尔哈赤在得知此消息后,顿时感到此时的危险,他深知此时女真不能分裂,更不能让自己的最高地位丧失,于是赶紧劝说舒尔哈齐放弃自立为王的念头,并给予他诸多好处。可是,此时意气风发的舒尔哈齐那肯放弃这到手的好处,没多想就断然拒绝努尔哈赤的劝说。



最后努尔哈赤见劝说无效,遂决定采取武力措施,他先是赐死了还在自己控制下的舒尔哈尔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后又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人的极力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

此后,舒尔哈齐幡然悔悟,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努尔哈赤,而且他所指望的靠山,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如果努尔哈赤派兵来攻,他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如此为了保全自己家族的性命,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

舒尔哈齐虽结局悲惨,但他的子嗣却因她的主动投降而幸免于难,其六子济尔哈朗更是成为了日后的辅政王,掌管清廷政权一时。

只得说权力害人啊!


澳古说历史


努尔哈赤的名字,如雷贯耳,是他建立了后金,也是他奠基了清朝。他出生于公元1559年,父亲是明末女真建州左卫领袖爱新觉罗·塔克世,母亲是塔克世的嫡妻喜塔喇氏,此外他还有两个亲弟弟,分别是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舒尔哈齐是塔克世的第三子,比努尔哈赤晚出生五年。公元1569年喜塔喇氏病逝,此后5岁的舒尔哈齐开始跟随努尔哈赤一起去山林采摘果子,猎取兽类,补贴家用。

喜塔喇氏去世后,家中便由继母纳喇氏负责,这个继母和大多数继母一样,心肠恶毒,经常责备努尔哈赤以及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10岁那年,因忍受不了跟随努尔哈赤一起寄居在了外祖父家。但没想到,外祖父家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攻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被俘虏。

之后,明军凡有战争,都让他们当先锋,直到他们的外祖父战死,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决定回家。

两人回到家后便决定复仇,于是开始了创业,也就是建立后金,舒尔哈齐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得力助手。

公元1595年,舒尔哈齐有了异心,他不满足做努尔哈赤的跟班,希望做一个统治者。1596年之后,他开始和明朝以及其他部落有所往来。1601年,明朝李成梁拉拢舒尔哈齐,挑拨他和努尔哈赤的关系。1605年,舒尔哈齐终于决定依靠明朝,挑战努尔哈赤的地位。

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之间的矛盾已不可挽回,两人都做好了除掉对方的准备。公元1607年,舒尔哈齐因逃避与明朝之间的战争,被努尔哈赤踢出了领导层,同年舒尔哈齐密谋自立门户。

努尔哈赤知道舒尔哈齐的想法后曾责令过他,不要想着自立为王。但是舒尔哈齐已经无路可退,拒绝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直接采取最终手段,斩草除根。1609年,先是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以及部将,后又威逼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见自己势力越来越弱,最终罢休,回到了努尔哈赤的领地。努尔哈赤不及兄弟情面,将舒尔哈齐幽禁起来,最终于1611年,舒尔哈齐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