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起打天下的亲兄弟,努尔哈赤为何对舒尔哈齐翻脸不认人?


一对自幼患难与共的亲兄弟,在被家族抛弃的艰苦岁月里,相互扶持生死相随。当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时,19岁的舒尔哈齐跟随哥哥血战沙场,在诛杀世仇,统一建州女真的大业中,他居功至伟。然而就在努尔哈赤迈向事业的第二个台阶时,他却“翻脸”了,将同母弟弟舒尔哈齐囚死在暗室中!

是什么导致努尔哈赤如此绝情,对他这个世上最亲的家人,痛下杀手?我们顺着兄弟俩的足迹,去追寻一下答案。

相依为命的兄弟

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是女真建州左卫指挥使塔克世的儿子。他们的母亲,是建州右都指挥使阿古的女儿额穆齐。舒尔哈齐五岁时,母亲去世了,那一年努尔哈赤10岁。

继母那拉氏对努尔哈赤兄弟非常不好,哥俩小小年纪,被逼得进山采猎补贴家用。五年后,这对哥俩实在忍受不了继母的虐待,离家出走,投奔到外祖父阿古门下。

哥俩刚在外祖父那里落下脚,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跟外祖父阿古闹翻了。阿古是建州女真的豪强,兵强马壮,对大明的号令常常阴奉阳违,白吃大明的饷。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决定端掉这股黑恶势力。

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决定站在朝廷这一边,那就不得不跟亲家翁阿古刀兵相见了。在觉昌安父子的帮助下,阿古兵败人亡。可怜的努尔哈赤兄弟,因为亲人相残,做了明军的俘虏。哥俩充当明军的炮灰,被迫为明军做前锋营,拼杀了几年,在九死一生的环境里,竟然奇迹般地活下来。

这段历史有点奇怪,不知道努尔哈赤兄弟,为什么不言明自己的身份,按理来说,明军只要知道他们是觉昌安的孙子,肯定不会为难他们。可能是哥俩对父亲和祖父,迫害外祖父的行为不满,从心里,不愿意与父祖发生关系。

血水里拼出来的大业

几年后,觉昌安和塔克世又协助李成梁,消灭了阿古的儿子阿古台。就在这次战后,李成梁和尼堪外兰纵兵劫掠阿古台部众,不小心误杀了觉昌安和塔克世!

爷俩为大明连亲家都出卖了,结果落得被误杀,悲催!

父祖的意外死亡,促使努尔哈赤兄弟跳出来,要求朝廷拿尼堪外兰抵罪。朝廷当然不答应,大概觉得努尔哈赤也就是无根基的“流浪汉”,不但不安抚努尔哈赤,反而放话,要扶立尼堪外兰为建州女真首领。

这下让努尔哈赤很生气,发布了著名的七大恨,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波澜状况的造反生涯。

其实,很难说努尔哈赤兄弟,与父祖有多深的感情,报仇恐怕只是他们的借口。哥俩在刀头舔血的生涯中,早就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也早就做好了起兵纵横天下的准备。报仇,只是他们美妙的借口而已!

就这样,努尔哈赤带着弟弟舒尔哈齐,从复仇尼堪外兰开始,步步为营,吞并一个又一个部落。

李成梁显然犯了个大错误,没有意识到努尔哈赤是个危险的对手,他乐见女真内部的杀戮,准备坐收渔人之利。于是,他对努尔哈赤兄弟采取纵容,眼看着他们一步步做大。

当尼堪外兰被努尔哈赤兄弟消灭后,他们已经势不可挡。万历十六年,努尔哈赤终于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统一了建州女真,并自称可汗,封舒尔哈齐为贝勒。

十字路口

这一年,努尔哈赤29岁,舒尔哈齐24岁。一对患难兄弟修成正果,从此哥俩成为建州女真的一二把手,议政时,一个南坐一个北座,接见外宾,哥俩同时接受拜礼,有礼物呈献,也是双份。

兄弟共治,亲密无间吧?恰恰裂痕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舒尔哈齐开始私交其他部落首领,明王朝单独授予他一个都指挥的官衔。尤其是舒尔哈齐两次进京朝贡,受到了朝廷热情接待,并赏赐给了他大量金银绸缎,让他感恩不已。

很明显,大明在采取分化政策,以图削弱努尔哈赤的势力。李成梁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舒尔哈齐,明里暗里鼓动舒尔哈齐取代哥哥,成为建州女真的老大。

舒尔哈齐也觉得自己比势单力孤,一味杀伐的哥哥,更具备成为建州女真一把手的条件。哥俩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在议政会上,舒尔哈齐也丝毫不给哥哥面子,常常顶得努尔哈赤很尴尬。

哥俩的关系急转直下,频临破裂。


分道扬镳

万历三十五年,发生了一次战争。事情的起因是东海女真(黑龙江流域)的一个部落,投靠布占泰(吉林松花江流域)的乌拉部后,受到乌拉部的欺凌,不堪忍受之下,他们决定改投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接到求援信,派舒尔哈齐及褚英、代善等领兵前去接应。

大军撤退途中,遇到了布占泰的拦截,三千多人对布占泰的一万人,又在人家眼皮底下,情况十分危急。

战斗打响的时候,舒尔哈齐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他和他的部下撤兵一旁,坐山观虎斗。理由是,布占泰跟他是儿女亲家。

亏得褚英、代善够勇猛,竟然以不到四分之一的兵力,打败了布占泰。不过由于舒尔哈齐的袖手旁观,布占泰的军队也没受到重创,安然撤退了。

这件事让努尔哈赤非常恼火,想处死舒尔哈齐的部下。舒尔哈齐也撕破了脸,坚决不允许。努尔哈赤被迫让步,但一怒之下直接把舒尔哈齐踢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

这件事让兄弟俩的关系再也无可挽回,舒尔哈齐决定带着部众,另立门户。于是他在乌拉部和明军的军事重地铁岭之间,重新建立了基地。

李成梁大喜,立刻授予舒尔哈齐建州右卫指挥使,将外祖父阿古当年的头衔给了他。这个头衔,是明朝在建州女真的最高长官,也就是说,从大明朝廷的角度,舒尔哈齐已经位居努尔哈赤之上。

李成梁的举动无疑是火上浇油,果然,努尔哈赤被彻底激怒,他立刻处死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并准备兵戎相见,兄弟俩已经走向水火不容!

直到此时,舒尔哈齐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的建州右卫指挥使,就是个空头支票,没人听他的,布占泰的战斗力弱爆了,保护自己都困难,李成梁就是个十足的小人,挑拨的时候吐沫星子乱飞,动真格的时候,就是袖手旁观。面对战神努尔哈赤,所有人都知趣地熄火了!

舒尔哈齐一半恨,一半恐惧,最后满怀失望地领着部众,重新回到努尔哈赤的身边,连一决雌雄的信心都没了。

努尔哈赤没有选择宽容,他将舒尔哈齐囚禁在一个暗室中,每天通过孔洞定时往里送食品,没有人可以见到他,他也永远不见天日。两年后,四十七岁的舒尔哈齐病死在禁所,也有人说他是被努尔哈赤暗杀的。

一声叹息

一对生死兄弟,为何闹到你死我活?从兄弟恩怨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个人欲望的膨胀,还有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

一、对形势的判断和未来目标的差异,是兄弟俩矛盾的根源

努尔哈赤在十三副铠甲的状态下,就敢起兵造反,这种魄力真的难找第二个。支撑他做出这个决定,绝不是对自身实力的评估,而是一颗比天还大的心!他要做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尼堪外兰,更不是为了复仇,而是整个女真,乃至整个天下。

有这颗大心脏,努尔哈赤无所畏惧,完成了第一步战略——统一建州女真,接下来就是第二步——统一整个女真族;第三步就是——夺大明天下。

舒尔哈齐显然没有那么大的雄心壮志,他的目标就是做建州女真的首领,当大明王朝的忠实臣子。他已经做到了,所以,接下来只需要跟周边搞好关系,跟朝廷搞好关系,一切就OK了。

舒尔哈齐不光没有野心,而且坚定地认为,女真根本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两次到北京,亲眼目睹了大明王朝的广博,像一头巨象,女真就像一个蚂蚁,分分钟都能被踩死,努尔哈赤太自大了,早晚会把女真带入万劫不复!

所以,他要纠偏,不能让哥哥毁掉得之不易的成果,安心做顺民。

二、大明王朝的挑拨打动了舒尔哈齐,也深深刺激了努尔哈赤

应该说朝廷的分化手段确实起到了作用,舒尔哈齐已经由一个冲动的“造反派”,被改造成了顺民,并且自觉地影响着努尔哈赤。

不过,李成梁的激进手段,“成功”大劲了,变成了燃烧在兄弟俩之间的一团烈火,彻底烧毁了舒尔哈齐,顺便把努尔哈赤烧成了孙悟空。

其实,如果李成梁不急于“加火”,对舒尔哈齐多实施保护措施,相信他对努尔哈赤的破坏力会更大。

三、舒尔哈齐在虚假的吹捧下,欲望膨胀,自认为可以取代努尔哈赤

舒尔哈齐根本没有认清,他只是大明朝廷的棋子,以为自己是朝廷边陲的擎天一柱。他抬头一望,政治上自己有朝廷支持,军事上有李成梁做靠山,周边关系上,各大部落对他很友善,建州女真内部他也是二把手。

相反,努尔哈赤有什么呢?除了自视其高的战斗力,别的什么也没有。四周全是视他为敌的各大部落,朝廷恨不能立刻吞了他,孤家寡人嘛!

所以,舒尔哈齐有理由相信,他比努尔哈赤更有能力领导建州女真,这也是他敢另立山头的理由。只是他没想到,朝廷开的就是空头支票,他充其量就是一枚对付努尔哈赤的棋子。视努尔哈赤为死敌的各大部落,在努尔哈赤的大刀下,宁可与舒尔哈齐为敌,也不敢对努尔哈赤呲牙!

舒尔哈齐好失望!

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也有一个并肩作战的弟弟,他叫完颜吴乞买,即后来金太宗。本来按照女真人原始的议会制,舒尔哈齐完全有可能因为功劳,被大家推为接班人,就像完颜吴乞买。可惜因为舒尔哈齐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让本该圆满的兄弟情碎了一地。


寻根拜祖


清初八贝勒其实分为“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这些人构成了满清初期最高执政的班底!

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四小贝勒分别是:大贝勒阿济格,二贝勒多尔衮,三贝勒多铎,四贝勒济尔哈朗

八贝勒中,其中六人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比如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十一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那另外两个跻身八贝勒的阿敏和济尔哈朗是何许人也呢?怎么能和大汗努尔哈赤的儿子平起平坐呢

其实阿敏和济尔哈朗也不是外人,他俩都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曾经的后金二号人物舒尔哈齐的儿子,其中阿敏是老二,济尔哈朗是老六!为什么说舒尔哈齐是曾经的二号人物呢?仅仅是因为他已经死了吗?其实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死了,而是因为他已经被努尔哈赤彻底钉在了后金的耻辱柱上了

公元1607年,舒尔哈齐背叛大哥努尔哈赤自立为王,试图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而大明帝国的辽东总兵李成梁也趁机从中挑拨,以消耗后金的自身实力。努尔哈赤得知弟弟背叛自己,暴跳如雷,立刻发兵攻打舒尔哈齐,于是一场兄弟大战一触即发!

最终,努尔哈赤击败了舒尔哈齐,不仅如此,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和心腹大将武尔坤也被努尔哈赤杀死。盛怒之下的努尔哈赤甚至还准备杀了舒尔哈齐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二贝勒阿敏,只不过在皇太极等人的求情之下才没有处死阿敏!在万念俱灰的绝望处境下,舒尔哈齐回到了兄长的帐下。但是这次的努尔哈赤对他不再讲兄弟情谊了,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一间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公元1611年,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时年四十八岁

舒尔哈齐是创建后金的第二号功臣,舒尔哈齐同样是在起兵之初就很能打仗的人物,他屡立战功,是努尔哈赤的不可缺少的臂膀。他原来在后金的地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舒尔哈齐也是以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自居的!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是同时受贺的,分南北落座。明朝的边将称舒尔哈齐是二都督。不过自从舒尔哈齐反叛之后,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之所以后来阿敏和济尔哈朗能身居高位,并不是努尔哈赤有多么不计前嫌,主要还是因为两人比较能打,再加上阿敏和济尔哈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努尔哈赤身边长大的,跟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差不到哪儿去,尤其是阿敏,早年间他和代善皇太极等人的关系极好,这些都为二人虽为叛逆之子却能掌握大权奠定了基础!


李老师历史课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同母兄弟。

舒尔哈齐从小就跟随哥哥努尔哈赤外出打拼,可以说,是努尔哈赤最衷心得力的助手,年轻时曾经在李成梁手下当差,锻炼了一身武艺和谋略。

万历十五年,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决裂,在赫图阿拉称汗,而舒尔哈齐被封为贝勒,人送绰号“二都督”,俨然是后金第二号人物。

但是好景不长,舒尔哈齐在不久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以“消极避退”的罪名被削爵夺权,被努尔哈赤赶出了核心权力圈。

舒尔哈齐咽不下这口气,图谋自立门户,被努尔哈赤发现后,从此幽禁,不久就死了,年仅47岁。

这是清史的叙述,但真的是这样吗?明离子从其他史料看到了异样。

明朝文献对于舒尔哈齐的事情是如此记载的:

“奴酋忌其弟速尔哈赤(舒尔哈齐的别称)兵强,计杀之。”

明末黄道周则在自己的笔记中有以下记载:

“酋疑弟二心,佯营壮弟一区,落成置酒,招弟饮会,入于寝室,锒铛之,铸铁键其户,仅容二穴,通饮食,出便溺。弟有两名裨将,以勇闻,酋恨其佐弟,假弟令召入宅,腰斩之。”

意思大概说,努尔哈赤觉得弟弟有二心,假装为他独立建造营舍,建好后,请弟弟饮酒,刚进了寝室,舒尔哈齐就被抓了起来,从此幽禁密室,只留有俩窟窿,一个送饭,一个用来大小便。

舒尔哈齐有两名心腹将领不顾反对闯进囚禁舒尔哈齐的地方,努尔哈赤大怒,以舒尔哈齐的名义骗二人到来,然后将二人腰斩。

看了这段记载,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点像北宋初期的“烛影斧声”,但是这次胜利的是哥哥。

那时候的满洲人,对汉文化十分崇尚,努尔哈赤能这么干,八成看过《宋史》,知道了防火防盗防弟弟,还懂得给弟弟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无论如何,舒尔哈齐之死再次证明了在权力面前亲情的脆弱,“煮豆燃豆萁”的悲剧,在清王朝建立之初便再次上演。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他是明末建州女真兴起史和清朝开国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的人物。这两兄弟在青年时期可谓是患难与共,生活的不幸使两兄弟紧密团结在了一起,他们虽然出生于女真的贵族家庭,但是由于亲生母亲喜塔腊氏早死,其父惑于继母言,对他们极其不公,在分家的时候仅取得了微薄的财产。年幼的舒尔哈齐只能和努尔哈赤四处奔波,开始了自力更生之路。

《满洲实录·卷一》:十岁时丧母,继母妒之,父惑于继母言,遂分居,年十九岁矣,家产所予独薄。


在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父祖塔克世和觉昌安在为明军做向导时被明军“误杀”。两兄弟被李成梁抚养,“塔失有二子,长即太祖,次速儿哈赤,俱幼,李成梁抚之”,在他们成年自立后,正式开启了统一女真的创业过程。从史料观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弟弟的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最得力的帮手,为建州女真政权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山中闻见录·建州》:太祖乃将弟速儿哈赤俱走之东方,有众千余,渐北侵张海、色失诸部,蚕食之。

但是,就是这么一对在创业初期亲密无间、共同患难的兄弟,却也没有能逃过手足相残的悲剧命运,最后以舒尔哈齐二子被杀,其本人被努尔哈赤囚禁致死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舒尔哈齐得罪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清太祖,清朝编写的史书不但几乎隐没了他的功绩,而且将其形容成才智低下,庸碌无能之人。

《满文老档》:然弟贝勒出征未见一超凡之举,于大国之政道未进一善言以慰之,全然无德。


清朝编写史书对其评价显然很不合理,有肆意污蔑的嫌疑。要知道《满文老档》记载舒尔哈齐可是“打喇汉巴图鲁”,巴图鲁,汉语为英雄、英勇之意。努尔哈赤最讲究的就是量才授用,非有大功者不登高位,舒尔哈齐能获得如此荣誉,虽有亲弟之故,但更重要的是才能和功劳。

在对舒尔哈齐的评价上,反而是第三方史书更具有公正性。朝鲜史书《建州闻见录》就说道“小乙可赤有战功,得众心”,而在《清史稿》当中评价诸王的功绩之时,称舒尔哈齐“佐太祖建业,将出师,登垅而谋,策定驰而下,黄道周亟称其骁勇”。这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综合各方史书,努尔哈赤之所以对舒尔哈齐痛下杀手,有如下原因:

首先,一山不容二虎,封建时代最高权力不容分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造成舒尔哈齐之死的根本原因。

舒尔哈齐在与努尔哈赤共同创业的过程中,逐出削平群雄,建立强大的女真国,努尔哈赤当然从一个小酋长成了辽东新霸;而舒尔哈齐的实力也是在不断的壮大的,成为与努尔哈赤并称的建州二号人物,在很多文献上,往往“两都督”并称。

《建州纪程图记》:我以满浦军官,只持文书往复而已,有何勾干,膺此两都督重礼,分贶家丁,尤极未安。
《熊廷弼集·酌东西情势疏》:职数日内侦得建夷情形,或二三百一营,或一二百一聚,俱散布猛酋旧寨。叩之,云:“我都督与二都督速儿哈赤近日不睦,恐二都督走投北关,令我们在此防范。”

不仅在名号上几乎平起平坐,在实力上舒尔哈齐应该也有众多的重兵归他统辖。在朝鲜人申忠一的《建州纪程图纪》中记载:“奴酋诸将一百五十余,小酋将四十余,皆以各部酋长为之,而率居于城中”。舒尔哈齐的兵马虽然少于其兄,但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势力。



不仅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势力,还有很强的“外援”。一个是女真的乌拉部与舒尔哈齐有联姻关系。另一方面,舒尔哈齐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他的女儿就是李如柏的妾,以致于在后来明金交战中,明人有“女婿坐镇守,辽东落谁手”的说法。


而舒尔哈齐本人和其哥哥努尔哈赤对明朝的心理也背道而驰,他更加亲近明朝,甚至在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消灭亲明派势力哈达部时出手阻止,处处阻拦努尔哈赤,在这个时候双方关系估计已经是白热化状态了。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行至哈达国,哈达兵出城拒之,黍儿哈奇按兵不战,向太祖曰:“有兵出城迎敌。”太祖曰:“此来岂为城中无备耶?”怒喝黍儿哈奇贝勒曰:“汝兵向后!”即欲前进。时黍儿哈奇贝勒兵尚阻路,遂绕城而行,城上发矢,军中伤者甚多。

舒尔哈齐势力的不断壮大以及他的亲明态度,对努尔哈赤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建州女真内部引起了分化,严重阻碍了女真政权的发展,引起了努尔哈赤的忌恨,必欲除之而后快。


其次,舒尔哈齐的死也是由于明朝分化政策的催化。

明朝对女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由来已久,所谓“分其枝,诚欲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而明朝的分化政策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给女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女真“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

而在建州势力渐渐强大之时,为了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李成梁加紧对舒尔哈齐的拉拢,舒尔哈齐在向北京朝贡的过程中都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舒尔哈齐曾去北京进行了四次朝贡,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被明廷授予都督、都指挥使头衔,这无疑加剧了女真内部的矛盾。




在万历三十七年,舒尔哈齐之所以移居黑扯木,就是因为此地与明朝铁岭城相近,使自己能够在明朝的保护下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在此事后,努尔哈赤决定不再留情,杀其二子,逼迫舒尔哈齐回归,将其彻底囚禁,直至死亡。

以上,就是努尔哈赤为何对自己的弟弟痛下杀手的原因,正是由于两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和明朝分化政策的综合作用,才造成了舒尔哈齐的死亡。

引用文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清史稿》、《建州行程图纪》、《满洲实录》、《建州私志》、《建州闻见录》、《熊廷弼集》、《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山中闻见录》


论史


努尔哈赤幽杀其弟舒尔哈齐,虽然清史不载,但无论在当时的明朝私史、还是后世学者的考证、推断,都基本可以判定的。

导致努尔哈赤做出此等禽兽之事的根源,还在于努尔哈赤在建立建州政权时,不得不借用其家族部落的势力,而其中长弟舒尔哈齐的力量最为雄厚,在历次战阵中也功勋卓著,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建州女真政权处于二元制统治的模式,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称贝勒,向明朝的历次进贡,都是以兄弟二人的名义,且舒尔哈齐自己也多次作为首领,亲自进京上贡,并结交明朝官吏。同样,当时明朝朝廷派遣到建州传旨的使臣,都是两人在场时宣旨;而朝鲜王朝出使建州的使臣,则往往要先后拜见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两位贝勒。

建州军队中,舒尔哈齐有自己的部属,在战争中只听命于舒尔哈齐父子。其中,在攻打哈达部猛骨孛罗时,由于作为前锋舒尔哈齐见哈达部有所准备,为避免伤亡,下令不攻后撤,当场遭到努尔哈赤的怒斥,但舒尔哈齐部将们竟然堵住前进道路,不让努尔哈赤大军进逼城下。最后,努尔哈赤下令绕过舒尔哈齐所部,从另一个方向攻城,经过血战,大将扬古利部破城成功。。。。此次战场抗命,成了兄弟二人矛盾激化的开始,此后在与乌拉部的乌碣岩大战后,努尔哈赤虽封赏了参战的舒尔哈齐,但却以临阵胆怯、作战不力为由,处罚了舒尔哈齐的心腹部将常书、纳其布。到了公元1609年,努尔哈赤以舒尔哈齐诸部罪行,削夺其兵权,不许其掌兵,将其原有人马,交给舒尔哈齐的儿子中最得努尔哈赤欢心的阿敏统领。

舒尔哈齐失去兵权后,心怀愤懑,常出怨言。先是移居黑扯木,后又与子阿布什、部将武尔坤等,企图外逃他处、东山再起。消息走漏后,努尔哈赤下令将其幽禁,处死了阿布什、烧死了武尔坤。两年后的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在幽禁地去世。虽然,明人黄石斋《建夷考》中说得绘声绘色,不可尽信。但后世的清史学者孟森、阎崇年等都确认舒尔哈齐实被其兄“幽杀”。


史海悠游闾春晖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在权力的诱惑面前,父子尚且会翻脸,何况是兄弟呢?

像当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还是相依为命的亲兄弟,老妈死得早,老爹听信后妻的枕边风,将兄弟俩逐出家门,仅给了很少的财产。以至于俩兄弟只能去投奔外公王杲,结果到万历二年,王杲的寨子又被明军攻陷,他们成了李成梁的军前小兵。直至九年后,他们的老爹死于明军乱兵之中。他们又离开明军,依靠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重起炉灶。

于是此后,弟兄俩同心协力,达成建州女真之统一。在当时,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几乎是同一待遇的。《满洲秘档》说:“太祖弟舒尔哈齐贝勒为太祖同母弟也,笃念手足之情,待遇优厚,服御玩好,悉拟宸居。”各部贝勒拜见他们时,两兄弟同时受贺,分南北落座。舒尔哈齐穿的衣服、骑的马匹,和大哥努尔哈赤相差并不太大。而且,在长期征战中,舒尔哈齐的军功越来越多,声望越来越高,也逐渐成为威望与努尔哈赤不分伯仲的二号人物。

然而,我们都知道,只要是一个部族、一个王国,做老大的总是只有一人。只有古罗马那种共和体制,才会有意地设置二元执政官,为的是权力的均衡。

所以,在后金这边,你舒尔哈齐,要么老老实实向努尔哈赤低头,做一个低调的小弟;要么就索性分裂,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也不失为李世民(当然那样的话,努尔哈赤就是李建成)。

但舒尔哈齐却始终没有搞清楚状况,他既不愿意向哥哥低头,也不索性独立。

这样一来,自然就麻烦了!

而明朝李成梁那边,显然看到了这个麻烦正在萌芽状态逐渐发芽。老李自然要让这嫩芽开花结果,于是一纸令下,舒尔哈齐便多了一顶正二品武职都指挥使的帽子,要知道大哥努尔哈赤此时也只是正二品都督而已。

接着,李如柏,也就是李成梁的儿子,又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做妾,以至于当时有歌谣:“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

舒尔哈齐自己,又娶了布占泰的妹妹做福晋,第二年又把自己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布占泰——这关系感觉有些复杂,但舒尔哈齐的感觉显然很好 。

大家都知道,布占泰后来与努尔哈赤翻脸,最终死路一条。

而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的破裂,则发生在万历35年,舒尔哈齐被派去收编一个部落,在归来途中,遭遇了女婿布占泰的军队。此时后金军中,除了舒尔哈齐之外,还有努尔哈赤的儿子褚英、代善。结果呢?舒尔哈齐说俺怎么能跟女婿对阵呢?就跑到一边玩起了旁观,只剩下褚英、代善俩人与布占泰的军队厮杀,末了还胜了。

老实说这个问题确实严重了,舒尔哈齐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努尔哈赤没有直接怪罪弟弟,但他要杀掉弟弟手下的两员战将。

这个时候,舒尔哈齐居然还很强硬,硬着头皮出来力保两个将领。努尔哈赤这便笑了:好,俺不杀他们,但从此之后,他们的兵权、你的兵权,都没有了。

舒尔哈齐咋办?他当然不甘心,这便和两个儿子商量,要带着自己的部众,去一个叫做黑扯木的地方另立中央。黑扯木在哪呢?就在今辽宁铁岭东南,当时离明朝边将很近。而且舒尔哈齐这边一动,明朝那边也动了,说是要 让舒尔哈齐做建州右卫首领。

要说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一声令下,便杀了弟弟的两个儿子,随后便将舒尔哈齐打下大牢。

《满洲秘档》为努尔哈赤辩解,说老哥并没想想杀弟弟,只不过希望关他一些时日,就能“知错愧悔”,而后向哥哥认错求情的话,做哥哥的就会把没收的财产还给他。

然而,舒尔哈齐死不认错,差不多两年之后,他便在狱中死亡。

咋死的?谁也不知道。

有人说,兄弟俩走到这一步,是有人下药,谁呢?大明名将熊廷弼。当年舒尔哈齐曾替代哥哥去北京进贡,结果熊廷弼看见这货,就恭维他说,俺之前只听说女真有个努尔哈赤,都说他最厉害。可又有人跟俺说舒尔哈齐更勇敢更有本事。如今看看你嘿,果然风采不凡,哎呀俺这下可真糊涂了,到底谁才是女真最有实力的男人呢?

呵呵!俺不知道这是不是杜撰,如果是真的话,岂非熊廷弼一言乱建州?该算是反间计的一种呢?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是一奶同胞,两个人都非常厉害,努尔哈赤就不说了,舒尔哈齐坚毅顽强、勇猛善战,非常优秀。两个优秀的人在一起创业也没问题,问题在于两个人性格相同,同性相斥,结果可想而知。



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是只能当正职不能当副职的人。舒尔哈齐权力欲膨胀是必然的事儿。

一开始,初创公司采取的是二元结构,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都是老板,与明朝和朝鲜外交,哥俩同样礼节,同等待遇。舒尔哈齐俨然以继承人自居。不过,舒尔哈齐只比努尔哈赤小6岁,这种年龄差显然不是很合适。此外,努尔哈赤表面上承认舒尔哈齐为继承人,内心是不同意的,弟弟再亲也不如儿子亲,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汗位。努尔哈赤的想法舒尔哈齐也是想得到的,他也清楚自己继承汗位可能性不大。

后来舒尔哈齐两次到大明朝贡,看到了先进的农业文明和政治文明,非常羡慕,想投靠大明,希望在大明的帮助下成为汗王。



努尔哈赤要成为辽东之主,舒尔哈齐想在大明帮助之下成为辽东之主。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人你死我活的斗争便开始了。舒尔哈齐公开培植亲信,树立自己的权威,两人因意见不合,经常在会议上争吵。本来二元结构努尔哈赤就不舒服,现在弟弟舒尔哈齐的行为又使他感受到威胁,他意图采取行动除掉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手下有兵,只听舒尔哈齐的,要除掉他,首先要罢了他的兵权。努尔哈赤就寻找机会削了舒尔哈齐的兵权。

没有了权力,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心中很不舒服,于是就带着儿子们另立门户。



努尔哈赤先是劝舒尔哈齐放弃另立山头的想法,舒尔哈齐不听,努尔哈赤采取强硬手段,把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抓来杀了。努尔哈赤步步紧逼,舒尔哈齐又不是对手,只好投降,回到努尔哈赤身边。

毕竟是一奶同胞,浪子回头金不换,弟弟回来了,哥哥好酒好菜好招待。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灌醉后,送进了一个小黑屋里,小黑屋只有两个小洞,从小洞可以往里送食物。后来舒尔哈齐死在小黑屋了,死因不明。

舒尔哈齐始终是努尔哈赤的一块心病,只要他还活着,努尔哈赤就担心弟弟死灰复燃,夺他的汗位。

舒尔哈齐的性格决定他权力膨胀的必然性,汗位受威胁决定努尔哈赤必杀舒尔哈齐。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有得观史


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比同父异母的穆尔哈齐、巴雅喇还要近一些。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努尔哈赤起家之初,舒尔哈齐便一直跟随其左右,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起初,二人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并没有谁从属于谁。自被俘后跟随李成梁起,兄弟二人一起打天下、一起坐天下!一度兄弟二人层并排坐着接受使者的拜见。可以说,这段时期是兄弟二人的“蜜月期”。



随着统一女真的步伐不断前行,兄弟二人的矛盾也慢慢出现了。毕竟地盘大了、军队多了,总归得有一个领头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渐渐地努尔哈赤成为了主角,而舒尔哈齐却沦为了配角。可是,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他根本不是甘心屈于人下之人,亲哥哥也一样!于是,兄弟二人开始渐行渐远。但是,总体上还保持着和睦相处,并没有彻底撕破脸。



而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的矛盾也被明廷看在了眼里,开始耍一些小手段拉拢舒尔哈齐,企图离间兄弟二人。尤其是李成梁二次督辽之后,为了分化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让自己的儿子李如柏纳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与舒尔哈齐结成了儿女亲家。同时,暗地里鼓动舒尔哈齐自立门户、树立自己的权威,以抗衡努尔哈赤。这个时候,舒尔哈齐心动了,开始积极向明廷靠拢、向李成梁靠拢,而这一切也被努尔哈赤看在了眼里。



最终,努尔哈赤决定要削弱舒尔哈齐的势力。但是,这一次努尔哈赤并没有反应过激,仅仅是利用舒尔哈齐的左膀右臂常书和纳齐布作文章,以“临阵脱逃”为由要诛杀二人。因为舒尔哈齐反应强烈,最终努尔哈赤并没有杀掉二人,但却借着这件事夺取了纳齐布麾下的军队,并且把舒尔哈齐踢出了最高决策层。



被踢出最高决策层之后,舒尔哈齐由“二把手”突然变成了闲人,心中自然是十分不爽的。在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的撺掇下,舒尔哈齐最终迈出了自立门户的一步,正式与胞兄努尔哈赤分道扬镳。李成梁见机会来了,立马火上浇油,上书明廷,为舒尔哈齐要来了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的职务,而这是明廷在辽东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长官”,舒尔哈齐已然在名义上取代努尔哈赤之上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努尔哈赤采取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劝说舒尔哈齐回归,一面整军备战。在劝说无果之后果断出兵,大败舒尔哈齐并诛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如果不是皇太极等人求情,连阿敏很可能都难逃一劫!兵败如山倒的舒尔哈齐最终失去了与胞兄继续抗争的胆气,向努尔哈赤“投降”,重新回到了胞兄帐下。但是,这一次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没有先前那么“客气”了,把舒尔哈齐幽禁在暗室之中,并且将锁焊死,只留两个洞送食物。仅仅一年多两年的样子,舒尔哈齐便在幽禁中去世了,年仅四十七岁。



现在有不少人说是努尔哈赤派人杀死了幽禁中的舒尔哈齐。但是,现存史料中缺乏实质性证据,而且个人也不认同。如果努尔哈赤有心杀了舒尔哈齐,“反叛”“谋逆”,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名正言顺要了舒尔哈齐的性命,努尔哈赤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可见,他并不想置这位胞弟于死地。要知道,努尔哈赤可是连亲儿子都照杀不误的主儿!他如果铁了心杀舒尔哈齐,明着来就是了,何必玩这么一出?其次,在舒尔哈齐被幽禁之后,努尔哈赤转头又把舒尔哈齐的财产和部分军队交给了他儿子阿敏。可见,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怒火已经消去了不少,起初他可是想杀了阿敏的!如果努尔哈赤想对舒尔哈齐赶尽杀绝,即便不杀光他的儿子,应该也不至于把舒尔哈齐的股权转给阿敏,顺势收编了舒尔哈齐的一切才是最干净利落的解决方式,不是吗?其三,后来皇太极幽禁阿敏的流程和当初他父亲幽禁三叔几乎如出一辙,但是,阿敏最后也没有被皇太极处决,而是幽禁终老。可见,清初是有这个传统的,努尔哈赤应该也是如此。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言,毕竟过去几百年了,历史真相恐怕只有舒尔哈齐自己知道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翻脸不认人,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舒尔哈齐想自立为王。

史载,舒尔哈齐与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商议之后,带着几个儿子和少数部下来到了明朝的军事重镇铁岭东南的黑扯木,图谋另立门户,建立新的专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明朝边将李成梁借机分化瓦解扩大矛盾,他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这个职位其实早已不存在,此时李成梁旧事重提,无疑是为了扶植忠于明朝的女真首脑抗衡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从维护自己统治与权威的角度,必须对付这个桀骜不驯的亲兄弟,在努尔哈赤残酷地杀死阿尔通阿、扎萨克图以及舒尔哈齐的部下之后,舒尔哈齐被迫低头回到兄长身边,努尔哈赤毫不宽贷,直接幽禁了他,2年后,舒尔哈齐在幽禁中死去——一说是被努尔哈赤害死。

上述这些基本上是历史事实,但是也有站在努尔哈赤官方立场的陈述,其实,舒尔哈齐的所谓『无法无天』其实是女真的贵族共治体制决定的,按照女真政治惯例,努尔哈赤这样定于一尊的君王才是违反习惯法的,舒尔哈齐的行为固然是与兄长敌对,但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这也是舒尔哈齐遭到如此结局之后,他的儿子阿敏与济尔哈朗依旧会被『恩养』,后来也成为满洲统治核心集团中重要人物的原因。

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翻脸不认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建立新体制的绊脚石。


谈古论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