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民国时期各系军阀实力排名如何?各系有何代表战役?

炎头队长灬佐菲


我是七哥。

民国时期的军阀,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的军阀,一个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另一个是民国政府时期的军阀。

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主要有四个:

北方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直系军阀,南方亲孙中山的革命军阀。(当然也还有许多其他军阀,限于时间、篇幅,这里不过多讲述。)

在北洋政府初期,北洋军阀的整体势力,明显强于南方的革命势力。

而北洋政府的各派军阀中,势力强弱的排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排列:

政治势力由强到弱排序: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奉系军阀。(段祺瑞)

袁世凯死后,皖系是最先得势的。皖系自称北洋正统,很快就在北洋政府的各大派系中,脱颖而出。其中,段祺瑞、徐树铮等皖系代表,对于平衡北洋各大派系,都是老手,政治手腕也是三大派系中最强的。段祺瑞的“三造共和”,就是皖系政治上的绝佳范例。

(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是皖系得势的关键人物,也是北洋政府派系斗争的挑拨者)

直系军阀,在政治上,就稍微逊色一些。两次府院之争之后,直系代表冯国璋登上总统宝座,直系开始登上北洋政府的政治舞台。(直系军阀,以冯国璋为代表人物)

而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代表,在北洋政府时期,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就像是一个边缘人。更多的时候,奉系就是一个缓冲角色,游走于皖系、直系之间。段祺瑞坐镇北京时,张作霖见其势大,便与其合作;后来皖系溃败,直系上台,张作霖转身便于直系合作。最后,经过两次直奉大战,以及与吴佩孚合作、赶走冯玉祥,奉系才逐渐上位。

(奉系军阀 张作霖)

军事实力由强到弱排序: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皖系军阀。

直系军阀,是北洋三派中军事实力最强的。

直皖大战中,直系联合奉系,击败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取得北洋政府大权;

随后,直奉两派在战争成果分配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爆发第一直奉大战,直系取胜,一派独得北洋大权;

(直奉大战前 运输军队)

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冯玉祥临阵倒戈,使得直系失去对北京的控制,才败下阵来;

北伐战争中,要打到的三大军阀中,有两个就是直系军阀,即吴佩孚、孙传芳。

奉系军阀,在北洋时期,主要人物就是张作霖。张作霖依靠国外势力,引进了较多的军事装备,再加上东北治理的不错、军备充足,因而,张作霖的东北军,实力不容小觑。

皖系,在政治一直较为出色,但军事上却是不怎么起眼,关键在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没有嫡系部队。皖系在1916年到1920年,是皖系控制北洋政府的时间段。而段本人,直到1919年1年,才组建了三个师的嫡系部队。自然,皖系在军事斗争,就差多了。直皖大战一败,从此就一蹶不振了。

(直皖大战中 军队备战)

到了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多如牛毛,彼此之间也经常混战,主要有东北军阀,晋绥系军阀,西北马家军,桂系军阀,滇军军阀,川军军阀。

在民国军阀割据时期,蒋介石的中央军,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军阀实力,由强到弱排列如下:

东北军阀,桂系军阀,晋绥系军阀,滇系军阀,川军军阀,西北马家军。(其他军阀,在民国时期,表现一般,限于时间、篇幅,这里不过多讲述)

东北军的实力,在地方割据势力之中,是最强的。占据东三省,东北军武器装备精良。东北军奉命撤离东三省,留下的一些辎重武器,连侵占东北的日军都没有。由此可知,东北军武器装备的强悍。再加上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把东三省经营地有声有色,也使得东北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军备充足。

(装备精良的东北军)

桂系军阀,这里主要指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两人。对于桂军的评价,彭德怀有句话,很贴切: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新桂系的亮眼表现,莫过于与蒋介石的中央军的对抗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新桂系都积极参与,但均因部下临阵倒戈,被蒋介石收买,最终以失败告终。(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军阀 与蒋介石合照)

桂系虽败,但蒋介石的中央军也无法根除桂系的势力,所以就出现了桂系与蒋介石争权的局面。纵观国民党内,也只有桂系,敢跟蒋介石的中央始终对抗到底,把蒋介石三次赶下台。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桂系军队也是贡献居多。尤其是李宗仁督战的台儿庄战役。

晋绥系军阀,代表人物主要是阎锡山。在民国时期,晋绥系军阀的地方统治力量,是最为强大的。阎锡山以山西为根基,全盛时期,占据晋绥冀察四省和平津二市。而阎锡山本人,也是治理好手,使得军阀混战时期的民国,能有一方安定、富足的土地——山西。对于晋绥系军阀的评价,美国《时代杂志》有这样的评述:(晋系军阀代表 阎锡山)

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锡山为1100多万人带来了繁荣,而生活在山西的人们,则是中国最富有的群体。阎锡山本人不好钱财、女色,他只要优质道路、纺织、防御部队,发展优质农业······

很显然,作为地方军阀,晋绥系军阀实力强悍。但由于阎锡山本人,采取固守老巢山西的策略,所以使得装备精良的晋军,在诸多战役中,并无太多亮眼之处。不过这也比较符合晋绥系军阀的风格:防御才是最好的武器。

滇系军阀,也是实力强悍的一方,尤其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更是被称为黄甫军校的摇篮,为军队贡献了众多优秀将领。滇系历经军阀混战,到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蔡锷领导护国运动,掀起反袁热潮;龙云积极抗日,滇军参战人数约40万,诞生了卢汉、张冲等等抗日名将;相比较其他军阀,滇军是最有民族气节的军队,没有一个降日的将军······

(滇系军阀代表 蔡锷)

滇系军阀,与近代革命大事件紧密相关,虽有革命热火,但滇军在军阀混战中,表现一般,而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亮眼。彭德怀对滇军也有句评价:黔军滇军两只羊。羊都是善良的一类,明白是非曲折,只有面对日军的只有入侵者,才能表现他强悍的一面。(川系军阀)

川系军阀,和滇系军阀有些类似,都身经百战,经历军阀混战,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川系军阀的老巢四川,一直是北洋军队、滇系、黔系军阀等势力的争夺焦点,因而四川地区军事争斗持续的时间、规模、次数、危害,堪称全国第一。自然,经过年年争斗,川系军阀的势力就大大弱化了。

(川军的双枪阵容)

此外,川军还有个外号“双枪兵”,也就是士兵带有两杆枪,一杆烟枪,一杆步枪。由此可知,川军的战斗力实在不堪。但好在川军人数众多,再差也可以码人头。

(马家军)

最后一个,就是西北马家军了。马家军,占据着中国广阔的西北方,统治方式最为独特,带有宗教、家族氏统治的色彩,也算是显赫一方的势力了。但西北地区的贫瘠环境,地广人稀,终究难以壮大马氏军阀。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斗中,都是些稍弱的力量。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转发!关注我,我是七哥,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


岁七夸父


民国军阀很多,全都算上要上百,按派系分吧。实力排名的话主要依据领导人能力、兵力、控制地区和经济状况。

第一名:皖系。

代表人物: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最强盛兵力50万。

第二名:奉系。

代表人物:张作霖。最强盛兵力40万。

第三名:直系。

代表人物:冯国璋、曹锟、吴佩孚。最强盛兵力35万。

第四名:晋绥系。

代表人物:阎锡山。最强盛兵力30万。

第五名:西北。

代表人物:冯玉祥。最强盛兵力25万。

第六名:滇系。

代表人物:唐继尧、龙云。最强盛兵力20万。

第七名:桂系。

代表人物:陆荣廷、沈鸿英、陈炳琨、莫荣新、李宗仁、白崇禧。最强盛兵力20万。

第八名:黔系。

代表人物:刘显世、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最强盛兵力15万。

第九名:湘系。

代表人物:汤芗铭、唐生智、谭延闿、何键、赵恒惕、程潜。最强盛兵力13万。

第十名:粤系。

代表人物:陈炯明、陈济棠。最强盛兵力10万。

第十一名:川系。

代表人物: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潘文华、王陵基。最强盛兵力10万。

第十二名:马家军。

代表人物: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最强盛兵力8万。

第十三名:陕西军阀。

代表人物:刘镇华、杨虎城、郭坚、党玉琨。最强盛兵力5万。

第十四名:新疆军阀

代表人物: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

重要战役。

1,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吴佩孚击败徐树铮。

2,1922年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击败张作霖。

3,1923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和冯玉祥打败吴佩孚。

4,1926年7月,北伐战争。北伐军打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

5,1930年5月,中原大战。蒋介石在奉系的支持下打败了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



历史干货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民国军阀最强的就是:桂军、湘军、青海马家军。

对于具体的排行有争议,但一般认为马家军第三,湘军第二,桂军第一。


我们一个个说:

青海马家穆斯林骑兵

青海的马家军就是马步芳的军阀部队。

他们的历史非常悠久!

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本来都是清末在西北叛乱的回民部队。

然而左宗棠平叛期间,他们审时度势,选择同左宗棠合作,攻击其他回民叛乱,立下战功。

于是,青马和宁马的领袖都被封赏,逐步被重用。

到了民国时期,西北大乱,各种势力四处。

而青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实力。青马是一支穆斯林骑兵,有着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宗教色彩。

早期的青马完全是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没有汉人。

中后期接纳了很多汉人参军,但都必须改信回教。

青马的基层部队中都有阿訇,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念经。

他们认为自己的作战是圣战,是维护教门的高尚行为,如果战死就会直接升入天堂。

所以青马士兵作战根本不怕死,凶狠异常。

青海和河西走廊的地域辽阔,青马大部分军队都是骑兵。

在对敌人发动攻击时,骑兵大多下马作战,但也有直接策马冲锋的。

时代不同了,面对拥有大量步枪和轻机枪、手榴弹的敌人,正面冲锋在最前面的青马士兵几乎不可能幸存。

然而,他们无所畏惧,连团长、旅长一级的军官都带队冲锋在最前。

青马还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他们的中高级军官基本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同一家族。

比如师级以上的角色如马彪、马驯、马元海、马德、马步康、马步銮、马步勋、马全义、马呈祥、马振武、马璋等,有的是堂叔、堂兄弟,有的是姻兄弟或甥婿。

一般的军官想要进入青马的中高层,都必须娶他们家族的女人,还要生育孩子。

这样才会被青马接纳,认为是自己人。

青马的权力交替也是封建制度,父亲死了儿子继承,儿子如果比较有效,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

总之,穿来穿去,权力始终在马步芳家族的手中。

青马的战斗力凶悍,尤其对于火力较差的部队更是厉害。

1933年冬,他们2万多人联合宁夏马家军共4万人,击溃了试图控制西北的军阀孙殿英7万多人。

然而最大的胜利,还是青马独自歼灭了红军的西路军。

红军最精锐的三支部队,红7军、红30军、红5军共2万多人,在河西走廊同青马连续交战。

最终,西路军全军覆没。

唯一成建制的西路军,在李先念、程世才的率领下艰难突围,九死一生到达新疆,仅余420余人。

我军战史,一般认为:西路军的失败,也成为我军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失败和损失。

湘军

近代以来,所谓无湘不军,湘军是军阀部队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军队。

曾国藩以湘军起家,这群被称为土包子军队的湖南人,最终消灭了强大的太平天国,又歼灭了淮军。

左宗棠带着湘军健儿远征西北,迅速平息西北回乱,苦战收复新疆,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湘军为什么厉害?同当时湖南民风有关系。

红军曾经在湘南发动起义,很多当地人参加。

当时朱德评价湘南人,认为这里民风非常彪悍,村庄之间经常械斗,连妇女儿童老人都上阵,每每照死里打,打死几个人根本不当回事。

这些男性青壮年是天生当兵的好材料。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几乎每一支军队中都有大量湖南人,包括国军和共军。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批湖南有志青年争相投考黄埔军校。黄埔军校1至5期共有学员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占1/4,居全国之冠。

许多三湘子弟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著名将领,如共产党方面的陈赓、许光达、黄公略、左权、肖克、宋时轮等;国民党方面则有宋希濂、郑洞国、李默庵、黄杰、刘戡、廖耀湘等。湖南籍的黄埔学生中共出了200余名将军。

解放军也是一样:

我军1955年授衔的中将以上的开国将帅湖南人最多。十大元帅,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十名大将,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6人;57位上将,有王平、王震、邓华、甘泗淇、朱良才、苏振华、李涛、李志民、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陈明仁、钟期光、唐亮、陶峙岳、傅秋涛、彭绍辉等近20人,占三分之一;177位中将,有张震、廖汉生等44人,占四分之一强;中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共254人,湖南有73人,近三成,居各省之首。

湘军的战绩很多,对红军主要就是惨烈的湘江会战。

红军对地方军阀,基本都是压倒性优势,对付川军、滇军、黔军、赣军之流,往往1000人能够打好几千人。

然而,在湘江会战中,6万多红军面对数万湘军精锐的攻击,伤亡非常惨重。

林彪当时带着红1军团负责阻挡湘军进攻。

然而湘军前仆后继,又有非常强的战术素养,红军根本挡不住。一股湘军甚至摸到林彪指挥部前几十米,装备上刺刀冲锋时,刺刀反光被林彪的警卫员发现,迅速开枪。如果不是这样,林彪怕都被打死了。

短短的湘江会战结束后,红军从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几乎损失了一半兵力。

林彪的红1军团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此次损失也高达百分之五十。

据说一生极少线路表情的林彪,面对漫山遍野的红军遗体,泪流满面。

桂军

彭德怀元帅说过一句顺口溜: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

一般认为,军阀部队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桂军。

如果不是广西省的经济太差,桂军正规军始终只有二三万规模,他早就统一全过了。

桂军的凶悍程度还强于湘军,甚至比日军还厉害。

新四军2师师长张云逸,是百色起义出身的桂系军官。他曾经评价桂军:“桂军被反动宣传灌输得麻木,作战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时,仍能坚决拼刺刀顽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

刘伯承元帅在大别山制订了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在抗战中,日本人几次杀入广西,都遭到坚决阻击。

在1944年的桂柳会战中,桂军死守桂林,给日军造成很大的伤亡。但区区2万桂军面对数万日军,在桂林几乎拼光了。

更关键的是,日军沿途遭遇广西民团和老百姓到处游击战,一路冷枪冷炮不断。为此,日军付出很大伤亡。

日本曾经这么说“桂军是中国军队中,最有武士道精神的军队”“要灭中国,先平广西”。

一些日本军官还认为“除去武器装备以外,桂军士兵单兵素质很高,作战经验丰富,强于日军的普通部队士兵”。


萨沙


民国时期是个军阀混战的乱世,要说各个军阀实力排名到底如何,我觉得李宗仁的桂系有必要重点说一下。毕竟在众多军阀当中,能给蒋介石造成困惑或者威胁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其它的军阀,无论是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山西军,还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对于蒋介石来说,都不足以和他抗衡。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威胁可言。

尽管一开始冯玉祥的西北军的势力很大,人数也是众多的有四十多万人马。但是,他的地盘不是太好,是比较贫瘠的西北地区。这就导致了,他在西北养不了太多的士兵,早晚他都会杀到中原来,这样未免就会有大战。再加上他和自己将领之间的关系相处的也不是太好。

所以,西北军当中还是充满着重重危机的。

正是因为如此,冯玉祥的势力也是第一个被削弱的。

蒋介石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先是离间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关系,又离间了冯玉祥和自己的心腹爱将韩复渠,石友三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冯玉祥的势力大大的削弱,从此,冯玉祥再也就没有办法和蒋介石相抗衡了。

阎锡山他的势力最小,但是,在几个军阀当中,他又是最为精明能干会为人处事的一个。可以说他从来都不敢和蒋介石撕破脸,甚至他都是蒋介石拉拢的对象。

不过,就是阎锡山一次和蒋介石撕破脸,他们之间打了中原大战。阎锡山差点输了一个底朝天,同时,输了这次战役的人还有冯玉祥和李宗仁。

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全靠张学良东北军的鼎力相助。因为张学良最先依附了蒋介石。

所以,东北军的存在,就显得更加无关紧要了。


就这样蒋介石靠着自己的智谋和武力,先后征服了冯玉祥、阎锡山和张学良。但是,始终让蒋介石搞不定的就是桂系了。

桂系军阀里有两个比较牛的人,这两个人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两个一起被称为“李白”。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才能,他们两个人都是远胜其他人的。

他们和蒋介石的关系一直都是即存在合作,又存在分歧,从北伐战争到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的一生,有三次下野的机会。这三次他的下野,都是和桂系有关,也就是和李宗仁白崇禧有关。

下野对于蒋介石来说,绝对的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而自己有三次下野的经历,都是败在桂系军的手里,蒋介石对桂系军当然是恨之入骨了。

可是,令蒋介石很无奈的是,尽管他十分厌恶这样的一个不但不听自己号令,而且还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军阀,但是,他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之间毕竟存在着合作,谁都离不开谁。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桂系军阀的实力也是最为强大的一个。他们对蒋介石的威胁也是最大的,甚至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败北,也是和李宗仁白崇禧不作为有关系。至少在蒋介石看来是这样的,桂系军一直不配合蒋介石,他们做不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所以,最终等待他们的也只有失败了,当然了他们之所以失败,更大的原因是在于不得民心。

因此可得,民国时期实力最大的军阀当属是桂系,其次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然后就是阎锡山和东北军。


史学达人


在以往对民国军阀的排名中(民间排名),大多是根据军阀的兵力然后当做实力进行对比,有一定依据,但是不准确,兵力是一回事,战斗力又是一回事,

兵多枪多,也不代表最能打,在强调兵力的同时,根据具体战役来分析一下军阀的实力。

先来说说北洋军阀,很多人都认为最厉害的应该是奉系,巅峰时期东北军多大四十多万,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枪械火炮全国据守,就连最新式的坦克也有一些,除了陆军之外,奉系的也拥有民国实力最强劲的空军和海军。

其实我倒是认为,奉系的实力都停留在表面上,在豪华的阵容包藏下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奉军,在民国期间,奉系参加的战役主要包括两次直奉大战,以及晋奉之战,在奉系发展成为东北军后国内参加了中原大战的武装调停,讨伐石友三,对外发生了中东路事件以及九一八事变,抗战中包括热河事变,你会发现,除了第二次直奉大战因为直系冯玉祥倒戈,奉系几乎没有胜仗。

奉系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简直就是被吊打,如果不是有外国势力干涉,吴佩孚真就打出山海关外了,奉系和外国势力对抗失败是必然的,问题的关键是奉系败的实在是太惨烈了,以九一八事变来说,简直是怂到家了。

当然,要说奉系最屈辱的战役,还是国内战争期间与阎锡山晋军之间的交手,张学良率领奉军五万人马攻打傅作义一万人马防守的涿州,连续攻打一百多天,在占据各种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没能攻下,反而成了傅作义成名之战的垫脚石,为中国近代军史奉献了一场教科书式的城市防守战。

前面一位答主将皖系排在了军阀的第一位,我不清楚皖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执政四年,是北洋三系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派系,然而皖系的影响力主要在于政治上的影响力,而非军事上。

皖系最终失败,恰恰也是因为和军队联系不密切,虽然段祺瑞一直坚持武力统一南方,并且主张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却都是因为想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力。

皖系相关的大战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皖系主持的武装统一南方,一个是直皖大战,一个让皖系由盛转衰,一个让皖系下台。

从上面来看直系与皖系与奉系的战绩,一次直皖、两次直奉,很明显直系是三战两胜,最后一次还是输给了内部倒戈。

也就是说皖系和奉系其实都曾经是直系的手下败将,尽管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直系迅速分裂,但是分裂衍生而出的吴佩孚、冯玉祥、孙传芳依然是民国时期北方重要的军事实力。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时宣称打倒的三大军阀,其中只有张作霖是奉系,吴佩孚和孙传芳都是直系,由此可见,奉系执政北洋期间,实际上也是与直系达成了妥协。

再来说说直系分裂出的西北军冯玉祥,纵横认为民国时期最能打的部队其实就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到1928年之后,以奉系为班底的东北军,娇生惯养,根本就难以担当重任,要是给西北军安置在东北,纵横想,时局真的不会如此糟糕。

冯玉祥是丘八出身,也就是大头兵出身,所谓来源于群众,又回到群众身边,因为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在打仗方面西北军还是挺能打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西北军快速发展的同时,缺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主义,一个是武器,蒋介石能够取胜靠的是三民主义,东北军能够占据黄河以北靠的是武器,只有冯玉祥是靠着要饭碗,一点点闯出了自己的名堂。

在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在张学良入关武装调停时败北,冯玉祥宣布下野,从此没能东山再起,但是冯玉祥西北军衍生出的宋哲元部、韩复榘部乃至石友三部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和冯玉祥的西北军相比,晋绥军跟奉系东北军有一定相似之处,相比于东北军西北军而言,晋绥军更加保守一点,阎锡山治内有方,对外无力。

篇幅有限,以后有机会再讲讲南方地方军阀的实力吧!


史论纵横


1.冯国璋,直隶河间人,直系军阀首脑,曾任民国代总统,北洋三杰之一。早年即参加小站练兵,是袁世凯亲信。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指挥北洋军与南方民军交战。

2.曹锟,天津人,直系军阀首脑,曾任民国大总统。在1920年到1924年间控制北京政府,1924年因为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被囚禁。

3.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军事家,直系军阀首脑,有“秀才大帅”之称,善于练兵用兵,打赢了平定湖南之役、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大战等,一时间风头无俩。

4.孙传芳,山东人,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占据东南五省地盘,1927年部队被北伐军击溃。后来死于仇家施剑翘刺杀。

5.段祺瑞,安徽六安人,幼年迁居合肥,人称段合肥。皖系军阀首脑,北洋三杰之一,曾经三任国务总理、还曾任临时执政府执政。手下徐树铮曾帅部逼迫外猛取消毒立。

6.张作霖,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脑,因为冯玉祥倒戈,打赢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率军入关,主导了北京政府,并在1927年担任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最后掌门人。1928年6月死于皇姑屯事件。

7.张学良,辽宁海城人,张作霖长子,东北军首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28年12月宣布东北易帜拥护国民政府,1929年中东路事件,1930年9月帮助蒋介石打赢了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后来被扣留软禁,东北军作为一个整体瓦解。

8.陆荣廷,广西武鸣人,人称陆武鸣,旧桂系军阀首脑。

9.唐继尧,云南会泽人,滇系军阀首脑。

10.冯玉祥,西北军首脑,北洋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30年10月中原大战失败后,西北军基本整体上瓦解。

11.阎锡山,晋系军阀首脑,北洋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盘踞山西三十八年。中原大战失败,但是晋绥军仍然控制在阎锡山手中。1937年抗战爆发,参与指挥了忻口会战等。解放战争时期,在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连连败北,最终败逃台湾。

12.李宗仁、白崇禧,新桂系首脑,其势力一直保持到1949年。

13.龙云,滇系军阀首脑,被称为云南王。

14.陈炯明、陈济棠、张发奎、李济深,粤系军阀首脑。



磨史作镜


笼统地讲,民国军阀割据应该是从1912年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开始直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时止,一共16年;具体来讲那就是从1916年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担任总理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止,共12年。

说到排名,这要看彼此所掌控的地盘大小和在全国的影响力如何。

排名前四位的应该是袁世凯的北洋系、段祺瑞的皖系、冯国璋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因为这四大军阀曾经掌控过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北京政府。

第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军阀,后来的皖系军阀、直系军阀都是出自其门下。

袁世凯主政时间是1912年至1916年共4年,在此期间中国虽然也是大小军阀林立,但是没人敢随便问鼎国柄,期间虽然有革命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战争和西南军阀挑起的护国战争,但无一例外的都没能成功。

第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鲁、闽、陕等省,执政四年(1916年——1920年)。

代表性战役:收复外蒙古之战、直皖大战。

第三、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在美国、英国等帝国主义支持下控制苏、赣、湘、鄂、直隶等省。

代表性战役:直皖大战、两次直奉大战、汀泗桥战役、贺胜桥之战。

第四、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首的奉系军阀。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控制黑龙江、奉天、热河、辽宁等4省。

代表性战役:两次直奉大战、对抗国民政府北伐之战、中原大战、江桥之战、热河之战

说完四大军阀再说说4个小军阀: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唐继尧和龙云为首的滇系军阀、陆荣廷和李宗仁为首的桂系军阀、刘文辉和刘湘为首的川系军阀。

排名:

第一、桂系军阀

两代掌门人:陆荣廷和李宗仁

控制广西甚至一度包括了广东,甚至还问鼎全国大权。

代表性战役: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之战、中原大战、台儿庄之战、广西战役。

第二、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

控制山西、绥远两省。

代表性战役:涿州之战、中原大战、太原会战、五原之战、解放山西之战。

第三、以刘湘、刘文辉为首的川系军阀

控制四川、西康两省

代表性战役:二刘大战、大渡河之战。

第四、以唐继尧、龙云为首的滇系军阀

滇系军阀最早的创始人应该是蔡锷,但是蔡锷一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因此不能被冠以军阀。

主要控制云南、贵州两省。

代表性战役:1925年滇桂之战、台儿庄之战。


大将军威武K


民国时期,国家动荡,军阀林立,彼此间攻伐不断,民不聊生,国力日益衰败。但军阀的存在是有客观的原因,好恶也无绝对,有些军阀虽然反动,但也抗日有功。以军阀的战绩和占据的地盘以及形成的历史影响和作用,可以做一个军阀实力排名。

一、桂系军阀。


桂系分为旧桂系和新桂系,旧桂系以陆荣廷为代表,鼎盛时期占据两广跟湖南三省。新桂系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代表。李宗仁说服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促成北伐,有三路革命军出师北伐,桂系从广西本土出发,为其中一支。桂系作为北伐主力从广西一路打到山海关,击败吴佩孚、孙传芳,占据七省地盘。抗日战争时期,桂系在“李白”的领导下参加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豫湘桂会战、枣宜会战、武汉会战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桂系曾经逼迫蒋介石三次下野,李宗仁代理民国大总统职位,直系指挥一百多万军队,解放战争时期,桂系无法逆历史潮流,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北洋军阀

袁世凯取得政权后,开启了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北洋军由清政府训练的新军转变而来,由于北洋军接受西方新式训练比较早,又有清政府、北洋政府的财政拨款、日本势力的扶持,战力比较强悍。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军阀。而后,皖系、直系被北伐革命军消灭,奉系到张学良时,改旗易帜,投靠了老蒋,加入了民国,九一八事变后,奉系军阀由于张学良对国际局势的误判,丢弃东北进入关内,被蒋介石肢解拆分,关内的东北军也参加了抗日战争,张爱萍将军就是优秀的抗日东北军旧将。

三、阎锡山晋系军阀

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集团以山西为根据地,政权延续长达38年之久。晋系曾联合桂系、冯玉祥联合倒蒋,史称中原大战,由于张学良奉系入关支持蒋介石而失败,但晋系根基犹在。抗日战争时期,晋系在阎锡山领导下抗日,傅作义、徐永昌就是出自晋系的名将。

四、西北马家军


西北马家军,控制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西北马家军主要将领包括马步芳、马鸿逵。西北马家军起源于清末回乱,西北军彪悍而凶残,击败了红军西路军,这也成了日后被解放军不接受投降全部歼灭的导火索。西北军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了应有的强悍,特别是骑兵队伍,在与日军的战斗当中,就曾发生过马家军数百名士兵不愿被俘受辱而投黄河自尽。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马家军被彭德怀率领的解放军彻底歼灭。

五、四川军阀


四川军阀派系林立,由于缺乏像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一样的将才,导致四川军阀一直没能够形成军政统一,内部派系互相攻伐不断,大大影响了川军的整体战斗力,以至于在和各省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中战绩不佳。但即使这样,川军还是响应号召离开四川,穿着草鞋千里迢迢奔赴抗日战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六、粤系军阀

广东有点特殊,虽然出过一些军阀派系,但是他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发源地和国民革命军的发源地之一,完全称之为粤系军阀,似乎并不妥。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原因,两广时常发生战争和互相合作出师北伐、共拒老蒋。粤系军阀也为北伐出了大功。

七、滇系军阀

滇系军阀以唐继尧、龙云为代表,主要辖滇、黔两省,后向四川扩张。滇系曾经多次跟随孙中山、国民政府参加革命起义,在抗日战争中也是积极响应号召,立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战功,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滇系军人普遍犯有毒瘾,很多都带着烟枪上战场,打仗时经常毒瘾发作,从而导致滇系战斗力不是很强。


月夜读春秋


这个题目好大呀!要知道从民国成立到1949年,跨度足足有38年,而这38年中,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有枪便是草头王,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极度混乱的状态,大小军阀多如牛毛。这样回答看各位看官是否满意:

民国应分为两个阶段,1911年一1927年为北洋政府时期,1928年一1949年为国民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初期,最大的军阀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军。正是因为举世无军队能敌北洋军,孙中山也不得不把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以换得国体改变,满清结束,封建统治自此寿终正寝。

北洋军势力遍布中国,只有一些边远省份才有些地方实力派,掌握地方实权,如广西、云南等地,但都承认北洋政府。其中比较特殊的是东北,东北并无北洋新军的嫡系人马掌权,袁世凯是用怀柔政策收服的东北,赵尔巽之后,军队实权落在张作霖手,但张作霖投靠北洋,也被认可为北洋系。

袁世凯复辟,蔡锷至云南发起护国运动,成为地方派系第一个反对北洋政府的,出兵贵州、四川,成为实力、影响力很大的部队,为滇军。滇军的延革直到49年,也算是名将辈出,唐继尧、朱培德、龙云等都有史册留名。

与滇系军阀有一拼的地方实力派系还有广西的桂系陆荣廷,势力范围一度控制广西、广东、湖南部份。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主要是三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冯国璋死后由曹琨成为直系首领,其后吴佩孚成为直系最有势力的人物,直系最后辉煌者是孙传芳。张作霖苦心经营东北,成为东北王,为奉系。

各派系间的实力,此消彼涨。地方派系是无法和北洋比的。北洋系中,开始是皖系实力最大,直皖战争后,直系成为最强系,曹琨当选总统。经过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成为后起之秀,为中国第一大军阀,但仍遭到直系孙传芳和吴佩孚的联手反击。直到被北伐军重新赶回东北。

国民政府时期,其实和北洋时期一样,各地方派系虽承认国民政府,但又各自拥有自己的军队,其中最大的当然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第二则是继承了张作霖奉系家底的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就是脱胎于直系的冯玉祥的西北军,山西的阎锡山晋绥军,李宗仁的新桂系。这五只是最大的,为争权夺利分成二帮中原大战。

此外地方小军阀遍地,何键的湘军、王家烈的黔军,刘湘、杨森、刘文辉的川军,青海马良军,新疆盛世才等等。

蒋介石成为真正的“领袖”,还多亏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后,各党各派才形成抗日民族统一阵线,蒋才算明面上得到全国认可。









净月暖阳


清朝垮台之后,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又以手中兵权“挟持”天下,各省系听于北洋政府。

可是,袁世凯一死,北洋系陷入了分裂状态,中国也因此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倘若当时段祺瑞、冯国璋二人能够精诚合作的话,北洋系不仅能够免于分裂,或许还能够继续维持袁世凯时期的统一状态。

只可惜,段祺瑞和黎元洪闹得太厉害,“府院之争”也烧到了冯国璋的屁股上,这把火之所以能够烧到冯国璋的屁股,除了冯国璋确实有觊觎北洋政府头把交椅之心外,黎元洪也却有几分手段。

黎元洪起于清军将领,在派系上可以说既不北,也不南,可又没有实力自成一派,所以处境一直很尴尬。

只不过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在各方的妥协之下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却不甘被人当成一尊佛给供起来,这才借着是否向德国宣战之机挑起了“府院之争”,并顺手将国会和冯国璋给拉下了水,这才让皖、直二系撕破脸皮,陷入了分裂。

张作霖又在东北异军突起,随后也自成一系。

如此一来,北洋系在袁世凯死后贬分成了三系,即皖系、直系和奉系。

从1912年到1928年这16年的时间,则可以分为四段,1912年至1916年为袁世凯主政时期,1916年到1920年则为皖系段祺瑞执政,1920年至1924年则为直系曹锟、吴佩孚,1924年至1928年则张作霖。

袁世凯一死,虽有黎元洪当了总统,段祺瑞屈居国务总理一职,然而因为段祺瑞手中有枪,所以黎元洪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引起了直、奉以及南方的不满,段氏遂陷入天下共讨之局势,随后于1920年打起了“直皖战争”,以段祺瑞败北辞职而宣告结束,由此北洋政府从皖系军阀的手中落到了直系军阀手中。

曹、吴入主北京政府之后,因利益分配不均所致,奉系张作霖于1922年打向了直系,称为“第一次直奉战争”。

不过,张作霖输了,所以乖乖跑回了东北发展了两年,随后于1924年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时直系兵骄,奉系兵锋正盛,又有“冯倒戈”在背后给吴佩孚捅刀,所以张作霖打赢了。

冯倒戈虽有心主政北京,然而实力不允许,后被张作霖打得把腿跑到了苏联。

吴佩孚虽输掉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但并没有彻底被打垮,而是蛰伏于鄂省之内,等待东山再起之日。

直系除了吴佩孚之外,还有孙传芳盘踞于东南一带,一度控扼浙、闽、苏、皖、赣五省,亦是一时之枭雄。

晋系则有阎锡山这位民国“政坛不倒翁”割据,埋头发展,后悬青天白日旗,入了国民政府的局。

北有皖、直、奉三系以及冯、阎二系,南有几系呢?

先说说桂系和粤系,当时广东为桂系所占,行“以粤养桂”之策,粤系之人自然不服,所以鼓吹“粤人治粤”,随后孙中山联络陈炯明、许崇智等粤系军阀以及西南一带的军阀一起回粤驱逐桂军。

这也即是1920年之粤桂战争,粤系不仅成功驱逐了桂系,陈炯明还一路打到了南宁,控制了广西,陆荣廷也被逼得出走安南。

但是,此时广东也成了“一锅粥”,除了粤系之外,还有湘系、赣系、滇系等军,广东局面仍然没能得到收拾。

1922年陈炯明和孙先生闹翻,随后有了“炮轰总统府”的一幕,不过孙先生在1923年卷土回粤,打垮了陈炯明,从而又控制了广州军政府。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则趁着粤、桂二系打得不可开交之际,暗中发展自身,随后组成“定桂讨贼联军”讨伐陆荣廷和沈鸿英,于1925年控制了广西,成为了新桂系三巨头,后黄氏离桂,桂系则全由“李白”作主。

湖南原为谭延闿所据,后于1920年被赵恒锡驱逐,赵恒锡则在1926年被唐生智赶下台。

贵州先有刘显世,后有彭汉章。

四川自蔡锷因病离川渡日之后,陷入军阀混战时期,后有刘湘掌川省之军政。

云南先有唐继尧,后有龙云。

后来,北伐一役,各系地盘通通收归国府,虽有“李白”、张学良、阎锡山、龙云、刘湘、西北诸马乃至盛世才等人仍坐山为王,但至少也开始逐渐听从国民政府的命令了。

随着蒋手里的军权不断增强,国民政府对地方军阀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增强,所以西安事变之后,张、杨二人也得乖乖由蒋处置。

后来之龙云,在1945年之后也同样被蒋解除了兵权。

1949年之后,军阀之乱始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