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胸有万水千山,自然云生水起


​孔仲起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以画“钱江潮”最为闻名。不知是否是巧合,他的家就住在钱塘江边上。“也许和钱江潮水比较有缘分吧,住在江边,感觉很好。”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在孔仲起的《京华春涌“钱江潮”》画展中如此评价:孔先生洒洒脱脱站在画意所在之处,心存敬气,起而承受自然的浩然之气,自然的大气象又不断陶养胸中正气,这种意气之化,正是中国山水画世界让“人心安好,心思坦荡”,他的“钱江潮”便成为浙江时代精神的可见境界。



孔仲起:(1934—2015)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俨少、顾坤伯,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河山画会会员、浙江省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孔仲起作画以大气雄浑见长,尤其在中国画的云水表现领域有开拓性贡献,是浙江山水画坛与山水画教育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孔仲起爱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他都会和夫人钮素芬到江边看大潮。为了能每天观察潮水变化,他甚至把家搬到钱塘江畔,并在画室开了小窗,题曰“钱江一截”,其成名作《浙江潮》就是这么画出来的。



“我们每年都陪父亲看潮。他最后一次去江边看潮,是在去逝前一年中秋前后。”孔仲起女儿说。即使病重,老人仍念念不忘钱江潮。“最后病很严重的时候,哪怕做梦,手也在画画,无意识地在挥笔。”。



孔仲起是孔子第七十三代世孙。“父亲虽然为人随意,但创作时却非常严谨,容不得有败笔,哪怕一点点不满意,都要反复修改。”孔贻奋回忆说,父亲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家人。



“每读孔仲起的山水画,总感到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回忆说。孔仲起深厚的传统功底,由新近的历史和当代生活的深刻体验铸造而成的意境,把观者很自然地带进了他的艺术世界,“概括地说,孔仲起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山水写生’的问题。



具体地说,他的写生法发明了新的云水表现范式,为中国山水画提供了新的形式语言。”山水画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的“内儒外道”云水性格,而孔仲起的创作过程正是胸中情感得以自由陶写的过程。



在孔仲起80岁华诞那年,他在家人学生的陪同下,前往黄山写生。孔仲起说:“这是我第8次登黄山写生了,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我90岁时我还要第9次登黄山。”



由于年事已高,孔仲起是坐着轿子被抬上去的。上山当天,他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外套,银白色的头发配着一顶圆弧帽,气场非凡。“一路上,我有种做明星的感觉,我的回头率特别的高。”孔仲起说,“天公作美,当我登上山顶后,黄山美景一览无余,面对着重峦叠嶂的山峰,我一下子兴奋了,静静地坐在山顶作画,特别能找到感觉。”



孔仲起在山顶作画的情景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天在山顶游览的客人已经无暇欣赏美景了,早已被他现场作画的场景深深吸引。一些游客在打听到作画人名字叫孔仲起后,输入手机百度搜索后,得知是当代画坛一位大画家,纷纷要求合影留念,甚至还有要签名的。孔仲起说,此次黄山写生,也是对自己80岁人生经历和60载艺术生涯的一次献礼。



“自然界的山水,博大磅礴,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善画山水者,胸襟、眼界亦须博大磅礴,能容纳自然界之山山水水。而胸襟、眼界的大小高下,取决于画家的性格、学养与气度。孔仲起以善画云和水著称,盖因其胸有儒佛大道、胸有五岳、胸有万水千山故也,尺幅千里,自然云生水起。”斯舜威说。



孔仲起的山水画兼有广阔与精致的两种品格。在写景造境中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又有宏观的把握。看来,他是一位既有激情又有理性思考的艺术家,且兼有南北两种画风的特点。



豁达、开阔的心胸,广博的视野,使他能博采众长培育自己的艺术;坚定的信念,深厚的修养,又能使他在艺术上固守自己的主张,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他的山水画风格博大、雄浑而又平和、隽永,自成一格。但他不故作深奥,更不故弄玄虚,他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他努力把自己的艺术追求溶化在为大众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之中。他的艺术创造是雅俗共赏的,雅俗共赏其实也是他追求和珍惜的一种艺术品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