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2周岁,不会和小明友争东西怎么办?

荔枝红了515


2岁小朋友不和小朋友争抢东西,其实您是在为孩子懂事乐于分享,感到欣慰的同时在担忧: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这样未来日子里孩子不至于被吃亏。

不和小朋友争抢东西分为两种情况:1.不会抢他人东西。2.自己东西被抢不懂得抢回来。

首先不会抢他人东西。2岁孩子有了物权意识,每个孩子对于自己的私有物品有天生的保护。你的孩子在你们教育下,明白不是自己的,他人没允许,不能抢他人东西。这是很可贵的品质。人与人的相处不也是这样吗?保持距离,尊重他人。需要物品向他人借,得到允许方可使用。

其次是自己的东西被抢不会抢回来。当孩子不想他人分享时,通常父母教会孩子:(1)抱紧自己东西。当有人抢时告诉“”这是我的“”。切不可夺孩子东西给他人玩,这样反而会使孩子自我边界线不强,更容易随意抢他人东西。(2)如果被他人抢走,父母安慰孩子后可以帮助孩子要回来。3岁左右随着幼儿园的教育自己孩子分享行为的发展,抢东西会越少发生。


深圳宝妈育儿经


这位家长应该是担心宝宝在与同龄小伙伴相处的时候会吃亏吧。有些孩子性格很张扬,什么事都力争到底,不许别人碰他的东西,而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会和小朋友们争。

我女儿也属于后者,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碰别人的东西,小朋友就哇哇大叫,而当小朋友碰我女儿玩具时,我女儿永远都是看小朋友一眼,就玩其他东西去了。我们一直在教育,自己的东西要管理好,因为曾经出现过玩具被别人拿走的情况,所以女儿现在慢慢养成了“这是我的”来回击其他小朋友的争抢。



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教育孩子要管好自己的东西,如果别人来争,就要用“这是我的”来回击,如果小朋友很有攻击力的,可以及时告诉父母。但是同时也要告诫孩子,不能抢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孩子还小,每个孩子每个阶段表现都不一样,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性格去引导孩子,顺其自然,如果宝宝很强悍的去跟别人争,也不见得很好嘛,


萱萌宝成长日记


我家孩子都四五岁了,还是很手弱,基本不会也不敢和小朋友抢东西,我是特别羡慕人家那些强势孩子的,家长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会受欺负,我家这位是从小就这样的,现在我把她送去了本地一个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大幼儿园,我觉得大环境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至少现在的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有些东西呆在家里是学不会的,实践才能磨砺性格,群众中出智慧,有些小朋友也是会交她好多“小办法”呢!有些孩子这种性格是天生的,但是我觉得后天是可以改善的,至少我们要尽力帮助孩子们吧。

1.平时多鼓励孩子,胆小的孩子更需要自信

2.环境很重要,尽力让她多接触外界的人和事

3.注重亲子陪伴,性格塑造多在这个阶段


努力为孩子撑死一片天,同时告诉她支撑的力量来自于她们!


叽里咕噜杨妈咪


一般来说两岁左右是占有欲特别强的阶段,这阶段的小孩不允许陌生人碰他的东西,别人的东西如果喜欢也会抢过来。你家宝宝不会抢东西,是指他不抢别人的东西还是说别人抢了他东西他不知道去抢回来呢?

俺闺女2岁左右的时候是那种特强势的孩子,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她看上了,下手就去抓,又快有准。和我闺女经常在一起玩,一个叫卡卡的女孩就像你家孩子一样,从来不抢别人家的孩子的东西,她的被抢后,便躲到保姆怀里大哭。可是不到一年以后,两人都变了,我闺女看到喜欢的东西,不在上去就抢,而是试探的去摸。别人不让她就急忙把手缩回来。而那个叫卡卡的女孩,一看我家闺女伸手就紧紧抱着自己的东西大叫。两个人的脾气就像换了一样。

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而且孩子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看到孩子不抢东西,而以为孩子胆小懦弱,怂恿孩子抢回来,甚至动手打人


虫妈育儿


很多父母都认为两周岁的宝宝很可怕,所以都准备严阵以待,绷紧了神经等待宝宝出“大招”,可是有的宝宝就是安静的诡异,那么一个两周岁的“乖宝宝”到底怎么解释?

麻烦的两周岁(Trouble two),此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会用各种熊行为证明自己的存在,搞得大人晕头转向,恨不得把孩子塞会肚子里重来一回。可是就有一些两周岁的宝宝安静的让大人心慌,他们手里的玩具说被抢走就抢走,竟然不哭闹;妈妈给穿什么衣服也不反抗,任由大人安排自己的生活,总之就是扮演者大人所喜欢的乖乖宝贝,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反倒让爸爸妈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

两周岁的宝宝玩具被别人抢了,没啥反应,这个问题可大可小。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会搞一刀切,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会有早有晚。所以宝宝的“麻烦”可能还在路上,我们就耐心等待吧!也可能是孩子受大人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老好人”一个,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硬性执行“分享”,忽略了宝宝的要求,让宝宝不敢反抗大人的意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严重受阻,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把孩子的自我意识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其实宝宝的自我意识的萌芽最早在宝宝出生后7—9个月就出现了,表现就是大人很难从宝宝手里拿走东西,如果手里的东西被拿走,他就会大哭大闹,东西送了回来又会破涕为笑;宝宝喜欢照镜子,做各种怪异的动作,这也是宝宝在探索自我的表现……如果大人忽略了孩子的自我要求,把孩子当做一个附属品,完全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很可能就会终止或延迟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造成孩子的敏感期姗姗来迟,甚至与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擦肩而过。

育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可以说水很深,第一次当父母,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走弯路。所以为了孩子好,学习一定的育儿知识是必要的,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固有经验,育儿路上,活到老,学到老吧!





小米粒儿育儿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个性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的反应也就大不一样。有的孩子个性憨厚老实,有的孩子个性豁达开朗,有的孩子个性急躁,有的孩子个性敏感……他们对于争抢,急躁的孩子肯定大哭大闹甚至是不依不饶,憨厚老实的孩子可能就只会委屈的抽泣,豁达的孩子则会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自己有没有无所谓,不行就自己找别的玩。。

对于孩子不争不抢还不还手的孩子,其实是他不计较这些得失,至于被打之后是不是该还手,更多的是他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他如果知道自己受委屈了,觉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不还手也不是懦弱;如果觉得这点委屈自己不能忍,要还手加倍还回来,则他性格很强硬。

孩子终究是会离开家长,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的,我们不可能保护他们一生。所以,需要教会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无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这是基本准则。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宽容大度,还要教会孩子勇敢不屈。

孩子天生的个性不同,不一定就是坏事。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天性的引导和保护。强势的家长如果非要满不在乎的孩子变得“斤斤计较”我觉得是得不偿失的。天性宽厚仁慈的孩子,不应该被教育的扭曲了本性。





糖果妈妈456


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改变孩子行为方式的最大牵引力。

如果孩子不会跟其他小朋友去争抢,多半是因为带小孩的家长,性格比较温和,行为处事比较低调,所以给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果担心小朋友这种不争不抢的性格,长大以后会让他吃亏的话,可以尝试换一个强势一点的家长来带孩子。

但是,我觉得教会小孩子如何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比教会小孩子去争抢东西要更加理智,更加高情商,如今这样一个社会,强势的人不一定能够能生存的很好,但是,情商高的人一定混的不差,情商高的人更容易融入不一样的集体和适应不一样的环境,而强势的人,一定会处处受排挤,除非你拥有绝对的实力和能力,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爸妈的育儿战


会不会争抢东西跟孩子性格和家庭环境有关系。一般性格内向、胆小的不会给他人伤东西,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不抢就不会有争斗,不会受到伤害。还有的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有什么都是先给他,他只要想要马上就会有,不存在要去抢,所以不会去挣。

家长担心这种情况,是怕孩子以后到幼儿园或者外出玩耍时受到伤害。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极强的,家长可以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与人分享。


闲看庭前话


说明孩子性格好,不争强好胜。


apple21944157


我儿子两周岁不会抢别人的玩具,别人抢他的玩具,也不敢要回来,现在两岁八个月,自己的东西坚决不给别人,别人的东西看着再喜欢,对方不肯给,他也不会抢。有些孩子就是行为发育延缓一些,只要孩子一切正常就行,慢慢的等待他长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