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裁员、停工、倒闭,你的一季度还好吗?

文 | 九拾七七/<font>


疫情期间,河北某村的街道上空无一人。一位大爷戴着口罩,举着一元一根的糖葫芦走街串巷,但无人问津。


监督员见状,立刻阻拦。大爷无奈,只好将糖葫芦一根根摘下,放入箱中。一个人落寞地回家了。


这个冬天,对于艰难谋生的底层民众来说,过于萧条。


不仅如此,在这次“黑天鹅事件”中,贸易市场、商业、经济圈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有哪个行业能独善其身。


你的一季度还好吗?




1/<font>

“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百亿票房凭空消失,“家门口的影院说倒闭就倒闭了”。


已经定档的电影不能上映,未来定档的作品同样不确定能否正常上映。片方、宣传方、院线三方承受着煎熬。



所有影视制片公司、剧组、演员,暂停影视剧拍摄工作,“停工成本”,“年后裁员”让影视寒冬雪上加霜。



作品、排片,全都成了未知数,第一季度的业绩也成了未知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队性的素材告急,短视频这种新兴行业也遭受负面的着疫情冲击。



互联网公司同样面临着“业绩问题”。


老板想好了下下策:“不知道下个月要怎么抗,疫情结束之后招人应该蛮容易的。”


员工惶惶度日:“老总说公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我被裁员了上哪找工作。”



对于网吧、KTV“小作坊”来讲,疫情的次生伤害是已知可见的。


平时收入不高且单一,手里没什么积蓄。春节前后是中学生们扎堆打游戏的高峰期,是营业额的高峰期。突然被掐断了营业额,不知道新年的装修还能不能有余力安排。



餐饮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很多饭店在年前向供货商缴清款项,给员工发放薪水和年终奖金,就等着春节期间的营业高峰期实现资金回流。


然而今年从年夜饭退订,到年后关张,疫情打了餐饮业一个措手不及。


年前囤积的肉、菜、水果,再不处理就烂在仓库了。于是老板和厨子在饭店门口摆上桌子,拿着称,附近凌乱的堆着菜样,等着住民把它们带回家。



免费送货上门、低价处理,“亏出血了”,为了尽快回流,餐饮业只能清仓自救。


手头的资金有限,遏制住损失就算跑赢了疫情。


根据恒大研究所的发布建议,全国的餐饮业在7天内损失了5000亿元。


食材堆积、没有客源是首要难事,发工资又是另一件难事。


海底捞的550家国内店面全面休市,9天的时间,门店营收损失加上支付员工成本,超过了7亿元。(数据来源:虎嗅APP)



西贝餐饮的董事长公开爆料:“疫情导致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春节前后将损失营收7~8亿,每个月还要支出工资和社会保险1.5亿左右。账上的现金流只能撑3个月”。


从企业规模和营收上看,西贝是我国餐饮行业中的佼佼者,它都“撑不过三个月”,对于一些创业初期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租金、工︈资的压力大,资金链断掉任何一节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命到头,“贷无着落”,每天睁眼就是只亏不入,“盼着望扶持”。



长沙的房东王先生挺身而出,考虑到餐饮业租户今年损失很大,他主动减免了两个月租金共10万元,希望帮助租户度过难关。



深圳女房东林女士,在有余力承担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大手一挥给1200多租户减少了半个月的租金,被网友称为硬核房东。


租户很感谢硬核房东的理解,纷纷表示:“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减免病人的一些费用,我要向她学习,把爱心传递下去”。


因为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实力,部分房东半免或全免租金,但这不是义务,更不是任何平台对租户或房东道德绑架的理由。


正如租客所说,真正需要被传递的,是爱心。


2/<font>

“一觉醒来失业了”

春节旅游旺季,去哪里玩?


去阳台峰、卧室巷,打开浴室欣赏人造淋浴大瀑布和浴缸湖,饿了不如厨房美食街逛一逛,吃饱了就沙发游乐园,诸多电视节目随意调台。


虽然是网友调侃,不过根据钟南山的隔离意见,大多数人的微信运动步数确实是再创新低。


旅游业迎来了退票高峰,商家、平台、客户,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场规模庞大的退票事件中。



“大年三十加班到凌晨五点”,飞猪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进行退票赔付。



国人取消出行,国外的旅游业受到不小的震动。


从1月27日禁止海外团体旅行起,日本旅行社接到了至少2万人次的旅行预约取消;泰国旅游业损失25~32亿美元,中国游客的锐减,导致清迈700余名中文导游失业,300辆巴士处于闲置状态。



国外的导游尚且失业,更何况国内的导游,大年初一就被央视宣布集体失业。



刚找到工作就失业的导游充满了迷茫:“四月份的实习可能没了”、“节后换行业不知道怎么样…”。


面对导游业的集体失业,有人比照着非典的情况,做出了合理预测,疫情之后,在家憋闷的人们会在某个时间段爆发式出游,建议大家合理的规划应对。


在家宅了两周,终于理解为什么要遛狗了,网友调侃“上了年纪的父母在家憋得像多动症患者一样”,疫情结束,天气放晴,谁不想出门?


刚入职的年轻工作者们仍然保持焦虑,节后可能面临裁员、房租、花呗、信用卡,这些因素让人寝食难安。


3/<font>

“除了债什么都不剩”


去年的非洲猪瘟让养猪户损失惨重,养鸡看起来是更稳妥的决定。


在猪瘟上赔进了存款,养殖户开始期待能养鸡的收益上“回本”,鸡苗的价格一度暴涨。


价格暴涨更容易引发人们买进,养殖户们下了血本,东拼西凑借了钱,官方的借不到就借民间的高利贷,买下了鸡苗,回家改装猪棚,尽着饲养本分,等小鸡出栏。


即便知道武汉新型肺炎有较强的传染性,消息闭塞的养殖户也不会想到这和养鸡有什么关系:“新型肺炎又不是禽流感,和鸡没关系”,他们认为这一场在人之间的流感很快就会过去。


一只鸡从出生到出栏,需要40~120天不等。建了温室,搞清养鸡流程,除了控制温度,还要防止鸡被老鼠咬。尽心喂养了几个月,年后是成鸡出栏的好时候。


心里盘算着卖个好价钱,把欠款还了再挣点,这几个月没白忙活。


养殖户们欢喜地等着年后“回本”。这一等,就是饲料不通和鸡仔填埋。


禽流感在逼近,饲料进不来,成鸡卖不出去,“喂一天亏一天”,“埋”成了不得不的止损办法。


“再养下去亏的更多”颗粒无收的养鸡户,除了债什么都不剩,成千上万只鸡苗被丢进饲料袋,倒入挖好的大坑里活埋。


养殖户一边挖坑一边埋鸡,挺不过去也只能硬挺。



除了养殖户,对于丹东的果农来说,二月初正是草莓盛产的季节。


作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在丹东种草莓,就意味着冬天有钱赚。往年3斤一百多的大草莓,今年因为疫情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太可惜了,只能拿去喂羊。



想吃的人30元一斤都吃不上,想卖的人五块钱一斤都卖不出去。连网友都觉得:“可惜死了”、“理解但难受”。更何况拍摄视频的果农,一边拍着视频,一边骂骂咧咧的让羊吃。



“走不出去”的还有广西沙糖桔,没有运输是一方面,也没有人能摘果:“今天到果园来看一下货,货还可以,就是没有客来收,走不了货啊,只能看一下”,什么也做不了,果农只能希望多得到一些关注。



产量高,加上滞销,眼睁睁看着水果烂在树上却摘不得,果农并不轻松。



水果批发商也受到了疫情牵连,在春节走亲访友,水果礼盒是必备的拜访礼物。批发商按照惯例,在节庆前夕进货,家里存着大量水果礼盒,准备节后销售。


然而人流量也明显变少,水果不能长期存放,卖不出去就只能砸在手里。



情人节催生了我国的“鲜花经济”,从大年初二起,全国各地的花卉市场就应该为情人节做准备了。


今年的花卉市场却格外冷清,亚洲最大的花市:斗南花市交易所,在大年三十关闭,至今未开。


花卉市场的关闭,意味着花农的大部分交易活动被暂停:“再没有人买,这些花就要开到温室大棚里了,花农一年的收入就没了”。


花卉的价格达到冰点,已经盛开的百合旁有一张纸条:“求助百合花空运”。


离开了批发商,再也没有“人比花娇”,花卉植物在库房独自绽开到枯萎。


斗南花市交易所的花/<font>


家禽、果蔬、花卉、海鲜,支撑着民生,民生的受益者已经注意到疫情对养殖户和农业人造成的创伤,网友在互相帮助。



疫情散去,来花店买束花吧


面对返工压力和一季度残酷的数据,学习是最好的办法,第二是运动。


根据Keep数据,从1月25号开始,用软件锻炼的人数持续增长,主要的训练课程为:马甲线、腹肌和瘦腿。


为未来焦虑,不如活在当下。




积极的生理和心理一个都不能少,提升抗打击性,掌握多方面能力,是增强自己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手段。


这次疫情刷新了一些陈旧的观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


在西贝企业停业风险的背后,是2万名待业员工。在疫情重创的经济背后,部分铁饭碗职业可能被打破。


这次疫情还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生疏,我们对生命和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


生命最大,民生次之,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全国人民共克时艰,阴霾终将会被星光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