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京剧程派为什么总是感觉现在的京剧演员和程砚秋本人差别很大?

老板的跟包


幼年程砚秋嗓音颇佳,十一岁登台演出,与刘鸿升、孙菊仙等同台合作《辕门斩子》、《朱砂痣》等。十三岁倒仓,嗓音逐渐恢复后,却留下了变声后期的痕迹,少了亮音。在罗廮公、王瑶卿等启发指导下,下决心钻研音韵学,掌握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弥补嗓音不足的缺陷,根据自身条件融会贯通,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从“梅尚程荀”到“梅程荀尚”两次配评为“四大名旦”。程派艺术,特别是他的声腔艺术广为流传。

但令人尴尬的是,当今的程三代演员所唱,已离“程腔”甚远。也就给了提问者“现在的京剧演员和程砚秋本人相差很大”的困惑。早就有了“除了程砚秋,别人唱的都是程派”的调侃。有人说是发展,我更觉得是后学者功夫不到家的偏离。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天赋不同

程派是程先生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立的,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对这种特色极其鲜明的流派风格,学习模仿很容易滑向“只求形似”的误区,倾尽全力只得“皮毛”。当年程先生拒收女徒,很大用意就是觉得女性不适合程派唱法。现在程三代的张、迟、李、刘清一色的女生,其实难窥程派门径。差别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2:二代五老各抱一角

程派二代演员以新、赵、王、李、李为代表,被尊为“五老”。其中以唯一健在的李蔷华影响最小。其余四位,新艳秋着重柔美,缺乏程派的刚劲,属于“柔程派”;赵荣琛先生突出高雅端庄,属于“雅程派”;王吟秋先生多继承少发展,属于“宗程派”,李世济早年宗程,晚年则把程派进行“大跃进”式的发展,属于“新程派”。现在的一张一迟,分属赵、王门下,其余程三代多出自李门新程派。所唱不像程砚秋很正常,学的本来就不是程砚秋。

3:程派的发声部位

程派唱腔发声以“立音”、“脑后音”为主要特点,赵、王二位乾旦掌握运用似乎更为娴熟,其余女性程派只有新老太太早年在程大师指点下得其神髓,其余都是“憋粗嗓”,唱出来神不似、形不随。连徒有其表都谈不到。

4:弃繁就简

李世济早年规规矩矩的学习程派颇有几分成就,后期在其夫、琴师唐在炘的大力帮助下,致力于发展程派。怎奈她本不是科班出身,技艺并不全面,。于是乎,做功不够表情凑。挤眉弄眼,撇嘴卖萌。把程派含蓄、端庄、大方的大青衣几乎唱成外向、活泼、调皮的小花旦。最后形成了大嗓、本嗓、可口灌的“新程派”。相较于程派的深邃悠远,博大精深,新程派肤浅明了,简单易学,三代们自然乐得追随其后。

5:劲头不对

程派唱法讲究就是“虚实结合”、“轻重结合”“收放结合”,这一点新老最得神韵。现在三代们只有放没有收,一味的扯着脖子放开力量,也就失去了程派声腔艺术精髓。

深沉内敛的程派变成了热情奔放的程派,程派也就不是程派了,听她们唱的和程砚秋大师有很大区别也就不难解释了。

明扬51,个人浅见,欢迎指正,期待关注。


明扬51


程派青衣是京剧青衣行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程派也是京剧里不可或缺的流派!程砚秋作为程派的创始人,其艺术受到很多观众戏迷的追捧。程派的传承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了,活跃在各舞台当然还是三代中的弟子们了。其中比较知名的演员有刘桂娟,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等。

程派传承至今,饱受诟病,程砚秋在创立程派之初,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以王瑶卿之王派,梅兰芳之梅派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脑后音等特点。即形成特色:幽咽婉转,若断若续。节奏鲜明,旋律多变。以情托腔。

但后人在传承过程中,未能用其“功夫”,导致传承的断层。其一,程砚秋开蒙于荣蝶仙,后习武功于丁永利。倒仓时学习太极拳剑等功。打下坚实的武功基础,后人无法企及。其二,程砚秋受教多师。于陈桐云学花旦,陈啸云学青衣,又于梅王二人学习。后于刘鸿生,孙菊仙等名家同台献艺。其三,对艺术的执着。艺术上的执着是演员安身立命之本。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艺术,丰富自己的体系,艺术才趋于成熟。

二代弟子中,新艳秋九岁学艺,光看程砚秋演戏就看了五年,风雨无阻。此等毅力,后人望其项背!赵荣琛,家境富庶,但倾心于程派,下海唱戏,与程砚秋书信往来,探讨其艺。其对艺术之执着!王吟秋,苦出身,程砚秋收其义子,常伴身前,受耳提面命之教导!李世济,李蔷华境遇不同,但忠心程派,主要得益于唐在昕,周长华二位琴师。

现在的演员莫说与大师相比,和二代之间差距之巨大。“功夫”没下够,艺术自然受限。当然,时代也决定艺术的走向。综合看来,与大师之间差别之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富连成社


若想回答这个问题,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男旦和坤旦的嗓音及身体生理方面的区别。第二,由于人为的断层造成了传承的中断。第三,后代的艺人不刻苦钻研老辈的艺术偷懒取巧想走捷径。

我想,把我上面这第三个问题说清楚,那么。现在的程派演员和程砚秋为什么区别很大这个问题就答清楚了。

第一,男旦和坤旦的嗓音及身体生理方面的区别。由于男女生理身体上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嗓音的音色力度等各方面都不同。有人就说,男旦的声音有力度,有金属音,厚实好听。女单声音薄,不打远,没有力度,高音尖细,低音沉不下来。这都是由于生理和身体原因造成的男女的区别。但若想改变这些劣势,那么就得刻苦下功夫去苦练。在京剧历史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成功的女艺人,比如新艳秋,言慧珠,但今天的京剧坤旦,并没有真认为这是劣势,他们不下苦功,不去学去练,去追求那种立音,共鸣音,脑后音儿,丹田力量,他们就不会有老辈那种鹤鸣九霄般的音色和力度。


第二,由于人为的断层造成了传承的中断。由于解放后戏曲改革。很多传统戏曲绝技没有流传下来,人为的造成了它的断层。很多老艺人的绝活也没有留下来。很多方法和技巧都失传了。过去人怎么唱的,她们现在并不清楚。只能从留下的录音里泛泛的在学。没有那种口传心授的环境,所以学的都是表面。也是造成了,现今演员和过去的艺术家,感觉上根本不一样的一个原因。

第三,后代的艺人不刻苦钻研老辈的艺术偷懒取巧想走捷径。由于几十年的人为中断使京剧面临很多的绝技都失传了情况。那么新的一代没有那么迫切的想继承老辈的艺术,再加上一点儿都不刻苦的去揣摩锻炼,即使有人想刻苦,但是也没有人教,所以他们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自己琢磨出来的,那跟老辈千锤百炼留下的,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也是老辈艺人和当今这些年轻演员很不同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实际我说上面三点,并不限于程派。其他京剧流派同样适用。京剧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尴尬的,青黄不接的局面。要想打破这种局面,也非常难,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谁愿意做这样的事儿呢?都好像混一天算一天,没人去做实际的事情。京剧也就在这种尴尬中,越来越没有人看了。



荷露团珠


幼年程砚秋嗓音颇佳,十一岁登台演出,与刘鸿升、孙菊仙等同台合作《辕门斩子》、《朱砂痣》等。十三岁倒仓,嗓音逐渐恢复后,却留下了变声后期的痕迹,少了亮音。在罗廮公、王瑶卿等启发指导下,下决心钻研音韵学,掌握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弥补嗓音不足的缺陷,根据自身条件融会贯通,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从“梅尚程荀”到“梅程荀尚”两次配评为“四大名旦”。程派艺术,特别是他的声腔艺术广为流传,十有九学,名扬天下。

程二代王呤秋,新艳秋忠程得程,赵荣琛早年像程,中年嗓子就塌了。李蔷华还行,最没用就是李世济,大改程派,误人子弟,不伦不类。

张火丁,迟小秋也是没用,拜了名师还学歪了,其他的程派弟子没有不走李世济的路。

尴尬的是,如今的程三代演员以把“程腔”丢的老远。现在的京剧演员和程砚秋本人相差很大,早年就有“除了程砚秋,别人唱的都是程派”的调侃了。还说这是发展。可叹程派后继无人,怕只怕程派越传越远,还留下了个什么新程派。











秋蝶燕


抱着死守老先生的唱段只一味强调继承不让发展,京剧走向没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不像程那个不像程,程先生也说过,学者生像者死,程派感觉还是天津刘桂娟继承发展的最好,唱出了女人味,体现了京剧的美



雷子33550731


都说男旦与女旦的嗓声差异,但这也只是原因之一。程派与其他流派不同,在声腔韵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演释方式和发声痕迹,这种痕迹就成为学习程派的最好入门方式,也因此被对程派一知半解的习唱者不断地放大,更有习唱者将程派的声腔特点美声化。程派声腔痕迹成为习程派的入门之路和最后的救命稻草。确不知程派的声腔痕迹只是表面,内在的韵味可不是停留在痕迹的表面,别说难学,但真的学的好的又有几人?


用户2417381899030


不只是京剧程派,包括其它剧种现在的艺人和旧社会科班出来的艺人,简直就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过去的艺人没有自己真正的才能与本领进不了大戏班,因为过去艺人都是靠卖艺来维持生计的,而且每个艺人还得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否则很难生存。现在的艺人唱腔缺乏戏味,不看人听起来都像是一个声腔音调,还以为总是一个人在唱,而且大都靠关系而不是靠才能挤进去的


698732116


现在唱京剧的,我就渴望看到只唱自己,听不出任何派味的,因为模仿者我真分不清谁是谁,当前只有一位贾怀胤我喜欢听,主要是谁也不可能认他做门人弟子,因为他独辟蹊经,深得青年人的喜爱,甚至有评论说看了他的盘絲洞,从此要看京剧了,这个评论可真笑屎我了,说的真好!


用户5234110402149


说的什么屁话?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音域音质肯定也会各有差别,俗话说:八十老太吃崩豆,各有所爱,有喜欢猪八戒的就有喜欢孙猴子的,干嘛要把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人强行进行对比呢?有鸡巴毛病吧你?再者以前的录音条件和现在也不一样,不是绝对的先发明人都会优于后来者,后来者也有很多天赋条件极佳者,他们不但完全优质的继承了前辈的东西更有自己的发展,不能死眼光,死头脑看待问题和事物,以不同时期的条件去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和事,你们觉得合适吗?有些人说程派除了程砚秋,后来者没有一个人能够完美展现程派神韵及精髓,这话说的及偏颇又没有眼光和见识!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这东西,很难有一套即科学严谨,又公平公正的评判标准!非要强行评判谁优谁劣,谁高谁低?有意思吗?就不能客观平和冷静看待艺术这东西吗?


远眺的目光


并不奇怪!现在是新程派。凡是一种派,唱了几十年后就要更新了,比如:老旦有老李派,知新李派之分,梅兰芳与梅葆玖有新老之别,以李世济为首的新程派,再以新程派又分出来,池小秋,吴海燕为代表的喇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