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過敏急救時該皮下還是肌內注射

腎上腺素是臨床搶救病人最常用急救藥物之一,同時也是高危藥物之一,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只有掌握給藥途徑後,才能如魚得水。

關於腎上腺素用於過敏性休克的相關問題

1、腎上腺素是皮下還是肌內注射?

最新指南推薦:發生嚴重過敏反應時,腎上腺素選擇肌內注射

對所有具有生命危險情況的患者立即給予腎上腺素。同時應儘快上監護(脈搏、血壓、心電圖、脈搏血氧飽和度),這將有助於監測對腎上腺素的治療反應。

備註:正確的肌肉注射劑量對於不良反應來說是極其罕見的。

2、為什麼要選擇肌內注射?

腎上腺素肌注的安全性已明確,肌肉內所含血管比皮內或皮下豐富得多,吸收迅速。皮下或吸入腎上腺素的途徑不推薦用於治療過敏反應,因為其效果較肌注差。

肌注的好處:安全性更高;不需要開放靜脈通路;更容易操練;已知過敏的患者可以自行實施肌注腎上腺素。

提醒:肌注最適合大多數需要給予腎上腺素治療的過敏反應的患者。注射針需要足夠長,以確保腎上腺素注入肌肉內。

3、如何掌握肌注適應證?

歐洲變態反應學與臨床免疫學會提議作以下定義:過敏反應是一種嚴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或系統性超敏反應,其特點是迅速發展並導致可危及生命的氣道和/或呼吸和/或循環問題,通常還伴隨皮膚和粘膜的變化。

對緊急治療來說,過敏反應的精確定義並不重要。

絕對適應證:循環系統異常;呼吸系統異常。

相對適應證:既往有嚴重的過敏反應;暴露於明確或可疑過敏原;同時合併哮喘發作;持續有嘔吐和/或腹痛。

切記:掌握指徵,早期肌注腎上腺素是關鍵!

4、如何選擇肌注部位?

肌注的最佳位置是大腿中三分之一的前外側面。

理由:大腿外側肌部位皮下脂肪少,肌束厚,神經血管都在內側,可操作面積大,更方便過敏患者自行注射。

當然,緊急必要時可隔著褲子注射。

關於肌內注射皮下注射區別

肌內注射

注射深度:

將藥液通過合適型號的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織內。

注射角度:

垂直90。

注射目的:

(1)不宜或不能做靜脈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時

(3)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時。

注射部位: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角肌。

因為通常選用肌肉較厚、遠離大神經大血管的臀部,其實還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它與皮注的區別在於,所注射的藥液刺激性較強,藥量較大,使用更大的針頭和注射器,且針管與皮膚表面垂直。

肌內注射時,因為肌肉內所含血管比皮內或皮下豐富得多,吸收迅速,藥物可很快到達全身。

皮下注射

注射深度:

將藥液通過合適型號的注射器注入皮下組織。

注射角度:

30-40°

注射目的:

(1)需要迅速達到藥效或藥物不能口服時使用,如胰島素、腎上腺素等;

(2)為手術進行局部麻醉;

(3)疫苗接種,例如麻疹疫苗、水痘減毒疫苗、流腦多糖體菌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時也打大腿外側或腹部,例如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僅打在上臂是不夠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側或腹部的部位,輪流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