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清”乃是当之无愧的道教最高神?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大真人著的《崆峒问答》中就这样写道:“道化为三清,三清合体为道。”这里所说的“三清”便是指上古三清,即:道教尊奉的三位至高神。上古三清包括: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并且,在道家文化中,这三清尊神开天辟地,传道授法,乃当之无愧的道教最高神。

这里,我们先来说一下元始天尊。作为道教最高神“三清”之首,元始天尊代表道生一。元始天尊本为古盘古氏尊谓,其也被称作“元始天王”。道教创建之初,并没有“元始天尊”,但是,这依旧不妨碍其成为道教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尊称:元始天尊为“主持天界之祖”,可见,其地位之高。

关于“元始天尊”这一名号的形成,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晋葛洪在其《枕中书》中写道:“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这也是“元始”二字首次出现在道书中。后来,到了南朝,“元始天尊”之号才完整出现在陶弘景所著的《真灵位业图》中。在这本书中,道教第一阶中位神是“上台虚皇道君”——“元始天尊”,除此之外,还有一“元始天王”位列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到了隋唐之际,道士们又为元始天尊取名“乐静信”,《隋书·经籍志四》更是首次赋予了“元始天尊”诸神特性,称其“生于太元之先”,长存不灭,由此,也可看出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关于元始天尊之称的来历,《初学记》中曾解释道:“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在《历代神仙通鉴》中则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即认为:“元始”为一切事物最初的本源,更位居一众神仙之上,故应称其为“天尊”。道家常用“元始”一词描绘万物的本源,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永远都不会消亡。且每当新天地形成之际,元始天尊便会降临人世,开劫度人,传授秘道。值得一提的是,元始天尊居住在 “大罗天”的 “玄都玉京”中,仙府内黄金铺地,亦有七宝盛放于中央和两边的仙殿中。或许是受此影响,人间帝王们在建造府邸时通常也会效仿这种极尽气派的做法。

从历史角度分析,元始天尊的演进过程,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道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根据史籍记载,道家创建之初,“元始”一词仅被用作叙述世界本源,可是,到了后来,这一词汇却被道教神话,渐渐演变为道教的最高尊神,并位居三清之首。这种变化,显然与道家演变为道教的历史十分吻合。根据《历代神仙通鉴》的记载,供奉于道教三清大殿的元始天尊,通常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

正因如此,道家也将冬至日奉为元始天尊的神诞。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原名为太上大道君,根据《真灵位业图》的记述:灵宝天尊位于第二神阶中位,仅次于元始天尊。在道家看来,灵宝天尊是世界本初的玄黄之气所化,可驱阴阳二气,化五行,定太极。

根据道经的解释,灵宝天尊化生之后,又托胎三千多年才得以诞生。不同于元始天尊的是,灵宝天尊居住在上清境,其仙府亦被称作“玄都玉京”。玉京中有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人,超度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因灵宝天尊能够三十六变七十二化,所以,其分身可出现在千万处。

《洞玄本行经》曾提到,灵宝天尊善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之后,共经历了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之数亦如尘沙,难以估计。凡遇请问疑难的有缘人,灵宝天尊必会不吝教诲。道教三清殿中供奉的灵宝天尊,位居元始天尊之左,常以手捧玉如意或太极图示人,道教举行大型斋醮活动时,多设三清神位。灵宝天尊的神诞约为农历五月中旬,故:民间百姓常在夏至日将灵宝天尊作为主神供奉。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原名为太上老君,位居三清第三位,乃道教创建之初尊崇的至高神。后世普遍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因其曾传下《道德经》,老子也被称作“道德天尊”。根据《道经》的记载,道德天尊化生于世界本初的玄白之气,居大赤天,太清境。

作为公认的道教始祖,道德天尊亦被传为“道”的化身,而其传下《道德经》也是为了教化宇宙众生。老子被神化为天地神物始于东汉,太守王阜在其所著的《老子圣母碑》中写道:“老子者,道也。”这是第一次将老子描述为与“道”相等的存在。

后来,张陵又在其传教布道时所著的《老子想尔注》中提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这也是“太上老君”名号首次出现在道书中。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太上老君这一名号影响愈显,相传,在北周武帝时,皇帝曾下令“初断佛、道两教”,意欲废止道教。可仅过一月,周武帝又再次下诏解除了道教的禁令。根据同时期所撰的道书记载,当时正是因为太上老君遣使显灵,皇帝才改变了主意。

由此可见,当时道教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的名号干预朝政了。到了唐朝,太上老君威灵更甚,其不仅被李唐王室奉作始祖,还间接助力唐高祖李渊统一了天下。据传,武则天在篡夺李唐王朝后,太上老君再次显灵称“武后不可革命”,亦不可“辄立异姓”……武后因恐惧此言,始终不敢立武三思。或许是感念太上老君守护李唐江山之功,唐玄宗后来赐给了老子“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的尊号。

到了宋朝,老子又再次被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了。

【《崆峒问答》、《枕中书》、《历代神仙通鉴》、《隋书·经籍志四》、《真灵位业图》、《老子圣母碑》、《老子想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