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由"昼"转"周"——周村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周村地图

【地名由来】

战国前,因此地位于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为昼,曾因人少聚居而名为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去齐,宿于昼。"汉代经学家赵岐注:"昼,齐西南近邑也。"据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立的肃仪殿碑记载:"长山之有周村,相传以为古昼也。昼,古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西北,现周村之"周"或为"昼"之谐音转变得来

周村区,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位于淄博西部 ,东临张店区,南接淄川区,西南与济南市章丘区接壤,西北与滨州市邹平市毗邻,东北与桓台县连界,介于东117°41′—117°58′,北纬36°39′—36°54′之间,总面积307平方千米。


周村

周村区地势南高北低。孝妇河、范阳河、淦河、米沟河、水浊河流贯境内。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1℃,年均降水量646.3毫米。矿藏有铝矾土、焦宝石、石英、耐火材料等。是山东省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胶济铁路,309、308国道过境。主要旅游景点有周村古商城、蒲松龄书馆等。

2018年,周村区下辖5个街道、5个镇,总人口28.749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0.2亿元,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7.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2:44.7:53.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1.1961万元。

【寻欢文史】

中国知名的村庄

天下第一村——周村


周村古街

周村一直有"鲁商发源地,丝绸之故乡,天下第一村" 。其民风淳朴,且有名优特产:周村烧饼、丝绸等。周村自古商业发达,商周时期已具城市雏形。其前身为齐国於陵城邑,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商品交易,商代就是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有"丝绸之乡"美称。汉唐以来,更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明朝中后期,周村迅速崛起。甚至可以说,周村是鲁商的发源地。著名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是出自周村的商业传奇,剧中的陈寿亭的原型则是周村东元盛大染坊的东家陈立庭。

全国的周村估计能有几百个,但最出名还莫过于俺山东淄博这个周村了吧。全国名村还有不少,华西村、南街村也都有资本叫板,考虑历史与现实,称之为天下第一村也不为过。

天下第一庄——台儿庄


台儿庄

据《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当时"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明、清两代的帝王,每每经巡视江南,都要在登岸巡游。乾隆皇帝巡游台儿庄,看到繁荣的商贸业,南来北往的舟楫,称台儿庄是"天下第一庄"。

说台儿庄是天下第一庄估计石家庄会有意见,大邱庄可能也不服气,但这是乾隆皇帝说的,也没地说理去,谁叫咱祖上阔过呢。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周村区已有先民渔猎开垦,繁衍生息。

商、周期间,已有部落和村庄。

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属地。

西汉时,北部属於陵(音wuling)县,南部属般阳县(今淄川)。

南北朝时,属广川郡武强县。宋元嘉五年于南部置贝邱县,属清河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淄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强县为长山县,改贝邱县为淄川县。现区境南部原属淄川县、北部属长山县,历经一千三百余载。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周村第一次解放,置周村市建制,隶属渤海行署,后划归鲁中南行政区淄博特区。

1950年3月,周村、长山合并为长山县;11月,由长山县析出,与张店合建张周市。

1955年4月,周村区为淄博市辖区。

1958年11月,由邹平县划入南阎、张坊2处公社;由淄川区划入孟家堰、苏孔2处公社。全区辖5处公社(135个自然村)3个。

1970年8月,由淄川区划入萌水、彭阳、王村3处公社。全区辖11处公社212个自然村。

1986年周村区辖2镇(王村、萌水)9乡(周村、张坊、南阎、大姜、南营、贾黄、高塘、彭阳、八里沟)3街道(丝市街、丝绸路、下河街),216个行政村(含212个自然村),25个居民社区。

1988年1月25日,区政府下达周政发[1988]14号文,将周村乡东民村更名为航北居民社区,仍隶属周村乡。

1989年9月1日,根据省政府[89]鲁政民函字32号文,撤销周村乡,设立周村镇;撤销南阎乡,设立南阎镇;撤销南营乡,设立南营镇。该三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八里沟乡,设立南郊镇,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南郊路2号。

1991年9月20日,区政府下达周政发[1991]104号文件,将东民居民社区分设成东民居民社区和航东居民社区,仍隶属丝绸路街道。

1993年12月10日,根据省政府《关于撤销淄博市周村区大姜乡、高塘乡设立大姜镇、高塘镇的批复》,撤销大姜乡,设立大姜镇,撤销高塘乡,设立高塘镇。该两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5年底,周村区辖8镇、3乡,215个行政村(含212个自然村);3个街道,28个居民社区。

1997年撤销贾黄乡设立贾黄镇,行政区划不变。

1999年,撤销周村镇,在周村城区以新建路与东门路十字交汇点为中心,分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分别设立丝绸、永安、青年、大街四个街道,辖22个居民社区。同时从南阎镇划出4个村,从南郊镇划出3个村,分别划归四个管辖。

2001年3月,根据省文件要求,将周村区原有的8镇2乡4街道合并成4镇、5街道。将南营镇、大姜镇、张坊乡及从南阎镇划入的13个村,合并设立为北郊镇,镇政府驻地南营村。将高塘镇、贾黄镇、南郊镇三镇合并设立新的南郊镇。同时将原南郊镇的孟家堰村划归丝绸路街道管辖,镇政府驻地高塘村。将彭阳乡、王村镇合并设立新的王村镇,镇政府驻地王村村。将原南阎镇所辖16个村划出设立城北路街道,驻地在南阎路99号。

2002年底全区辖4镇(王村镇、北郊镇、南郊镇、萌水镇)、5街道(大街、青年路、丝绸路、永安街、城北路),设210个行政村、26个居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