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造假,人才≠论文

高校论文作假的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如何以论文来衡量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所取得的成绩一直是一个难题。


一方面学术论文造假层出不穷,依托论文造假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不只是学生为了毕业而造假,高校老师和其他机构人员为了评职称,赢奖金,甚至是为了虚荣的面子问题,你有的我也得有,不管自己有无实际学术科研调查,不论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有无实际意义,一窝蜂的东拼西凑,只为发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多少论文无法给实际以启发,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影响。


另一方面,社会各层面对论文现状心知肚明,一些论文指导老师有意放水,而学生也心安理得,不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听到各种吐槽,面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老师委屈,很多学生不具备科研的基础和条件指导起来费时费力不讨好,而学生也委屈,我的目的是就业,论文写作太难为人了。我觉得如果要学生真正去写一篇论文,大学老师就该在课程的始终都要贯穿着论文的指导,不管是课题的布置与选择还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实践,很多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带领的。也许会有人说,大学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会自己学习了,不能够依赖老师。但是,教师指导启发与学生自主学习是不相矛盾的。很多高校老师就是对学生太过放手,这某种程度上算疏懒了。说实话,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老师的眼下学习,到大学突然“解放”了,我对咱同学的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怀疑的。


也或许某些专业、某些人士只专于教学、只专于技艺,不擅长学术研究。那是否能开辟另一条道路来审核呢,凡事无绝对,事且长商量,每一领域或许都应该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当然,没有统一的渠道来审核就如同没有统一的高考那样,可能就丧失了相对公平的评价标准,容易滋生各种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事情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为论文是举”有其弊端,就应该考虑多个评价机制,主动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保障其公平。


不说咱国内论文学术不端被撤回早已成了国际笑谈,国内的学术环境也留不住科研人才。咱们的专家们其实都是心里有数却寻觅无门,这混乱的学术问题早该得到解决,学术界还是缺乏“钟南山”式敢为人先、当机立断、除腐挖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