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感恩「周国平」


尼采一生中只有一次真正堕入了情网,热烈地爱上了一个比他小十八岁的姑娘,名叫莎乐美。我们现在仍能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尼采和莎乐美的另一个追求者保尔·勒埃在并肩拉一辆牛车,而莎乐美则侧身站在牛车上,手执一根鞭子。据说,这个画面是尼采设计的,他认为如此才准确地反映了三人的真实关系——两个男人俯首甘为一个女人的牛。

几个月后,尼采开始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书中有一句名言:“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你的鞭子。”

此话写在失恋之后。莎乐美拒绝了尼采的求爱,并且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甘愿在心爱的女人鞭打下做一头驾车的牛,此愿未遂,便相反朝全世界的女人扬起了鞭子。那么,哲学家的眼光是否含了太多一己的恩怨?或者,我们可否假设,尼采甘居轭下只是一时情感的冲动,即使他的求爱终于被接受,婚后生活的平庸仍会使他举起他的著名的鞭子?

歌德是一个大文豪,也是一个大情种,一生中恋爱不断,在女人身上享尽了艳福,也吃足了苦头,获得了大量灵感,也吸取了许多教训。老天赋予他一个情欲饱满的身体和一颗易感的心,使他一走近女人就春心荡漾,热血沸腾。不过,最后成就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登徒子,而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使他能够把从女人身上得到的全部快乐和痛苦都酿成艺术的酒,他的超乎常人的强大理性又使他能够及时地从每一次艳遇、热恋、失恋、单恋中拔出身来,不在情欲之海中灭顶,反而把这一切经历用作认识的材料。认识什么?认识世界和人生,也认识女性。回过头去看,他所迷恋的那一个个具体的女人都是他的老师,他在她们身边度过的那些要死要活的日子都是他的功课,他经由她们学习这门叫作“女性”的课程。最后,这个勤奋的学生在八十二岁的时候终于交出了毕业答卷,就是诗剧《浮士德》第二部的结束语:“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

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歌德一世风流的结束语,是他的女性观的总结。从这句话中,我读出的是他对女性的深深的感恩,与女人之间的所有情感纠葛,一生的爱的纷乱,都在这感恩之中平静下来了。恋爱是短暂的,与每一个女人的肌肤之亲是短暂的,然而,女性是永恒的。这永恒的女性化身为青春少女,引我们迷恋可爱的人生;化身为妻子,引我们执着平凡的人生;又化身为母亲,引我们包容苦难的人生。在这永恒的女性引导下,人类世代延续,生生不息,不断唱响生命的凯歌。

当然,我不是歌德,没有他的天才,也没有他的丰富的阅历。但是,身为男人,我也喜欢女人,也由自己的经历体会和认识女人,而最后的心情也和歌德一样,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会消逝,女性给人生、给世界的恩却将永存。我相信,不但我,一切懂得算总账的男人,都会是这样的心情。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伊阿宋因为美狄亚的复仇而怨恨全部女性,祈愿人类有别的方法生育,使男人可以彻底摆脱女人。我倒希望上天成全他的祈愿,给像他这样的男人另造一个没有女人的世界,让他们去享受无性繁殖的幸福。至于我自己,我无比热爱眼前这个充满着女性魅惑和女性恩惠的世界,无论给我什么报偿,我都绝不肯去伊阿宋的理想世界里待上哪怕一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