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浓,从来不是一款好茶的判断标准,无论白茶、岩茶、红茶


《1》

《红楼梦》里有个名场面。

不是元春省亲,不是黛玉葬花,也不是翔云醉卧芍药裀。

而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唉,怎么一个老妇进大观园,就成了名场面了?还把人家主角都给比下去了?

刘姥姥出现的次数不多,就三次。

但她用普通人的视觉,看到了大观园里的一切。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巧姐托付给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

唏嘘啊。

当然,红学研究者们,早已把刘姥姥进大观园里的学问,给研究了个透彻。

今儿要说的,是与喝茶相关的。

故事的主角,是刘姥姥,这个看起来很憨厚的村妇。

在那个时代,刘姥姥代表的是大多树平民百姓的喝茶方式,而她一到大观园后,喝到了顶级的好茶之后,说出了大实话,却惹得众人一阵笑。

《2》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是《红楼梦》当中,喝茶细节的高潮部分。

在众多的喝茶场景中,都不如这一回来的有冲击性。

而这种冲击性,是刘姥姥带来的,她和贾母之间,就形成了最为鲜明的对比。

面对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妙玉多是讨好的成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看看,领导的喜好,摸的一清二楚,说没有讨好的成分,读者们都不相信。

对咯。

这杯老君眉,就是关键,体现了大家对好茶的态度。

且看侯门公府出生,钟鸣鼎食之家的贾母,是如何评价这款老君眉的。

贾母便吃了半盏, 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没有任何的只言片语,没有对这款茶的任何表述,但是从动作当中,却可以发现贾母的心理。因刘姥姥的到来,她是极高兴的,把她当做座上宾,带着她游大观园。喝到了好茶,才愿意给刘姥姥的推荐。

而且,她自己还喝了半盏。

确认过眼神,是一盏不错的茶,才会推荐给刘姥姥。

咱们的刘姥姥,也不客气,接了,也喝了。

但精华部分,却在后半段。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一口吃尽,如牛饮,而不是慢慢品茶。这是真的喝茶了。可见,刘姥姥她自己平时喝茶,也是习惯一口喝尽的,毕竟当时以她的生活条件,茶,只是作为解渴之用,并无享受。

并且,一口喝尽之后,就感慨了一句——淡了点。

为什么会觉得茶淡?

原因没别的,因为她自己平时喝的茶,味道购浓,就是传说中的有“茶味”。所以,在遇到香清甘活的老君眉的时候,她便拿调出了以往自己的喝茶心得体会,当做参考。

这就有了刘姥姥所说的——熬浓些更好。

但是,好茶,还真不是味道浓的。

《3》

说到浓茶,许多茶友深有感受。

“我就喜欢喝味道浓的茶,不浓的茶,我不喜欢。”

口味重,偏爱浓茶,味道浓烈的茶友,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昨天就遇上了一位朋友。

他就讲到,自己最爱喝浓茶,要是味道太淡,喝不惯,他就觉得福鼎白茶不大适合自己——太淡了。

问他,那你喜欢喝什么茶?

绿茶,龙井,特别是闷了很久的那种,这才够味。

喝浓茶啊!

这味蕾的承受力,非常人可比。

浓茶,是茶汤当中,茶多酚、咖啡碱都超标的存在,过量释放。这种茶,喝到嘴里之后,有两种感受。

第一种,好苦啊。

这种浓茶,味道是特别苦的,就比黄连好一点,堪比是喝上了一碗中药,苦不堪言。

好在,这种苦味,等到几分钟之后,会慢慢消失,要是品质不太差的茶,还会变成回甘,让味蕾稍微缓解一二,好歹是能够感受到味道的。

第二种,好涩啊。

涩感,是所有喝茶感受里头,最让人反感。涩感,它会让你的舌面起褶皱,感觉特别的粗糙,就好像吃了黄瓜的皮,有点麻麻的感觉。好像舌头表面,是覆盖上了一层薄膜一样,密不透风,难以继续体会到味道。

而且,这种涩感,是很难消失的,它会牢牢地附着在你的味蕾表面。

只有等到这层薄膜破裂,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茶叶的其他风味。

但是,这个时间要多久,尚未可知,看个人的味蕾承受能力吧。

而且,长期喝浓茶,还要承担健康方面的风险。

浓茶中,咖啡碱的含量偏高,咖啡碱

这种物质,少量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如果过量摄入,长期累积在身体中,就有可能会引起痛风。

浓茶,不论是从喝茶体验上来说,还是为身体健康着想,都不建议大家喝。

更何况,味道浓,从不是好茶的做派。

好茶的标准:香清甘活。

对了,这个标准,六大茶类通用。

《4》

香清甘活,最早出现在武夷岩茶当中。

坐标时间:清代。

出现了一位名为梁章钜的学者,福建长乐人。

天南地北的茶友们,一谈到福建,都会觉得羡慕,“哇,好地方啊,有很多好茶。”

梁章矩自己也说过:余侨寓浦城,艰于得酒,而易于得茶。

说的是在福建任职时,酒不易得,但是茶却唾手可得。

也正是自己可以长时间接触茶叶,多喝茶,就发现这茶叶,它是有三六九等的划分。不同等级,所拥有的品质特点,大不相同。

并且,说到武夷岩茶,当然是要推崇武夷山。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哪怕是蒲城里比较好的茶叶,也选择运送到武夷山加工,然后就可以身价百倍了。

这位学者,认为武夷岩茶,是能分为四级。

至于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以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清而不甘,犹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此等语。——《归田琐记》

第一等级:香。

茶,得是香的。有花香,有果香,有草药香,有木质香……这些香气,是能带来精神愉悦感的。

没有香气的茶,不算是好茶,但是只有香气的茶,还不能算是好茶,接下来还要看第二个等级。

第二等级:香、清。

有了香气,它还要清爽、清澈、清纯,茶里不能有杂味,不能有异味,闻着、喝着,必须是清爽的,而不能令人反感。

第三等级:香、清、甘

甘,可理解为甜。

如果一款茶,喝起来不甘甜,没有回甘,回甘里没有香气,那就要叫做苦茶,不能算是好茶。

最高等级:香、清、甘、活

活,这种感受,要从茶汤当中去寻找。要用舌头细细分辨,而且必须要用山泉水冲泡(水质好的都可以),才能体会、领悟到“活”的精髓。

满足了香清甘活,才是一款好茶。

也可以说,香清甘活,是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5》

不仅仅是武夷岩茶,包括绿茶、红茶、白茶,甚至是普洱茶,也是要讲究香、清、甘、活。

其实,我们只要随便喝过一款好茶,都能领会到关于好茶的精髓。

一款茶,能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必然是喝起来有香气的,茶汤清纯,滋味浓淡适中,甘醇顺滑,容易生成回甘,回甘当中还带着香气,或是毫香,或是花香,或是木质香,或是桂皮香,或是兰花香。

不论是哪一种香气,反正喝起来,得是香的。

这股香气,不仅在杯盖上可以体会到,更是在茶汤当中能细细品味。

在杯壁上,还会留有香气。

当然,好茶,光有香气,还不够。它喝着,还要是甘甜、顺滑,有活力的。入口,你会觉得茶汤当中,大有乾坤,不单调,滋味丰富。

那再来看浓茶。

茶汤浓,并不意味这它是甘醇的,顺滑的,柔和的,细腻的,很有可能,是苦涩的,味道是刺激的。

茶友们觉得味道浓是好茶,这是把茶汤的浓度和茶汤的内容丰富度,混淆了。

茶汤浓,多数是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太高。

这两种物质多,味道就刺激,喝起来就浓郁,感觉这就是物质饱满了。

当然不是。

真正的茶汤饱满,物质充足,是各种感官体验,都有,顺滑、清甜、鲜爽、柔和、爽口等体验,都要有。

只有苦涩,才不是好茶。

《6》

还是那句话:浓茶,从来不是一款好茶的标准。

真正好茶,是香清甘活,是鲜爽醇爽,是滋味万千,更是爽口舒心。

喝好茶,心情愉悦。

喝浓茶,味道刺激。

若是还觉得浓茶,才是好茶,那真的要建议您,换一款茶了。

靠茶汤浓度,博不得好茶的名头。

要验证茶好与否,今年的春茶季,可别错过咯!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