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悟】刘红:《名师》引我成长


——一名小学校长基于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示范演讲

作者系安徽省安庆市双莲寺小学支部书记、校长

年少的时候,并没有读过几本“课外书”。那时候,身处农村,父母没有文化,虽知道读书的好处,也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上学读书,好好学习,将来凭文化吃“铁饭碗”,而课外书对于他们来说,是闲书,影响学习的书,家里是不允许有的。

对于我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教书开始的。

刚工作那会儿,我教的是高年级的语文,每天和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孩子们一起徜徉在文字里,感受文字的美好,把玩文字的奇妙,深深地领悟到阅读地快乐,也真正明白了书能启智,能丰盈人生,能激励成长,读好书交高人,书能让人活得更加明白。

以后,读书,买书,教书,成为我的生活常态。作为语文老师,我读儿童经典书籍,读国内外文学名著;作为孩子的母亲,我随着孩子读绘本,读少年心理书,读青年励志书,读职业规划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读大师专著,读名师语录,读教育教学杂志;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我读名人传记,读管理书籍,读名校长办学思想。系统读书,从书中寻求内心的丰盈与精神的成长,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闲暇时,烦恼时,受伤时,困顿时,我都会站在书架前,眼光拂掠过读过的,没读过的书籍,仿佛在与智者对话,时光仿佛静止,心灵得到慰藉,人也变得从容与开阔起来。

每一本书都在你的人生的某一阶段对你产生影响,所有你读过的书都如同你吃过的粮食,成为丰富的营养,滋养过你的心灵,而对你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那一本书却往往不是最经典的那一本,可能会是无意之间与你邂逅的那一本。

很难想象一本厚厚的《名师授课录》会成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那是刚刚踏上讲台最初的几年。不懂教学法的我非常渴求有名师手把手地教导,因为地处偏远农村,资源匮乏,往往不得如愿。学校订阅了一本杂志《小学语文教师》摆在公共办公室里,我每期必读。一天,在杂志一角我发现书中推介《名师授课录》,毫不犹豫就订购了一本。书到时,我闻着墨香,心中无限向往。我研读着斯霞等名师的教学设计,思考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想象着课堂上师生该有的互动场景,我想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成就精彩的教育人生。我模仿他们的导语,像他们一样解读文本,跟他们学习如何确立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后来,我逐渐对他们的人生背景,生活经历,教学生涯产生了兴趣,由一本到多本,我寻来他们写的书,写他们的书来读,以及写其他名师的书,我知道了,当老师还可以这么当,教书的日子可以这么精彩,育人的事业可以如此有意义。

一本《名师授课录》如一位让人敬重的导师,她教导我育人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尊重儿童,关爱生命;教学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常有匠人之心,精益求精,追求至美。虽岁月久远,纸页泛黄,但精神常在,思想常在,影响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