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金融活水”到地头“贷”出春耕新活力

眼下,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时节,针对疫情期间种粮大户遇到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武城县联合省农担公司创新推出“农耕贷”业务,为春耕生产注入“金融活水”。

宋书涛是武城县鲁权屯镇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近25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由于疫情期间玉米未能正常销售,周转资金严重短缺,这让宋书涛对眼前的春耕生产忧心忡忡。

“玉米现在堆积着,根本就卖不出去,下一步该采购化肥、玉米种了,资金还有很大缺口。”宋书涛说。

正当宋书涛为此事愁眉不展时,山东省农担驻武城县办事处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办公,第一时间将刚刚推出“农耕贷”惠农政策带给宋书涛,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且担保费减半,财政利息补贴从原来2.175%的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按照年息3.175%兑现贴息。

宋书涛告诉记者,降息跟担保费这一年就能省7500块钱,贷款的条件放宽了,原来还得找担保人,现在农机、无人机等都可作为自己的资产来抵押。“我原本就想种个一二百亩地,现在银行支持力度这么大,我能能放开手脚去发展了。” 宋书涛说。

按照山东省农担《关于战疫情保“春耕”做好农担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武城县主动对接服务,围绕“菜篮子”“米袋子”供应、保障民生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融资担保需求,凡符合条件的项目应保尽保。同时,为了让这项惠民政策尽快落地落实,武城县不断加强网络宣传,简化业务受理流程,确保业务办理畅通无阻。

邮政储蓄银行武城县支行副行长陈光锋说:“由原来的现场办理改为现在的网络短信、录制相关视频等方式进行业务授理,在审查审批环节,采取了直报方式,将客户信息直接报到省农业担保公司,在签署合同、支用等环节,也由原来客户到网点办理改为现在我们工作人员到村头、小区门口、田间地头,上门前来办理,方便经营主体优化流程。”

百事农为先。武城县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积极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山东省农担驻武城县办事处与受理银行共对接到需求款3000余万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杨娜 杜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