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最怕的“穴位”!常給孩子按這2個穴,排出積食,腸胃消化好

積食在中醫上講是因吃東西沒有節制、餵養不當等原因,導致孩子出現食物停止在腸胃損傷脾胃所造成的,雖然這種現象很常見,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視的話,很容易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咳嗽、肺炎、小兒呼吸道感染、便秘、貧血等。

兒科醫生:處在積食期的孩子,會給6點提示,聰明家長才能抓得住

1、口氣重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鼻樑兩側發青,並且當寶寶呼吸的時候口氣非常重,味道有點大,含有一種酸腐味,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是否積食。

2、舌苔變厚

舌頭就像孩子身體狀況的晴雨表,如果你發現在孩子舌頭的中間部分,有一個大概和一枚硬幣大小差不多的厚舌苔,或者整個舌頭變得厚重、油膩,這個時候就要高度重視起來,這個基本上是因為積食造成的。

3、嘴唇突然很紅

積食後容易產生化熱的現象,如果你發現孩子的嘴唇變得格外紅,就像塗了口紅,這種狀況很有可能就是胃積食化熱。

4、睡覺不踏實

中醫上說,胃不和寢難安。如果發現孩子有晚上難以入睡或者睡著了還躁動不安,身體扭來扭去,很容易盜汗,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胃積食。

聰明家長髮現孩子積食後,通常會做出三點處理方案:

積食最怕的“穴位”!常給孩子按這2個穴,排出積食,腸胃消化好

一、按摩療法

從孩子的脊椎兩旁的二指處開始,用手指將孩子的皮捏起來,然後慢慢往前進行拿捏,知道脊背上最上方的大椎穴,每天捏兩次,每次捏5—10遍,還可以有效治療寶寶的積食、便秘。除了捏脊之外,像揉板門穴、推三關穴、按足三里穴都是比較好的消食導滯的方法,學起來也容易!

二、食物療法

調整飲食改變寶寶的餵養方式、或飲食習慣,是調理、預防寶寶積食的第一步,寶寶吃的飯要足夠細、軟、易於消化,吃飯時慢一點,細嚼慢嚥,減少腸胃消化負擔。另外多做運動多帶寶寶外出活動,加快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把長時間堆積在腸胃裡的食物排出來。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吃蘋果來調節腸胃,其實幫助並不大,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孩子咳嗽,積食咳嗽了就多喝點多飲水,可以調節身體裡的血液濃度,讓各組織結構更優化,水裡有猴菇鋅棘讓腸胃中的殘餘物下降,改善腸胃吸收能力,避免食物殘餘過多在胃部內沉積,有利於降低積食的發生。這種物質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因此較好的安全性,畢竟水果補充不合理的話會對孩子腸胃造成副作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副作用。給孩子補營養要採取科學的方式,這種盲目的補對孩子可真沒好處。


三、運動療法

飯後休息半小時後,可以帶孩子出去轉轉,做適當的散步活動,一來可以促進腸胃的食物蠕動,預防、緩解積食,二來可以在活動中促進親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