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产权收藏不了乡愁|乡村古宅改建——三生.一宅

一场疫情,已连续到了如今,宅家,办公,手机会友,想着法度日。

从提倡居家防疫以来,头条里村长的广播文化,疫情里的农村,农村建房之类的消息就比较的多。

见仁见智,既有现代人突发心向桃源的美好,也有对乡村和城市利弊的讨论。



或说教育,医疗和交通:或说政策,就业和个人规划。各有道理和计较。我到想到一个折中。

离大城市近,在富裕省。有别业,一定存款。进可攻,退可守。

想到这个,我想起了之前古建改民宿的事。因为博物馆工作的关系,研究修复占了大多数,修复的不但是小器作,对古建也常有涉猎。

朋友老高几年前在桐庐深澳改建了一幢古宅做民宿,因为修复的事我是参与过的,所以想起了要讲讲。

深澳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

西距桐庐县城16.5公里,杭州城外70公里

地处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后拥狮岩

因地处浙西北,村中古建颇多近200栋,有徽派风格。

徽派建筑内部是善小木作的,雕工繁复,常有巧思。如果整栋保存完好那还好,偏偏改造的这幢非常可怜。由于民宿的前身荆善堂已年久失修,只剩下残破墙壁和天井里两根木头立柱。

拿出文物修复的细致精神,赶上艺术品鉴赏的独特眼光,

既要倚天照海做大胆改造的艺术家 又要流水高山做时间和文化的收藏家

所以当初古宅做民宿修缮保留历史元素上是花了些精力和本钱的 。

多次下皖南调研徽派建筑,调整修缮方案

从2015年至2017年3月。

弄了整整两年多


保留了原建筑的以天井为中心的回字形结构,大堂吧位处天井处。

这个感觉蛮好,客人大门进来就能满眼看到木雕大梁、格窗和坐榻,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

不仅如此,在设计中借鉴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增加灵动性,减少古宅的沉闷。

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为载体

将天井改装成一个大鱼缸,当你抬头看天,可见鱼游其上。日光透过玻璃鱼缸的折射,在大堂各处洒下粼粼碎影。灵动十足而有趣。眼见有余,显然是个很好的寓意。

尽量保留老宅的气息,同时想方设法解决了老房子的通风、采光和隔音上的通病。

神奇的实现主楼“一梯两户”,最大程度避免客人上下楼互相干扰。

主体建筑的古典 客房内的设施和卫浴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定制。

既来之,则安之。打破古旧不方便的担忧。

房以村中古堂名,怀素、行素、蕴轩、毓秀……

借了地利,不忘借古名

传承,传统,在无形中有形。


天井周围四散开放式酒吧、茶吧和书吧。主楼的二层则是客房所在。

副楼为抱屋,外庭院有法日式之枯山水。

客房内,有裸露古砖作画,借景而通景

房间自有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

后院特留游泳池一座,旁有多功能房。

为免潮气,老木做梁架,玻璃做屋墙。

前朝木雕与玻璃相映,日则相辉,夜则由泳池水面相映。

杭州葛岭抱朴道院的进口有一蝠对联。神仙事业三生诀,襟带江湖一望中。神仙事业凡人毕竟遥远,但三生会于一宅看时光流转,感受历史的馈赠。留住文化,却是人能办到的。

不知是是村成就了人,还是人际会于村,在桐庐深澳这个江南古村里,陆续也引来许多南宋抹茶,民国咖吧。夏日姐夫奶茶情,还有合着江南的文创集市。这不正是领袖说的让文化活起来嘛。


疫情给了中国人对人生的一次大考?宅家的日子里你都想了些什么?

是否脚步匆匆当下,更想追寻那份慢悠悠的安稳。

与心灵的碰撞。期待你的行动与回答。

文/图勾吴旧木 部分图由三生一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