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蚜虫永远打不完?柑橘做好防治“三部曲”再也不怕蚜虫难缠

近几年随着广西柑橘面积的逐渐增多,许多病虫害变得越来越难搞定,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就拿蚜虫来说,如果蚜虫防治不到位,那么它们就会刺吸新梢嫩叶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皱缩,引起新梢枝叶枯死、落花、落果,同时在发生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煤烟病,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柑橘树势,结出来的果品质差。

在以前蚜虫是很好打的,随便使用常规的药剂就能够搞定,但最近几年蚜虫不仅发生严重而且还很难搞定,很多农户总感觉永远都打不完。

为何会出现农户总感觉蚜虫永远打不完的现象呢?

1、蚜虫本身繁殖能力强的特性

危害柑橘的蚜虫叫做桔蚜,它们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那是因为它们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孤雌生殖,即在没有雄蚜虫的情况下,雌性成虫也可以自己繁衍出下一代蚜虫,说通俗一点就是可以无限繁殖,另外一种就是两性生殖,所以两种生殖方式相结合,再加上田间气候适宜、食料丰富,桔蚜就能更快繁殖危害了。

2、蚜虫生活的地方"衣食无忧"

柑橘蚜虫是一种食性比较杂的害虫,除了取食于柑橘嫩叶之外,还能取食其他瓜果蔬菜,如果柑橘园里面套种西瓜等或者果园附近种植其他绿色植物,那么就相当于给蚜虫又提供了另外适宜生存的场所和食料,蚜虫"衣食无忧"自然会大量繁殖危害。

3、很多农户对蚜虫的主动防治意识差,认为见虫打虫即可灭杀

很多农户依旧对于蚜虫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而且缺乏主动去提前防治的意识,都存在传统防治思维,即见虫打虫,简单认为没看到虫就打药浪费钱,如果看到了再打也会死的,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蚜虫的繁殖能力强而且已经对很多药剂产生了严重抗性。

4、常规药剂打蚜虫如同"水过鸭背"

因为害虫敏感基因不可逆,所以害虫抗药性是个严重的问题,目前柑橘蚜虫已经对常规药剂产生了不同的抗药性,如噻虫嗪、啶虫脒等,这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这些成分的药剂很好使,农户就一直用,大面积使用,而蚜虫繁殖速度快,早已繁殖出耐药性强的"子孙后代",此蚜虫早已不是彼蚜虫,所以常规药剂打下去就如同水过鸭背。

5、有效药剂持效期短,跟不上蚜虫的繁殖速度

虽说很多常规药剂打抗性蚜虫没有效果,但是还是有一些有效果的药剂,如丁硫克百威、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等药剂,如果在看到蚜虫时进行喷雾,那么第二天即可见到蚜虫掉落,但是这些药剂的持效期不是很长,有些5天后又看到蚜虫回来危害了。

6、农户打药不仔细,蚜虫藏在叶背或者卷曲叶片内,药液无法有效喷到

这个是很典型的人为防治方面的不足,因为蚜虫喜欢在幼嫩的叶片上进行取食,尤其是叶背和卷曲的叶片内,而且感觉叶片密集,这就导致很多果农在打药时往往没有喷到这些地方,导致存在了"漏网之鱼",蚜虫继续危害。

7、新梢嫩叶没有及时催熟,让蚜虫危害的时间变长

前面也提到过,蚜虫喜欢取食柑橘的新梢嫩叶,这是因为嫩叶组织柔软而且口器容易刺穿表皮,如果果农没有及时对统一放梢,导致柑橘出梢不齐,那么就无法及时喷叶面肥催熟,就会给蚜虫继续危害的机会。

8、大量化学药剂的滥用误杀了天敌

瓢虫、寄生蜂等都是蚜虫的主要天敌,它们会以蚜虫为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蚜虫的发生,但近几年柑橘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需要打药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天敌被误杀,现在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了。

虽然柑橘蚜虫繁殖能力强、危害大,但其可防可控,只有充分利用好有效的药剂,加强栽培管理工作才能减少蚜虫的发生及危害。

柑橘蚜虫与人一样,它们是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同样需要食物、场所进行生存,如果它们没有了食物来源而且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那么最终就会灭亡,所以对于柑橘蚜虫的防治,就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恶化生存环境,然后使用化学药剂抑制它们发生的"萌芽"便可以轻松防治了。

1、第一步,减少柑橘蚜虫的食物来源

在柑橘抽梢前,要及时施肥进行催芽催梢,同时要做好统一放梢,这样才便于统一管理;在新梢长至20-30cm的时候即可喷雾叶面肥对嫩梢进行催熟,可以使用99%磷酸二氢钾或者其高磷高钾叶面肥进行喷雾。这样可以培养健壮梢枝,同时有效减少蚜虫的危害。其次,果园内最好不要套种瓜类或者茄果类作物,或者果园附近也不要种植这些类作物,这样可以减少蚜虫的食物来源,从而减少发生。

2、第二步,恶化柑橘蚜虫的生存环境,让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

在果园管理方面,要对果树进行适时修剪,把病虫危害严重、重叠交叉枝、徒长枝条等都剪除,同时使用弯枝等技巧增强果树整体的通风透光性,减少蚜虫的隐蔽场所。加强水肥管理,在遇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时,要对果树进行浇水,或者使用生草栽培等方式以提高果园的湿度,可以减少蚜虫卵的孵化成功率,可以有效减少蚜虫的虫口基数。有条件的,可以在果园中悬挂人工饲养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但需要在天晴和蚜虫虫口基数较小时才能释放,同时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这样才能让蚜虫的生存受到威胁。在柑橘采收后及时进行清园,除了修剪和把枯枝败叶清除至园外烧毁外,还需要使用高效杀虫剂如99%矿物油乳油200倍对果园进行喷雾,可以有效灭杀越冬的虫卵,减少来年的发生。

3、第三步,使用高效杀虫剂适时抑制蚜虫爆发的"萌芽"

对于柑橘蚜虫的防治,尤其是抗性黑蚜虫,目前效果优异的药剂确实不多,只有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灵活使用才能才会化学药剂的最大优势。

防治适期:在柑橘萌芽2-3cm时即可用药防治,根据果园情况,间隔7-15天使用一次,可结合叶面肥使用,直至新梢老熟。

方案推荐:

如果是预防而且蚜虫基数少,推荐使用15%阿维·螺虫乙酯悬浮剂1500倍进行喷雾,但需要提前喷雾使用,因为螺虫乙酯的起效比较慢,需要在植物体内转化为螺虫乙酯烯酮才能发挥杀虫作用,但是持效期比较长,在20天以上。如果蚜虫已经发生了,就推荐使用20%呋虫胺悬浮剂1500倍或者40%丁硫克百威悬浮剂2000倍+5%吡丙醚悬浮剂1000倍进行喷雾,既能快速灭杀成虫,又能杀卵,可减少卵的孵化,增强防治效果。如果蚜虫抗性真的很重,那么连打2次,第一遍推荐使用氟啶虫酰胺或者烯啶虫胺等速效性药剂快速灭杀成虫,间隔三天后再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吡丙醚悬浮剂1500倍喷雾,抑制幼虫蜕皮和卵的孵化,达到根治的效果,增长持效期。

总之,以上就是笔者通过田间实践后提出的一些看法。当然,蚜虫的爆发是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搞得定,所以要从蚜虫本身考虑,切断它们的食物、恶化它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抑制它们要爆发的"萌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它们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