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起新科技的序曲 本田Prelude发展史

一提到本田性能车这个话题,想必车迷心中的红头梦又要被笔者一石激起而忍不住汹涌喷薄而出了,确实,无论是飞度还是思域,就算在这个汽车性格严重同质化的年代,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应有水准,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科技带给我们高品质享受的同时,最原始的驾驶感和纯粹的机械感受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才会有人“不做好汉,回头吃草”来换回那些每部车都有自己独特性格的90‘s老车,美其名曰复古,其实是对原始纯粹机械质感追求的情怀。


初代Prelude(1978-1982)

本田Prelude初代(车架代号为SN)诞生于1978年,Prelude作为145 CoupeGL车型开始推出市场,而本田145的后继车型便是初代雅阁,所以也可以把第一代本田Prelude看作是初代雅阁的双门版本,或者可以称之为初代雅阁的运动化版本,而这种借壳来丰富车系的做法一直到延续到第三代雅阁发布,Prelude才重获单独的户口本。


有趣的是,作为后续车型的初代Prelude反而比145 Coupe GL在长宽高上都要小一节,这与以往大家认为的“换代车型比老款车型更大”的共识有所相悖。前文讲到,Prelude的诞生就是为本田研发新科技提供试验的场所,顺势打造一部集豪华、高性能于一身的双门性能跑车,其刹车与发动机都是流用第一代雅阁的,但是底盘则是全新打造,四轮独立悬挂,全系标配电子滑轨天窗。


第二代Prelude(1983-1987)

1982年推出的第二代Prelude(车架代号AB/BA1/BA2/BA3/BA6/BB)以低矮车身+跳灯成为经典代表作,也就是从这代开始,Prelude大名走向巅峰,甚至被日本人赋予“FF超级巨星”的称号。在第二代Prelude身上,本田将发动机安装点向后移,以达到重心更靠近车身中心,降低刹车时的点头效应,同时也可将引擎盖高度降低(第二代Prelude比起初代车型引擎盖高度足足低了80到100mm),让整车看起来更有运动感。


第三代Prelude(1987-1991)

或许是第二代Prelude太受欢迎,到了第三代(车架代号BA4/BA5/BA7)外观上只是照着前代进行一些小细节的改动,大体还是保持原来的扁平跑车风格,这种手法在日本汽车界有个术名,名叫“Keep Concept”。但是笔者更相信是本田把更多的心机摆在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即是机械设定上。


第四代Prelude(1991-1996)

到了第四代Prelude(车架代号BA8/BA9/BB1/BB2/BB3/BB4),车身外形放弃之前的尖锐低矮的设计,变得肥大圆润起来,相比于第三代车型,新Prelude车身跨度增加到1765mm,长度却有所缩减,为4440mm,同时放弃风靡一时的翻灯造型,一副90年代初典型日系车的样貌,如果你对日系车有所了解,你会发现,这种车系发展思路跟丰田的Supra简直一毛一样。这种做法其实是与90年代日本车厂急需打进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北美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五代Prelude(1997-2001)

时间转眼来到了1996年11月7日,第五代Prelude(车架代号为BB5/BB6/BB7/BB8)正式发布,外观回归之前不论是市场销量上还是用户口碑上都极为成功的第三代车型的硬朗风格,但可惜的是车重仍然为人诟病达到了1,340kg,成为史上最重的一代Prelude,反观同时期的同门师兄弟Integra DC5只有1,180kg车重。原本本田希望以Inspire与Accord底盘平台为基础打造第五代Prelude,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能有效降低成本,降低售价以获取更多市场,而后却在工程师与高层的坚持下设计出专属平台,使得第五代Prelude的售价反升不降,加上泡沫经济的影响,市场对各类跑车车款的热衷度已经大不如前,而且Prelude的市场与同门师兄弟Integra的市场已经高度重合,因此直到2001年4月,本田宣布停产Prelude,其只在日本本土市场卖出13,924辆,销量可以说相当凄惨了。


写在最后

2001年序曲终于演奏完毕,Prelude最终抵挡不住成本的压力在成功横扫市场长达23年后,本田忍痛决定为其画上一个句号,并宣布将其归入Integra进行车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