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豆瓣8.8,真實懸案改編,奧斯卡獲獎導演封神之作

一部《寄生蟲》,把導演奉俊昊捧上了神壇,使他成為了韓國百年電影史上第一位拿到奧斯卡的導演。

而早在2003年,電影《殺人回憶》就已經讓奉俊昊一舉封神。豆瓣8.8分,榮獲最佳亞洲電影獎。

故事改編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震驚韓國的一起殺人案,史稱“華城連環殺人案”。直到最後一樁殺人案的截止追訴期2006年,真兇都未能找到。


直到電影結尾,導演也並未交代真兇何人,但或許,對於電影來說,這並不重要。這部離奇,驚悚,又充滿著黑色幽默的電影暗含著太多的隱喻。

結尾處,距離案件發生已經過去十七年,曾經的樸警官再次來到案發處卻依然毫無線索。


鏡頭最後定格在了他的臉上,那雙眼睛含著熱淚,他不甘、屈辱、卻又堅定。他望著你,望著我,也望著鏡頭前的,那個兇手。


-1-

消失的真相

破碎的信仰

大片金色的麥田,舒緩輕柔的音樂,嬉笑打鬧的孩童。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小鎮上的一個女人被殺,死狀慘烈。

這天,在和妻子的閒聊中,鎮上的樸探員得知那晚有人看到飯店老闆的兒子白光浩跟蹤被害人。


他粗暴的抓住白光浩,對其拳腳相向,暴力逼問。更是將他帶到現場,逼他招認。

但首爾來的蘇探員卻看的明白,白光浩只是個殘疾人,根本難以行兇。案件不了了之。


可很快,鎮上出現了第二具女屍。這次,探員們發現,兇殺總在雨夜,被害人也都身著紅衣。無奈的是,除此以外,再沒有其他線索。

樸探員在酒吧喝的半醉,他紅著臉,自嘲道,“大韓民國用腳就能走一遍,國土就屁大點,大韓民國的刑警靠兩條腿調查。”


他們又誤打誤撞抓了一個變態工人,依舊是那老一套:屈打成招。可殘酷的事實擺在那,他們連兇手都邊都沒挨著。

不過這次,蘇探員找到了一位從兇手那死裡逃生的倖存者,她雖未直視過兇手的模樣,卻記得一項重要特徵:兇手的手如女人一般柔軟。


這晚,又是雨夜。電臺播放了一首叫《憂鬱的信》的歌曲,這首歌非同尋常,在之前的每次案發當晚電臺都播放了它。

很明顯,今晚兇手會再次行動。警局緊急申請兵力,諷刺的是,兵力都去鎮壓示威了。

果然,又一名女性被害。

探員順著電臺找到了點歌人樸賢圭,無論是他來鎮上的時間,還是符合“柔軟”條件的手,都與案件對得上。但可惜,沒有更充分的證據了。

兩位探員頭抵著桌子,愁眉不展。他們忽然想到了那個最初被懷疑的殘疾人白光浩,其實是目擊者,可上天似乎捉弄人似得,白光浩死在了鐵軌上。

不久,又一名高中女生被害。

接連的死亡徹底激怒了蘇探員,他像一頭被髮狂的豹子,喪失理智。他朝點歌的樸賢圭開槍,卻被告知樸的DNA與兇手不一致。


樸探員用他號稱能看透一切都眼神與樸賢圭對峙,卻也只得惱怒道,“該死,我也不知道!”

樸賢圭跑了,跑進了不見盡頭的隧道,真相,也一起不見了。


一起不見的,還有電影里人們的信仰。民眾相信警局會為他們找出真兇,警局卻無能為力。


樸探員信自己那雙巫師般的眼睛和他的直覺,卻只能怒喊“我也不知道”。蘇探員信自己的理智,信證據,卻最後被逼的開槍。

這一槍,打碎了他們相信的一切。

-2-

兇手是他

卻不止是他

十七年後,已經改行經商的樸探員再次回到那片金色的麥田旁,望著當時的拋屍處。而路邊的一位小姑娘對他說,不久前,也有另一個男子來過此處,也望著這裡。

樸探員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問,

“他長什麼模樣?”

“沒什麼特別的。”

“不特別?”

“很普通啊。”

導演奉俊昊曾對此解釋:“我不知道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就如導演借女孩之口說出的話,兇手就是普通人,可能是觀眾中的一個,也可能是你我的身邊看似平凡的人。

而縱觀電影,不難看出,其實很多人,也都不知不覺當了“兇手”。

樸探員在前期對殺人者的確認可謂毫無邏輯。殘疾人、工人,這樣的弱者被他在地下室私刑毒打,甚至偽造證據,只為結案。


蘇探員在最後明知樸賢圭的DNA不符,卻依然朝他開槍,很難說是真的想找出真兇,還是洩憤報仇。


而政府強權、公共權利,也一次次的幫助兇手。電影中,兇手之所以能每次都不留痕跡,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夜晚的宵禁。其中一次他甚至伴隨著宵禁的廣播行刺。

漆黑的夜晚,人心惶惶的民眾,有心無力的警局,刺耳的廣播,扭曲的兇案。也許這一個個女人的死去,小鎮上的每一方都脫不了干係。


禮樂崩壞,人人有責。那樣的國家,那樣的年代,造就了那樣的悲哀。

兇手是他,也不止是他。


-3-

那個動盪的年代

當下可貴的和平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總統全斗煥執政期間。韓國社會動盪,軍事獨裁。


看過韓劇《請回答1998》的觀眾一定知道,當時的韓國大學生紛紛走上街頭,爭取民主自由。而奉俊昊,也曾是其中一個。

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太多不公正的環境和扭曲的人,都在這樁兇殺案裡得以呈現。

第一個女人被殺時,路邊重要的證據腳印,被路人的車子無情碾壓,樸探員大聲呵斥,卻沒人理他。


當時的韓國並技術落後,以至於嫌疑人的DNA還要送到美國比對,等待結果的漫長過程中,案件被一拖再拖。

小鎮上的探員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警局內部腐敗。造假證,動私刑,這些勾當樸探員做的得心應手。只怕真正的兇手,便在這巨大的疏漏中,逍遙法外。


第三個女人被害當晚,明明探員已經預知到禍患,卻被告知警力被全部派去鎮壓示威人群。警長無力的放下電話,這樣的政府,何以保護民眾?

影片中還有一處顯示,警局的荒唐作為,政府的不得民心,其實,已有反噬。


在他們發現總會伴隨兇殺出現的那首歌后,第一時間就給電臺打了電話,可一次又一次,電臺從沒有積極配合過,他們對探員的要求不屑一顧。

民眾是真實的鏡子。這件懸案猶如一束光,一道暗影。他反映了那個動盪的時代,隱喻了這黑暗下的種種不公。也正因如此,看過影片的我們更應珍惜現在。

現如今,我們有擁有寶貴的和平,先進的技術,規範而高效的組織,訓練有素的警察,這樣的幸福是用無數熱血換來的。珍惜當下,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也惟願我們,總能如此。


-END-


作者簡介:多喝水就時尚,新媒體作者。


平臺簡介: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於情感治癒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

微信公眾號:顧一宸(ID:guyichen6)。新浪微博:@顧一宸。歡迎前往微信和微博關注,閱讀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