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拆除均为谣言!华南海鲜市场开展大规模消杀

华南海鲜市场,2020年无论水产圈内还是圈外人都会记住这个市场名字,在整个抗“疫”战争中这里似乎成为一个历史切面被深深镌刻。

2019年年末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引发广泛关注。随着疫情发展一时间流传传染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随后逐渐波及水产乃至各个行业。


传染源在哪里?官方辟谣

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官方网站消息,该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享到GISAID EpiFluTM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基因组数据(截至2月12日),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

93个样本包含58种单倍型,演化关系显示,单倍型H13和H38是比较“古老的”单倍型,通过一个中间载体(mv1,可能是祖先单倍型,也可能是来自中间宿主或“零号病人”)与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关联,并通过单倍型H3衍生出单倍型H1。

研究人员称,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样品单倍型都是H1及其衍生单倍型H2,H8-H12,而一份武汉样品单倍型H3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副主任黄表示,

事实是新型冠状病毒与海鲜无关,海鲜不会传播病毒。人们可以吃海鲜,去海鲜市场,但是应该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禁售,水产品哪些能卖?

2月24日下午,为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决定明确指出捕捞鱼类等天然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渔业法等已对此作了规范,根据各方面的一致意见,按照决定的有关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不列入禁食范围。


但是养殖牛蛙、鳖等算不算?


3月4日,在聆听产业多方意见之后,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可以进行交易。


华南市场拆不拆?

消杀,不拆!

3月3日下午16时许,数十位疾控消杀工作人员开始分队分批进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标志着华南海鲜市场消杀工作正式展开。

据消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今日起,该市场将进行大规模消杀工作,并对商铺内囤积货物予以清理,预计3月5日前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3日下午14时开始,华南海鲜市场外集结了多支专业消杀队伍,市场东西区的入口处,开始各搭建防护通道。江卫消毒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此前一个月,该公司员工每天都在市场内进行消毒。不过,由于所有商铺都处于关门状态,之前的消毒工作无法进入到店内操作。

从3日起,该市场将再次进行大规模外围环境消杀后,工作人员会通过临时搭建的消毒通道,进入商铺,对囤积的货物进行彻底消杀处理。

一位江汉区宣传部门人员也在现场参与工作,他确认此次集中消杀工作将于3月5日前完成。不过,他否认了网络上该市场固定建筑将被拆除的传言。


疫情过后,农贸市场升级规范的必要性

在中国数万亿的生鲜交易市场,农贸市场仍是居民的主要生鲜消费渠道,占比超过七成。但是农贸市场具有公共服务功能,在城市规划中是社会机理的组成部分。这些遍布城乡的农副产品交换的重要场所,建设的比较早,普遍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监管不力等问题。


那么疫情过后农贸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升级?


以法之名,向滥食野生动物宣战

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根据市场规律合理规划,转型标准化

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农贸市场的发展显著落后于商超、社区菜场等新型业态,且生鲜电商的出现又替代了部分对农贸市场的需求。


因此市场升级应该符合市场本身的客观规律,从建筑和规划的角度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它所在的位置是什么级别的交通,比较适合做哪类业态”。


“软硬兼施”提升“硬件”、“软件”

全国农贸市场或多或少都在改进硬件,最直观的就是环境有所提升,只不过是各个市场的资金投入和力度有所区别。


但是 “决定一个市场改得好不好,符不符合需求,软件也很重要,比如要依靠软件实现智慧化运营,实现对市场里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问题管理,包括建立台账、产品的溯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