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撑起“无疫小区”

新江口街道办谢家渡社区江南新村小区,有285户居民。截至3月7日,小区无一例确诊及疑似病例。

小区物业负责人说,18名志愿者,是防控绝对“主力”。

1人对接70户

志愿者杨晓倩,是健康摸排小组组长。她说,全组4名女性志愿者,承担着285户居民每天的健康状况监测工作。“1人对接70户。”

“70多户的电话,一打就是两个多小时”,杨晓倩手中的“江南新村疫情防控排查表”,被密密麻麻的记录填满。志愿者为提高效率,建立健康摸排微信群,要求居民们每日打卡,通过微信报告健康状况。

封闭管控小组人手多一些,但也只有10人。2月7日,全封闭管控开始。居民说,志愿者值守“抹面无情”,多亏他们了!

18户独居老人的“保姆”

“真心感谢志愿者!”小区张大爷,子女在广州生活,原本打算大年初二去广州过春节,家里生活物资准备不充足。志愿者们跑腿代购,帮他“配齐”。

“配齐”并不简单,志愿者覃涛说,例如张大爷要他喝了几十年的那种酒,他们几乎跑遍了城区所有销售点,还有要指定口味或品牌的面包。“买药是我们的日常,牙齿痛消炎的、治胃疼气胀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覃涛说,她现在变得越来越有耐心。

人人都是“红马甲”

志愿者袁家芬,是值守出入口唯一的“女将”。

抗疫以来,她一直没有休息。袁家芬说,这是我的家,我守护的是家人,不累。

在志愿者精神的引领下,小区居民,人人都是志愿者。

深夜,物业经理骑电动车将突发疾病居民送往医院,安顿好病人返家时已是凌晨;

超市购物群中,热心居民帮着拼单、收款、整理订单;

药店工作人员主动为居民代购药品,住户自掏腰包为小区捐赠消毒物资、自费出车拉回爱心蔬菜,居民互相监督提醒做好防护......

志愿+自治,齐心护家园。

石板坡社区生资小区

从各小区入户排查到卡口值守,从公共场所消毒到防疫知识的宣传普及,从物资线上订单到配送到家……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成为温暖小区的风景。

石板坡社区生资小区无大门、无门卫、无管理人员,典型的“三无小区”,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带。2月6日,市委组织部干部曾真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受命担任该段检查点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

整个防疫小组就三个人,除了他,还有同为志愿者的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周家宏,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周江峡组成。疫情防控、人员摸排登记、宣传消杀、物资配送、重点人群管控……工作繁杂,压力山大。

第一天,他们通过入户了解、微信访问、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逐门逐户进行排查,理清户数、人数、健康数据,创建小区防控微信群,所有情况及时掌握。

通过摸排,他们发现小区独居老人偏多,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首当其冲。他们一方面分户承包,全天候代办,一方面积极筹集物资、蔬菜等,优先送到困难独居老人家中。

一点微光,照亮一大片。小区居民纷纷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新华书店员工王昌艳来了,他说要用行动支援在市人民医院抗疫的女儿;白云边酒业有限公司片区销售经理、80后刘亮来了,说要发挥生物工程学专业知识,承担防毒消杀任务;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佘昌兵来了,并肩作战,老党员成为主心骨。

昼夜坚守,顶风冒雨,动态监测,排忧解难……他们不仅是临时的业委会,更是负责的“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