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講述】:在金家嶺,竟然藏著這麼一座城?

嶗山講述,講述嶗山

走進一段軍寨故事


金家嶺軍寨,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記載:


《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七十頁載:關隘即墨營在即墨縣北十里,舊置於縣南七十里金家嶺寨。

《雍正山東通志》也有“金家嶺寨城在即墨縣南七十里,土城週二裡”的記載。


明朝為何在此設置軍寨?

據《明史》記載

明朝洪武年間

倭寇經常入侵中國沿海地區

燒殺搶掠,百姓深受其害



為保國安民,抵禦倭寇入侵

明初實行巡海之法



到洪武中期

又在沿海地區“置衛所,陸聚步兵,水具戰艦。”


據《即墨縣誌》載:“明洪武二十五年為抵禦倭寇入侵,
在屬於嶗山現境域的範圍內,設肖旺、金家嶺等寨城。”



優越地理位置,造就重要軍事要塞


金家嶺軍寨東、西、北三山環抱,面向大海

為重要軍事要塞



耕地地片多以金家嶺寨城的方位和軍用場地命名

稱為城裡、城東、城西、城北、城南、鹽鍋、校場、飲馬灣等



“圈地屯田養馬,世世捍衛”



東邊嶺上建高閣,西邊嶺上有土城”


據《金家嶺村志》記述:

1392年,即明洪武二十五年

金家嶺村西嶺設軍寨

周長2裡,東西南北各長250米,呈正方形

總佔地約110畝,駐軍112人



城牆用大青磚和石塊立垛

垛與垛之間用黃土夯成

城牆高7米,厚約3米

正所謂

高閣即炮臺,土城即軍寨



金家嶺軍寨的建制裁撤

即墨營在金家嶺寨城駐守共計30年

清朝建立後

廢除明代的衛所制

但對山東沿海衛所寨採取逐步過渡的辦法

雍正十二年

金家嶺軍寨建制裁撤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昔日的軍寨早已被林立的高樓抹去了痕跡



但六百多年

流走的是時光

沉澱的是歷史,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