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产蛋有何影响,老农或许都不知道,你做对了吗?

四季不同白天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很多蛋鸡养殖户都开始逐渐调整自己鸡群的光照时间,这是直接影响到蛋鸡产蛋率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天邱缘特意就蛋鸡光照这个问题,与广大养殖朋友沟通。

一、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

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二、我们来看看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1、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李辉(1999)在进行光照强度对笼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与饮水。合理的光照强度不仅可提高鸡的产蛋量和群体产蛋率,而且还能节约用电,减少鸡恶癖的发生。

3、 光照颜色对蛋鸡的影响

鸡对光线有较强的色感。在红光下鸡趋于安静,啄癖极少,成熟期稍迟,产蛋量增加,但受精率降低;在黄光下,鸡的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癖率提高;绿光可使鸡的性成熟提前,公鸡的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蓝光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增重加快,啄癖极少,但会使母鸡产蛋下降。

三、那么我们在蛋鸡光照的管理方面,到底该怎样做呢?

1、育雏和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和饮水。育雏最初几天,光照强度应比正常光照强度增强2-3倍,这时较好的光照强度为20LX,即每平方米面积应有2瓦带灯伞白炽灯。2-3天后光照强度逐步减弱,最后光照强度为5xl,也就是每平方面积有0.5W带灯伞的白炽灯光源。

两个月龄后,小鸡的性腺发育加快,光照对性腺的促进增强,加上现代商品杂交蛋鸡在遗传上有早熟特性,使得性成熟早于体成熟期,造成小母鸡过早开产,产小蛋的时间过长而全年产蛋量不高。因此,必须对光照进行控制,使性成熟延迟,与体成熟同步发育,才能提高生产性能。生产上一般从育雏结束后开始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最迟不超过10周龄。在允许范围内,若逐渐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对性成熟也有促进作用,所以育成期尤其是后期,不可延长光照时间,不可增加光照强度。

2、产蛋期的光照管理

蛋鸡每天光照16小时较好,每日光照时数超过17小时,对产蛋还有一定抑制作用。光照强度20lx以下时,产蛋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0-40lx之间,产蛋量变化不明显;超过40lx,鸡只的死淘率增加而影响总产蛋量。

密闭鸡舍产蛋期的光照管理可在育成期8-9小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1小时;连续2周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到16小时,16小时光照可以一直恒定到60周龄;60周龄后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7小时,直到淘汰。根据渐长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有刺激作用的原则,实际生产中可以每周增加15分钟,或2周增加0.5小时,直到增加到16小时,这样渐长的光照的刺激次数更多一些,对鸡的产蛋有好处。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原则是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补充的原则,一般于早晚各开灯一次。开产时,也同样需要渐增的补光方法。比较理想的补光方法是早晨补充光照,这样更符合鸡的生理特点,且每天的产蛋时间可以提前。不管采用哪种光照制度,已经确立,应严格执行,否则会影响产蛋率。为了简便管理方法,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可定为早4点至晚20-21点。

不过话说回来,光照对鸡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受机体内在生物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的影响。光线对机体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光照周期的长短或明、暗长度的比例,而且可能更主要取决于光线照射与此生物节律相符合,机体即发生反应。否则,无论给多大光照其效果也不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