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的铜观音寺,本是南朝顾野王的私宅


苏州铜观音寺坐落于光福镇龟山南麓(光福寺),建于梁天监二年,为吴地最古老的寺院。


因寺内原供奉有铜观音像,又名铜观音寺。保留的建筑有大殿、西方殿、寺桥及光福塔。 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桥十分古朴。
两侧沿口为武康石质,雕凿着双龙戏珠,万字纹饰,琢工精良,为宋代旧物。
铜观音寺,原名光福讲寺,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曾作为高僧讲经授道之所,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
目前,保留的建筑有大殿、西方殿、寺桥及光福塔。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桥十分古朴。
背靠龟山,山顶建有梁代七层舍利塔,山门前有唐代陀罗尼经幢一对,寺桥以武康石凿成,为宋古代建筑。
殿前植明代古樟,寺内古铜观音圣像,为宋康定元年出土文物。现铜观音寺、光福塔和寺前石梁桥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吴地最古老的寺院,它与寺前宋代的石桥,寺后山顶光福古塔,寺院内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经成为苏州重要的珍贵文物瑰宝。
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黄门侍郎顾野王舍宅为寺。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改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
宋代康定元年6月,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取土,挖得铜观音一尊,随即敬赠给光福寺。由此轰动了吴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络绎不绝,人流如海,人们改称光福寺为铜观音寺。
惜几经废兴,现存大雄宝殿、西方殿都是清道光十二年修建,由于朝代更替,战争频繁,在解放以后铜观音寺内仅存了唐朝方塔、宋元碑刻以及清代的大雄宝殿等古建筑,整个铜观音寺非常破败。
光福寺塔,建于梁朝大同年间,本名舍利佛塔,据传塔内原收藏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光福寺开山祖师悟彻和尚的舍利。光福寺塔在唐代会昌末年塔毁于火。咸通年间由铜观音寺的方丈四处化缘筹资重建。塔檐木早毁于清代嘉庆年间雷击大火。后又屡经毁修,久历沦桑,饱受风雨剥蚀。
俯瞰光福镇

顾野王祠
遥望光福塔
铜观音寺坐落于光福镇龟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