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到《致青春》:真正地爱一个人应该是这个样子

初读《简爱》时,尚是一个花季少女,情窦初开,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便是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话: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越坟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

毫不夸张地说,这句话支撑起了许多人的整个青春

再读《简爱》时,已是三十而立,爱过、笑过、哭过也闹过,读完后禁不住开始思考:

爱是什么?爱一个人是怎样的?

”我可以享受向我担保的巨大幸福,而不必担心别人也像我刚才一样蒙受剧痛吗?“

琼瑶剧一度非常受欢迎,当下却狂被吐槽三观尽毁,剧中男女爱情大过天,常常“情难自已”插足别人感情或婚姻,实力演绎何为白莲婊,简直毫无道德底线,怎一个“贱”字了得!

这不仅是对爱情的侮辱,更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轻视与践踏,完全被荷尔蒙所“绑架”,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新月格格》:养女爱上了养父

“我关心我自己,愈是孤单,愈是没有朋友,愈是无助,那我就愈是自尊。“-简

爱一个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关心自己。

在《简爱》中,当简发现罗切斯特有老婆时,尽管罗切斯特是被骗婚的,尽管这个女人是个疯子,她依然决然地压抑住内心的不舍与痛苦,选择离去。

因为,如果“幸福”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代价换来的,那会让她无地自容,会让她的灵魂变得丑陋与不安。

爱是什么,笔者说不清,但笔者知道,爱一定不是“自毁”。

所以,当情感与理智撕扯,简虽然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她依然选择保持自尊,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这是简的爱,有尊严的爱。

”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简在离开罗切斯特后,穷途末路时被圣·约翰三兄妹所救。

戏剧地是,圣·约翰兄妹三人竟是她的表兄妹,这让一度以为自己在这世上是孤身一人的简特别欢喜。

圣·约翰是个非常虔诚的牧师,他计划着去落后的印度传教。他认为简坚韧、勇敢,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准确地说,是一个牧师的妻子,可以与他一起前往印度。

于是,他要求简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简很珍惜这段亲缘,在相处中,尽可能地达到圣·约翰的要求。

但简最终拒绝了圣·约翰的要求,可以一起前往印度,但是以同伴的名义,而不是妻子,因为她知道圣·约翰并不爱她,而她也不爱他。

实际上,圣·约翰对他的一个资助人的女儿生有爱恋,那个女孩也对他颇为欣赏,按理说这似乎是两情相悦,再美好不过了。但遗憾地市,圣·约翰已决定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上帝,那是他生命价值所在。而在上帝面前,爱情似乎微不足道。

他(圣·约翰)似乎不是用嘴巴,而是用哀伤而坚定的目光在说:“我爱你,我知道你也喜欢我。我不是因为毫无成功的希望而保持缄默。要是我献出这颗心来,我相信你会接受它,但是这颗心已经摆到了神圣的祭坛上了,周围燃起了火,很快会成为耗尽的供品。”

致青春剧照(via网络,侵删)

在电影《致青春》中,郑微意外得知陈孝正要出国留学,哭着对他说:“为什么你连问都没问过我,也许我愿意和你一起吃苦呢!”陈孝正却声嘶力竭地吼道:“可是我不愿意!”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个人的成功更重要。

无论是圣·约翰,还是陈孝正,爱情对于他们来讲,重要,却重不过自己。

就像影片中郑微说的那样,“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山川、河流“

瑞典哲学家斯韦登伯格说:

”爱情存在于奉献的欲望之中,并把情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

美国文学评论家爱德门·威尔逊说:

“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

又有人说:

“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

而赵薇和李樯也在电影《致青春》中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山川、河流!”

像爱祖国一样无私,像爱山川、河流一样纯粹,一切都自然而然,不求回报。

当然这是一种解读,也只是一种解读。

你认为应该如何去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