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拉尼娜蓄势待发?分析:已有苗头,但仍不确定

从目前的分析数据来看,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水温情况比较接近平常,没有过多的暖水区域也没有太多的冷水区域,尤其是南美洲西海岸以西的区域,偏冷偏暖的情况都不甚强烈,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目前太平洋仍然维持在中性状态。

当然,从Nino3.4关键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SSTA)监测数据上看,2020年1月以来的Nino3.4区SSTA总体都在偏暖水平,接近厄尔尼诺阈值(≥0.5度),但还未持续达到该阈值,仍然不能判定为厄尔尼诺出现,只能说热带太平洋地区目前是中性偏暖状态。

那么或许你也要问了,关键海区Nino3.4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持续偏暖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厄尔尼诺正在发展的征兆?事实上,之所以厄尔尼诺之所以被叫做厄尔尼诺,是源自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的语言文化,这种特殊的现象一般在圣诞节前后出现,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圣婴(El Nino)”。因此,去年以来的秋冬季,太平洋上并未有厄尔尼诺发展,现在已经到了3月,不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发展的时候。

同时,从太平洋表层之下的深层海水情况上看,在过去两个多以来,太平洋深处虽一度有比较强的暖水团发展,但实际上看,在东经140度-180度、80-200米深度的海域内,深层海水已经形成了比较大范围的冷水团,这是新的冷性Kelvin波,正在明显发展并逐渐东扩,这一特性值得警惕。

这种特性意味着什么?太平洋深处的水团和太平洋表层的水温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水团可以逐渐东移并且浮出水面,从而使得表层海水偏暖或者偏冷,比如现在,因为赤道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区域持续出现显著赤道西风异常,通过平流作用导致表层暖水东移,与应力下传至海洋次表层激发的暖性Kelvin波作用,使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

但从未来来看,太平洋深层大范围冷水团的出现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来自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模型预测指出,在春夏时节,热带太平洋上的关键区Nino3.4水温可能斗转直下,出现快速冷却趋势,并且在夏秋季继续走低。这一预测意味着,下半年可能出现拉尼娜!

从环流形势上说,下半年太平洋的确有快速冷却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日界线附近的信风有显著增强的条件,这将加强秘鲁寒流,从而推动深层冷水团加速东移并推进到热带太平洋表层,使得表层海水快速冷却,不过气候预测因为时间尺度很长,误差比较大,是否会在夏季后发生一次拉尼娜事件仍然需要观察,如果拉尼娜真的要出现,今年下半年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可能会变得相当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