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加减乘除” 织密民生保障网

巧做“加减乘除” 织密民生保障网

同安区找准“爱心厦门”建设抓手,扎实推进“三险合一”项目,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率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庄瑶琳 本版图/同安区 提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当民生保障与爱心厦门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去年以来,同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试点“三险合一”运作模式,巧用“加减乘除”法,提升行政效率、减轻群众负担、广泛覆盖保障、消除社会矛盾,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成功运作,这项财政出资、群众受益的创新举措正在同安区取得积极社会效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6日,同安区“三险合一”项目理赔案件数2662件,共2582人获得理赔,惠及2300余户同安家庭,理赔金额1200多万元,总赔付率98.26%,费用总支出率101.86%,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率。

  更值得称道的是,该项目也成为“爱心厦门”建设在同安的又一项抓手和平台。同安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三险合一”项目运作之初,就新设立了大病医疗保险,新增了儿童找寻补助保险、突发事件救助、校园暴力伤害救助等多项保障项目,力求通过保险机制实现精准帮扶,及时为困难群众,遭遇急难险情的群众等送去关爱和帮助。

  在2019年,全区特困人员等重点对象的理赔件数超过总赔案的一半以上,真正实现精准帮扶,为群众解难。不仅有效减少了困难群众因高额医疗费而放弃或延误治疗的情形,还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救助工作难题。

  依托“爱心厦门”的抓手,同安区“三险合一”项目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另一方面,保险金额也在不断提升,最高增幅达到了原有保险金额的50倍。不仅如此,“三险合一”项目还有效整合了政企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打破了理赔工作各自为政的格局,做到理赔信息互联互通,让老百姓办理理赔更加高效便捷。

  如今,“三险合一”带来群众的满意率正发挥出释放效应,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2019年,在省对区平安建设“三率”测评中,同安区总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我们还计划进一步扩大‘三险合一’的覆盖范围,提高各项保险内容的保障金额,把关爱群众的惠民举措办实办牢。”同安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安将进一步扩大“三险合一”项目覆盖面,惠及更多群众。

  

“加”速度

  资源互通 理赔更高效

  2019年5月22日,吴女士家中发生火灾,造成房屋及室内财物不同程度受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联系了综治保险服务人员。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保险公司就来到现场查勘搜集材料,经过简易手续流程,吴女士很快就收到了15000元的理赔金。

  “把惠及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同安区在推行“三险合一”之初就定下了这样的指导思想,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强了保险的规模效应,更优化了工作机制,加快了理赔速度。

  据介绍,“三险合一”将各部门投保重叠部分重新整合,比单独投保产生保费更少,减少财政资金投入;实行统一服务,打破了理赔工作各自为政的格局,做到理赔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部门行政效率,更好为老百姓提供贴心理赔服务。

  “以往,群众对综治这一块的保险不太熟悉,出现了损失不知道符不符合理赔标准,往往就错过了理赔。”同安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引入保险经纪公司,与人保财险共同成立“三险合一”服务专项小组,开通24小时报案电话,制定统一服务标准,为全辖区提供无差别服务。“保险公司还会定时定点提供服务,对腿脚不方便的群众还可提供上门服务。”

记者了解到,同安区对于资料齐全,案情明确的案件,7个工作日内支付理赔款,对于急需救助资金的案例,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目前,救助时效最快的案例,在受理第3天出险人就收到保险公司的理赔款。



疫情防控期间更用心做好理赔服务,及时提供保险保障。

  “减”负担

  精准帮扶 群众得实惠

  居住在同安的居民林先生患癌症需长期就医,家中妻子没有工作,还有孩子需要照料。就在不久前,他收到了保险公司支付的大病医疗赔付10.92万元,这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这是同安区利用“三险合一”平台有效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典型例子。去年以来,同安区“三险合一”增设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独生户及农村二女户等重点对象实行“零起付”赔付标准。

  截至2020年2月26日,同安区大病医疗救助保险理赔案件2339件,理赔金额1088.1万元,赔付率138.93%。同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举措有效缓解辖区内的户籍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看病就医的费用压力。

  除了大病医疗保险外,“三险合一”的其他项目也以高赔付率饱受好评,在近一年里发挥出积极惠民效果。2019年,同安区居民陈先生饲养鸡鸭先后两次被盗,他向保险公司报案后,很快就分两次收到了理赔金。类似的小案快赔机制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赢得广泛好评。

  据悉,为了让“三险合一”的惠民举措落细落实,同安区委政法委、保险经纪公司还制定精准宣传方案,到各镇(街)对综治办、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村居两委、治保主任、民政员等开展业务培训,由他们担任宣讲员,向辖区村(居)民进行讲解和宣传。当地通过房东协会对外来人口重点进行宣传,利用房东协会五级微信群发布“三险合一”小知识,受众面达20万余人次。

  “乘”效果

  多重保障 覆盖更广泛

  去年底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王某脑部严重受损,生命垂危,但事故责任方无力支付抢救费用。“三险合一”项目营运小组在确定该对象符合抢救要求后,第一时间启动保险机制,帮助其脱离生命危险。

  王某得以顺利救治,是因为“三险合一”中的道路交通救助保险明确了救治时医疗垫付难的问题,确保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且有生命危险的交通事故受害者都能被及时抢救。

  记者了解到,同安区在2018年就实施运作“社会治安综合保险”,获得了群众的认可。“三险合一”之后,原有9项保障项目有了进一步优化,“保险覆盖面扩大了,保险责任也扩大了”。

  据介绍,“三险合一”项目增加了失踪儿童找寻补助保险、突发事件救助、校园暴力伤害救助、中小学、幼儿园师生校园群体食物中毒救助、个人网上银行资金安全等多项保障项目,前后合并保障项目共有19项。

  不同的保险项目合并成多险种统一由财政投保,群众得实惠,得到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多,让“三险合一”的惠民效果得以数倍地放大。

  “今年,‘三险合一’项目惠民保障将更强,覆盖面也会更广。”同安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同安还计划全面提高包括家庭财产盗抢损失、个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保险、火灾爆炸致家庭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等各项保障内容的保险金额。

  “除”矛盾

  主动创稳 成效更显著

  平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同安区委区政府砥砺前行的初心与决心。

  2019年全年,在省对区平安建设“三率”测评中,同安区总成绩位居全市前列。“三险合一”项目就在这背后对主动创稳发挥着润物细无声作用:针对重大恶性案件伤人救助、“两抢”案件伤害救助等,“三险合一”项目进行及时赔付,此举不仅为辖区居民生命安全提供重要救助,还能有效消除重大刑事案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三险合一”项目更注重发挥保险的社会补偿功能,分散社会风险,让居民家庭财产、人身安全有更好的保障;更注重从群众身边发生的小案件入手,细微体察群众的需要,做群众知心人。

  去年9月,房东林先生的公寓楼意外失火,多名租户遭受经济损失,相关部门和理赔专员加快审批流程和理赔效率,最终36户租户得到理赔,让新老厦门人都切切实实地得实惠、受保障。处理完毕之后,林先生特地送上锦旗表示感谢,“保险赔付让我们房东和租户都减少了损失,很赞!”

  这些有效保障对于外来人口占比较大的同安区来说意义重大,有效避免了基层矛盾激化,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名词】

  什么是“三险合一”?

  去年起,同安区将“大病医疗救助保险”“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保险”并入“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实行“三险合一”打包运作,由财政出资为更多群众、更多意外事件统一购买保险,进一步提高全区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截至2020年2月26日,同安区“三险合一”项目理赔案件数2662件,共2582人获得理赔,惠及2300余户同安家庭,理赔金额1200多万元,总赔付率98.26%,费用总支出率101.86%,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率。

  【小贴士】

  同安区“三险合一”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