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在挨打的边缘反复试探?看完小学生的“请假条”就懂了……

现在的小学生,耍起花招来,连警察叔叔都不放过。

曾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六年级学生因为不想上学,谎称自己在学校大门附近被人贩子喂药后带走,所幸途中逃脱。

后来通过调查取证,警方证实这名小学生是因为成绩差不想上学、自导自演人贩子戏码后偷偷跑回家。

在平时的生活里,熊孩子在“找借口不上学”这件事情上,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看了下面这些小学生写的“请假条”,真是被他们的脑洞给惊到了。

被熊孩子“玩坏”的请假条……

1

现在的孩子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一上来就直戳重点(一上学就不不舒服),而且还是长假(一个星期),看到老师一句“理由不充分”轻轻驳回,早知道就再多编几条理由好了?

2

这张请假条看起来像是那个和警察叔叔开玩笑的熊孩子写的,成绩不好不想上学,在家里又是男女混合双打,熊孩子:我真是太难了!

3

史上最扑朔离迷的请假条,老师都给整懵逼了,直接打了两个问号??这样的请假理由要是让家长知道了,会不会一顿暴打呢?

4

请假言简意赅,但是有混淆“概念”的嫌疑,“送殡”和“陪葬”那可是有本质区别的,“你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路还很长”,老师估计都笑哭了吧?

5

这张请假条,写得有水平,理由乍一看也能唬人,但是“你老师终归是你老师”!

6

“上学很累”“想回家睡觉”,这张请假条,怕是史上最诚恳的请假条了,看了上面这么多请假理由,只有这个学生真正做到直抒胸臆,不知道老师和家长看到这样的理由会作何感想?

熊孩子绞尽脑汁逃课逃学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和警察叔叔“开玩笑”的小学生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最近“停课不停学”,学习这件事情逃无可逃,老师再也不用批请假条发愁了(哈哈还是网课好)。

“请假条”被识破,到底如何让孩子不再撒谎或编造理由呢?

首先:父母应认识到:有时候孩子编造的东西只是一个无害的故事,即便是编造的,也有一些真实的元素(比如那个说亲戚到访让自己心力憔悴无法上体育课的学生。)对于孩子虚构和捏造的成分,家长不应反应过激,孩子当下什么样并不代表他会一直这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认定他从此谎话连篇,他只是一个说了谎的人。

其次:撒谎的孩子并不是有缺陷或者不道德的,心理学上认为“编造”是童年早期的一种正常行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将幻想与现实混在一起,有时孩子感觉自己陷入困境,害怕被惩罚或遭到拒绝,于是他们通过撒谎让事情变得更容易。

比如那个说自己一上学就不舒服的孩子,孩子并不是每次上学都不舒服,但是他却试图通过夸大自己的情绪反应来逃避学习带来的焦虑,这样一来,自己的处境暂时能相对有利一些。

再次:当发现孩子撒谎后,要专注于解决办法,而不是责备

,同时应避免提出一些圈套式的问题(你已经知道答案还故意要向孩子求证)。

比如:老师向你反馈孩子请假没有上学,不要说:“你是不是向老师请假了?”而要说:“老师反馈说你今天请假了,你是学习上遇到困难了还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妈妈需要为你做点什么?”

另外,当识破孩子撒谎后,不要惩罚孩子。

有家长说:“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撒谎,我越惩罚他,他越撒谎,真的很担心。”

惩罚会激发逆反心理,当你明知道孩子撒谎后,孩子不愿意或者不想告诉你时,请尊重孩子的隐私,如果你非要探个究竟,只会激起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对你撒谎。如果孩子选择告诉你实话,要向孩子表达感激:“谢谢你对我说实话”。孩子只有意识到自己在家中说实话是安全的,才会选择相信父母,如果孩子说实话换来的是责骂或者挨打,那么他要么不说,要么选择继续撒谎。

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父母面对孩子,要诚实,虽然我们找不到一个没有撒过谎的成年人,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避免陷入双标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