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直击|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的防“疫”实记


“我只是一个普通基层工作者,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姚瑶

姚瑶是信阳市民心居委会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今年刚满40岁,聪慧能干的她,普遍而平凡。

她是民心社区第二网格的网格长,兼社区的民政、计生统计业务,在她分管的“网格”内,共有300户居民,她还是民心社区党支部的副书记。

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信阳这个豫南山水宜居城市,也被一片横空降临的阴霾所笼罩。

信阳作为河南重要的南大门,从政府到基层社区,都在按照上级部署,全民紧急动员,迅速展开行动,毅然担负起超前繁重的病毒围歼和疫情重点防控任务。

姚瑶负责的小区,也从大年初一这天起,开始全部封闭,她也随即紧张投入到近乎临战状态的一线严防死守。

居委会人手少,都各管一摊。这一突如其来的超凡工作量,让突发事件面前还算振作的姚瑶,顿时感到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

她们社区因此也被推上基层最前沿,随时面对生死考验的战场。要接触的隐性复杂人群增多,感染的危险机率,仅次于前方奋战的医生护士。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月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

姚瑶她们也就成了高危暴露环境里,可能最先中枪倒下的一线工作者。

然而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她去多想。

入户发放疫情文件 受访者提供

接到任务,已刻不容缓。此时的信阳,每天确诊的感染病例直线攀升,高居全省之首,疑似病例的地毯式排查,一时成了她的社区工作重中之重。

与小区物业负责人的工作衔接需要立即展开; 一个大门和两个路口要组织力量设置卡点;每个卡点的党员志愿者们要在第一时间召集到位;宣传标语上级文件要悬挂张贴;本网格的人口家庭信息要详细采集并补充完善;每个卡点安排党员轮流值守,流入流出人口的往来登记;门面是否落实闭店;网格内排查报表资料的每日上报等,压倒一切的任务接蹱而至另外,几名回来过年的武汉学生、从外地返家的几户小区居民,都要登记隔离观察,每天监测体温,跟踪排查;四级包保责任制也亟待落实;封闭管理后,居民日常生活不便,还要组织粮油蔬菜拼团,派人每天无接触配送;防控防疫用品的调集分送;社区安排重点消杀,垃圾分类处理;特殊人群每天回访建档;社情民意的重点了解与查漏补缺;上级疫情文件的及时通报等。

每项工作,她都要找到头绪,理出思路,才会应对自若,临危不乱。

凭着一股子韧劲儿和对网格业务的熟练掌握,陡然猛增的巨量工作,并没难倒热心执着的她。长达一个月惊心动魄的疲劳应对,虽然让她很累,但是她很欣慰。

老公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防控任务更重,于是婆婆便承担了后方支援,主动帮忙照顾孩子。

一线抗疫一个月来,她和她的社区工作者们,从未休过周末节假日,每天工作很多小时,甚至忘了还在过年。

战疫工作的事无巨细,不仅给她巨大挑战,同时也让她把一线阻击战当成一种历练,培养自己坚韧自信、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精神。


“小区是个大家庭,社区工作有太多的不容易,需要党员带头参与,大家共同努力,居民多多理解配合我们。”

————姚瑶

这是姚瑶在社区工作中的深切体会,也是她的肺腑之言,却透着几分乐观与真诚。

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她是父母的好女儿,但她却说:我算不上一位好妻子,好母亲,我太热爱我的工作了,没有时间带孩子,所以很多时候,感觉特别亏欠孩子。

本次疫情,忙坏了很多人,也锻炼了不少人,更考验了一批人。让她感受最深的,是小区许多党员志愿者们,危险时刻不畏生死,冲到前线,发挥了共产党员的中流砥柱作用。

党组织一声令下,姚瑶就是小区志愿者“临时支部”理所当然的“前委书记”了。十六名“党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便前往社区紧急报道,军令如山,领受任务,随叫随到,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志愿为社区卡点义务值守。

因卡点设在门口路边,没有一点遮挡,没有开水,更没热餐,不论白天黑夜,他们轮流守候,相互配合,冒着随时被病毒感染的危险,站在冰冷刺骨、超过零下的寒风里,一守就是数个小时,始终无怨无悔,也没人叫苦,他们在“党员志愿者”岗位上,不辱使命,敢打硬仗,成了生死线上第一批冲在前面的“逆行者”队伍。

他们用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做党的旗帜,做人民群众的护身符,当好领路先锋,来回答党和人民的生死检验,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党员夜晚值班岗 受访者提供

无论是爬高上低悬挂横幅,张贴文件,还是各个大院单元楼道的地面消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小区普通居民,都是不惧安危,召之即来,都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都用他们微弱的力量,撑起一片明亮的蓝天,也照射出人性的光辉,点燃起一束束生命的曙光。

每当想起这些,都让姚瑶潸然泪目,很是感动。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用忘我的付出与牺牲,去赢得社区百姓的工作认可与全力支持。

有了这种支持,她才多了动力,有了精神,才不致迷失方向,社区才有希望成为人们的共同家园。

虽然防控任务还很重,疫情刚出现好转,但还远没有结束。

多少值得欣慰的,是像姚瑶这样许许多多的社区工作者们,于平凡中的坚持,普通里的忘我,负重下的前行,身临其境的一线防守,与党员群众齐心合力,终于换来社区百姓的健康平安。人们之前的忧心和焦虑,才会随之云开雾散。

一个月来,姚瑶负责的“网格”里,先后投入50多次人力物力,累计换岗60多班,送发口罩百余只,张贴文件印宣400多件,悬挂横幅十余条,无接触配送生活物品上千斤,劝返人车12辆次,喷洒药水约20桶。

截止今天,没有出现一例疑似肺炎患者,没有发生一次卡点位置脱岗,没有一个人因为社区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闯岗、辱骂值守人员,没有一件意外事故发生。这与“逆行者”队伍的死死坚守,是断然分不开的。

采访临近结束时,姚瑶恳求道:“不愿配合的居民也有,这些就不要曝光了,只是想让大家都团结。”

然后她又恳请我:不要把她说的太好了,社区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她只是社区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员,做了自己该做的。

一名最基层、最前沿的社区“逆行者”,她所有的付出,只想求得更多居民了解她们的社区日常工作,并报以支持理解,或多或少知道她们的苦,看到她们的累和真心的不容易,她就心满意足了。

放下手中键盘,我陷入沉思。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姚瑶她们危险来时奋不顾身,首当其冲的成了无名战士,正是有了她们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我们才能确保抗疫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她们沒有防护服,没有人替换,没有一人怯战,一个人负责几百上千户居民,一点一滴的做事。工作强度难度最大、干活最多、报表最多、被检查最多、受的委屈最多,还可能接触到病毒感染的人……有些时候,别怪她们反应迟缓,而是精力早已用到极限,早就身心疲惫、力不从心,而分身乏术。

也许正是她们,艰困中的社区、物业工作者们,为了守护千千万万居民百姓的生命健康,放下家人孩子,用弱小单薄的身躯,毅然扛起抵挡疫情蔓延的红色大旗,抗击视犹不见的危险病毒,经受住了一线社区保卫战的生死考验。

她们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社区因为有了她们,我们才会收获平安幸福,才看到平淡之中,非凡之上,洒满人间的爱与希望。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忘记她们,或他们!

愿更多的“姚瑶”与我们并肩,风雨同行,再说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