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观众认为她才是真正的女主角:天天爱唠叨撸猫的太子妃

常言道“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

太子监国掌管朝政大事,不仅得想着法子打消老爷子的猜忌,还得应付二弟三弟的明争暗斗,每天这心都是提在嗓子眼。按理说这般劳心劳力,加上身体虚弱(明通鉴记载患有肥胖症),早经不起这般折腾。

这背后要不是有着太子妃张妍这个贤内助,每日精打细算,照顾爷儿俩生活起居。哪里有这鬼机灵皇孙和可爱温厚的太子爷。

可爱太子妃

理持家务能手,当家知柴米油盐贵

传统印象中的太子妃应该都是这冷酷高傲,端庄严肃。偏偏老朱家的太子妃却是这般平易近人,可爱贴心。

平日里穿着一身白蓝相间的华服,点缀着花点。两手兜在裘皮里,或者不是撸猫就是逗狗。初看就是高贵模样。但是骨子里少了那种盛气凌人的傲气。更像是平常百姓家,操持家务的女主人。

撸猫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太子爷管理朝政就是个“扣砖缝的主”。太子妃呢?偏偏也是一个省钱的主。两个人真是琴瑟和谐,。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汉王常年征战在外,战功军饷不计其数。自然出手阔绰,金豆子都是成袋往外送。

反观太子爷每月只能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加上一直主张为政清廉,两袖清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太子妃就靠着这点俸禄不仅把儿子,丈夫还有那只狗狗都养的白白嫩嫩。而且还能存着点家底。这钱都是一点一滴省出来的,自然就不能就大手大脚花出去。

老二监国后,存着心使坏。一心想着扩编神机营,但是缺口达到三万两,想着兄弟三平分了。老大太子爷素来清贫哪来这么多银子,自然得回家向夫人伸手。

结果自然被太子妃逮着一顿骂“你和老二说,要他派锦衣卫来抄家,抄下来都算他的”。

骂骂咧咧太子妃

这两个钱攒的不容易。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有也不能便宜老二,没办法太子爷被逼着上大街上卖家具去了!

虽然扣扣巴巴,却对太子爷真心疼

汉王就藩旨意老早就发下去了,却迟迟没有动静。

太子妃借着和胡尚仪商量欢送宴的理由,想要胡尚仪去探听这汉王动静。这是好替自己太子爷探探消息,省的整日里提心吊胆。

打听就藩

虽然汉王兵谏被扼杀在摇篮中,但老爷子心中依旧怒海滔天,恨不得这一剑劈下去,一了百了。太子爷及时伸手握着这荆棘这才消退了老爷子心中怒火。

太子妃看着丈夫这满手鲜血和木刺,一边挑刺一边忍不住埋怨太子爷趟这浑水。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嘴豆腐心

太子爷当面揭了汉王短,回家后太子妃可是没好脸色,把这听来宫里的闲话可是说给丈夫听。甚至凶巴巴的“威胁”。看似埋怨,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太子爷:提防着老二,不要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

不过那句“下辈子你变老鼠我变猫,天天咬死你”听着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甜蜜。

凶巴巴太子妃

总是心直口快,心里却藏不住事儿

丈夫总被老爷子猜忌有不臣之心,这太子当得如履薄冰,太子妃跟着受的一肚子苦水到是见谁都哭诉。

胡尚仪过来询问这给朴妃章程,而这朴妃就是老爷子为了在儿子及百官面前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一大把年纪了依旧把人家十六岁姑娘临幸了(事后证明是假的)。

本来身为小辈对这种家事就得兜着,太子妃可不这样想,小嘴巴就嘟嘟吧吧当着胡尚仪开始吐槽“要是生了,这战战兢兢活了二十多年,就是给别人占位子。”可是把老爷子一顿抱怨。

太子妃抱怨

不过太子妃却是把话点到即止,看上去就是一个儿媳妇的身份在抱怨自家一样。就算朱棣听到反而会更加放心。

毕竟受点委屈要是不哭诉,那才是有真正的不臣之心。

嘴上唠唠叨叨,但心里和明镜似的

太子妃掌管后宫,这里头规矩道道很多,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其实临幸当天老爷子压根没有碰朴妃,但迫于舆论压力,年纪小,面子薄的朴妃在太医把脉的日子里偷偷躲起来。

安贵妃过来要人,挨个询问。太子妃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心里明白这人真丢了这责任不仅自己甚至是太子爷的。朝里朝外都认为老皇帝临幸新妃子这事是变相对太子不满。

针锋相对太子妃

人要真没了,这脏水肯定就得被太子爷揽下了。

胡尚仪一巴掌打在善祥脸上,看似在批评她这会不讲礼数。其实弦外之音是在说给太子妃听:这时候了责任都是大家的。

太子妃看明白这一切,又叮嘱了这事。话里话外的意思无外乎是:尚仪你得加把劲,这万一出事,胡尚仪你的负责照顾朴妃衣食起居的责任更大。

找了许久不见人影,太子妃又在敲打胡尚仪,询问如何解决这事。胡尚仪自然应着自己去顶罪。太子妃明白万一真有事,这妃子死亡的事情,岂是尚仪一个人想顶罪就顶罪的。到时候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

善祥这机灵丫头及时说出太子妃暗藏的心里话:人要是没了,必须找个尸体出来挡着,大家罪责都少几分。

胡善祥进言

结语:

太子妃是个妙人,这会封了胡善祥尚仪局副署,下面剧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