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年将产170万新能源车,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早就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EV sale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为221万辆,中国销量就达120万辆,占比达54.3%。更令“老外们”吃惊的是,世界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中,50%也在中国。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中国都完成了在2014年吹过的牛(即所谓的“弯道超车”),但是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又能维持多久呢?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显示,汽车生产大国德国明年(2021年)有望生产超过 170 万辆电动汽车,到2024年,德国厂商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量中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18%上升至29%。明年,德国就将代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德国市场去年电动汽车的销量是 11 万辆,只是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市场,但在欧洲各国中是绝对的第一。



麦肯锡是这份报告中还提到,电动汽车在欧洲目前是热点,全欧洲去年销售了超过 60 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大增了 44%;与此同时,目前世界第一的中国,2019年新电动汽车注册量为120万辆,增幅仅为3%;目前世界第二的美国,更是下滑了12%,跌到了30万辆的年销量。这就给德国和欧洲很大的潜力去超越中美两国,而德国历来是欧洲的汽车主要生产国之一,承担了相当体量的制造比重。



目前,欧洲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还在增加,预计 2021 年全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将生产超过 200 万辆电动汽车,以避免来自欧盟的罚款。

和中国的双积分政策类似,从2020年1月1日起,欧盟已经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碳排放新规:车企新登记轿车中,至少95%需达到95g/km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2021年起所有新登记轿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需低于95g/km——这迫使车企不得不依靠提升电动车的销量,来弥补传统燃油车所造成的排放污染。



欧盟的新规刚开始,德国政府就马上承诺,从2020年到2025年,将电动车补贴提高50%,目标是到2030年达成1000万辆电动车上路的计划。(似曾相识)麦肯锡还认为德国汽车工业将从电动车的高速发展中获益,比如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会进一步提高,目前德国拥有24000个公共充电桩,排在中国、荷兰之后,位列世界第三。


此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在德国建立第四家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位于欧洲的首座超级工厂。特斯拉计划在2021年在此投产Model Y,一定程度上给其他德国车企带来了竞争压力。这也类似于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会产生“鲶鱼效应”一样,搅动整个市场的竞争和进步。目前,特斯拉已经力压中国的比亚迪、北汽、上汽,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新能源品牌。



大众集团是德国汽车的头号巨头,虽然国内不见动静,但在本土却进行着大刀阔斧的“电气化改革”。大众集团背后保时捷和皮耶希两大家族都表示:他们完全支持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积极推动公司向电动化转型的做法。



除大众外,宝马也在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2020年1月,宝马首次拿下全球新能源销量榜月冠军,可谓进步巨大。2019年7月,宝马旗下MINI品牌发布首款纯电动车型MINI COOPER SE,到2023年,宝马电动化车型将扩充至25款,2030年将在欧洲全面销售电动化车型。



不甘落后的还有戴姆勒(奔驰),他们预计2030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车型中,将占到生产的所有乘用车总销量的50%以上。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21年,大众、宝马和戴姆勒这三家德国车企将在中国市场赶超其他竞争对手,占据电动车市场份额排名的前三位。而在今年(2020年),上述三家车企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总产量可能翻番,总数达到100万辆以上。


德国人对新能源如此趋之若鹜,和法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月初PSA集团CEO唐唯实(Carlos Tavares)就公开表示:“纯电动汽车只能吸引“环保成瘾者”,没有实际市场需求。”这说明并非所有欧洲车企都对电动化持乐观态度。

开头说了,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包括比亚迪、北汽、上汽等多家中国品牌车企在其中贡献了主要力量。不过销量王者,不代表是技术的王者。

中国目前成绩,很大部分得益于补贴多、不限号、起步早。但一旦补贴退坡,还有多少老百姓相信国产新能源车?


中美市场因补贴退坡,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都开始下跌,反倒欧洲市场快速增长,全年销量达到56.4万辆。这说明,技术才是硬道理!国外的新能源汽车虽然起步晚,但技术并不差,只是当年天时地利没到位罢了。现在人家也有了推广扶持政策、碳排放处罚政策,自然就开始爆发式增长了。

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靠的是规模,是销售量,但在代表汽车真正强大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总之,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