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文了解,南美白对虾保肝必需品“胆汁酸”!

胆汁酸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使用,取得了很大成效。至于在苗期就使用胆汁酸,效果也很不错。小编认为,要用好一个产品,首先还是从物质本身及其作用原理上搞清楚,然后才能正确使用。

一、胆汁酸及生理特性

胆汁酸:就是脊椎动物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顾名思义,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中,并通过再循环,对肝肠系统起保护作用。只有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

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动力是肝细胞的转运系统。这个系统吸收胆汁酸,并将其分泌入胆汁,缩胆囊素诱导的胆囊收缩、小肠的推进蠕动,回肠黏膜的主动运输及血液向门静脉的流入,构成这一重要系统。

肠道内胆汁酸的生理特性

在动物体内,胆汁酸以多种胆汁酸盐的形式存在,并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

肠道上段:胆汁酸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关。

肠道下段(即回肠及近侧结肠):胆汁酸自身发生变化。在肠内细菌作用下,胆汁酸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中大部分以原来的或转化的形式,按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机理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二、胆汁酸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目前在动物医学界很多专家对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胆汁酸在动物机体内乳化脂肪,扩大其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调控胰脂肪酶和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提高其对脂肪的水解代谢;在肠道内转运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另外,胆汁酸通过调控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活性,明显减少了自体脂肪的分解代谢。

对于对虾来说,胆汁酸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

主要通过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完成。

胆汁酸分子内既含亲水性的羟基和羧基,又含疏水性的甲基及烃核。同时羟基、羧基的空间配位又全属α型,故胆汁酸的主要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使分子具有界面活性分子的特征,能降低油和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

由于脂类的充分乳化,使脂肪酶与之接触的面积扩大。我们知道,一种营养元素的消化充分与否,与消化酶接触的时间、面积等成正比。

胆汁酸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增强胰腺的脂解作用,并通过形成混合胶粒提高脂类的溶解度,促进肠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

三、胆汁酸在对虾上的使用及目前确认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对虾的“肝胰腺”。对虾消化腺是一个大型致密的腺体,由于肝脏和胰脏还没有完全分离,故统称为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对虾的消化道特点也就决定了其消化和营养吸收的特点:

1、由于对虾是一种“进化较低级”的动物,其消化酶系简单,对复杂物质、特别是有保护膜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不高。

2、消化道几乎是“一条直线”,食物在肠道内通过的时间有限。这也就意味着消化酶作用时间有限,许多营养物质无法充分消化、分解,更不用谈吸收了。

所以,添加、补充一些辅助消化、吸收的物质,对减轻对虾肝胰腺负担、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具有很大帮助。目前获得的观察效果有

1、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胰腺对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的吸收和存贮。在胆汁酸的作用下,对虾转肝顺利,肝小叶肝胰腺发育得清晰饱满;

2、胆汁酸可以提高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加强对虾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3、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胰腺排毒、解毒,加速毒素从肠道中排除,减少毒素积累,修复肝胰腺损伤,从而提高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四、胆汁酸使用建议

养虾人都知道,对虾肝胰腺的好坏非常重要。

胆汁酸是脊椎动物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在动物体内的脂肪代谢和保肝护肝中发挥着天然的重要作用。南美白对虾没有胆囊,因此也就无法分泌胆汁酸。

鉴于前面的试验研究、实际饲喂等结果,建议在苗期的饵料中可以添加外源性胆汁酸。

一般在对虾养殖18~22天以后,肝胰腺会处在一个快速发育期。此时肉眼观察对虾,会发现一层白膜逐渐包住肝胰腺,黑白逐渐分明,形成清晰的轮廓,业内人士一般称之为转肝期。这个时期的前后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