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3,意料之中的优秀!

疫情虽然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汽车安全的漫漫长路还在继续。今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发布了万众期待的新款马自达3成绩单——PGGG,介于之前IIHS上的全优秀表现,新马3(此次测试车型为新马自达3 2020款1.5L MT质美版,以下简称为新马3)此次的分数也在情理之中。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P):维修成本略高,但安全表现尚可

尽管车舆君C-IASI报告已经更新数十期,但几乎每一次都有不认真做笔记的同学询问“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是P,是不是代表着车辆特别不安全啊?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最核心的评判比重是看低速碰撞时气囊是否有起爆现象,其次是整体维修的费用比,而关于车型质量安全只占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以此次新马3为例,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测试中,车辆的耐撞性分别拿到了5.5分和3分(满分6分),也就是说在马自达对新车进行轻压处理和后车架的变形处理上得到一些成效,能够较好地保障车辆的耐撞性,不过有一说一追尾测试的3分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和一些高安全车型相比还是有些许差距。

而在车辆的维修经济性上,两项新马3都只拿到了4分,失分超过40,这也“迫使”它屈居于P等级评分,根据C-IASI的数据显示,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的维修比分别为12.87%和5.32%,说的更简单的些,如果你买的是测试车型市场价约为11.29万元,一旦发生正面/追尾碰撞时,你所需要花费的维修费用大致在1.4万元和0.59万元,这个数字并不理想。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G):比肩奕泽IZOA,几乎拿到满分

毫无疑问新马3是整个2019-2020评级中(截止到目前为止)车内乘员做的最为出色的一款产品,唯一可以比肩的还要追溯到去年的奕泽IZOA。

25%偏置碰撞中,车辆的整体结构比较完整,尤其是A柱的几乎没有发生任何的形变,对车内乘员的安全形成了强大的保障作用,在气囊和侧气帘的保护下,整体的侵入量以及乘客的头、颈、胸、大腿、髋部、脚和腿部均达到优异成绩。

侧面碰撞中,新马3B柱与驾驶员中线之间的距离为20.5cm,远超平均水准;驾驶员和乘客的头部保护、头颈部防护和躯干防护都拿到了G评级,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在骨盆和腿部表现上只拿到A,主要是由于驾驶位座椅稳定性不够,且后排座椅与车门宽度不足,导致在发生碰撞时,腿部与车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撞击。

车顶强度方面,试验时刚性压板以约5mm/s的速度施压,最终新马3的峰值载荷F(N)为80473,载荷质量比达到了6.34,可以有效的保障车内乘员的头部生存空间。另外头枕/座椅试验项目中,也拿到了G级评分。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G):有效吸收冲击,行人安全有保障

在行人安全方面,新马3延续了马自达出色的水准,模拟头部的撞击碰撞车辆前部时,除了支柱部之外,整体均有效的吸收了能量,在头部和腿部分别拿到了18.114分(满分24分)和6分(满分6分)。

最终24.114分,得分率高达80%,即便不慎发生碰撞时,也能有效地保障行人不受太大伤害。

车辆辅助安全指数(P):豪取满分,防患于未然才是王道

不管车辆对于乘客和行人的保护做得有多么出色,我们都更加希望能将事故率降到最低,这也是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存在的意义。新马3在FCW/AEB项目中均得到满分,也毫无疑问的拿到了G评分。

​“意料之中的优秀,不负广岛匠人的匠心”是网友对新马3安全碰撞的诚挚赞美,在疫情的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对汽车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需求,过往的“大为美”“颜值决定一切”等等观念已经逐渐消退,安全和健康变得更加重要。想在寒冬期有所突破,想要收获更多赞美和订单,汽车的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