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鍾南山分享的抗疫乾貨:集體免疫靠譜嗎?國外防控該怎麼辦

鍾南山院士在會上答記者問。

3月1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46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回答了當前全球抗疫的熱點問題,分享中國抗疫經驗,並對新冠病毒的源頭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

新冠病毒不能靠集體免疫來防控

新冠病毒不能靠集體免疫來防控,目前並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一次感染就終身免疫。下一步最重要是生產出有效的疫苗,需要很好的國際合作。

建議歐洲國家將檢測範圍擴大到密接者

在中國我們對於很多密切接觸者都採取隔離觀察,我想在歐洲是不是應該把範圍擴大些,除了有症狀的患者外,其他密切接觸者也應該要進行醫學觀察,我的看法是應該採取更加積極的辦法。對於有症狀的家屬和接觸者都需要檢查,這是最有效的辦法。

CDC很快把診斷試劑下放到醫院,這很重要

這個傳染病,任何一個國家都跑不掉,所謂地球村。所有國家都要行動起來。

中國採用的是重點抑制上游,圍堵高疫情區域,在其他地區做群防群控。當前證實是有效的。群防群控就是早防護,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四個早”。

在中國,CDC很快把診斷試劑下放到醫院了,這個很重要。現在很多國家拖了比較長,三四周後才下放。實際上歐洲很多國家也是這麼做的,意大利一些地方也是這麼做。

針對病毒目前人類沒有確切的有效治療辦法。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看起來有效,用藥後病毒轉陰需要十幾天,比起其他的藥要快。下個星期能出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論文,準備發表。

中國的措施其他國家也可借鑑

中國早期的病例80%集中在湖北,採取了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之後,沒有造成全國的大爆發。方艙醫院讓病人有地方照顧護理,也避免了傳播感染這一條非常重要,其他國家也可以借鑑。

中國能那麼快應對,跟我們體制也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做到了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雖然經濟上損失很大,但是換來了老百姓的平安,這個是對的。

中國做法並非唯一的做法。所以國外也要抓好平衡,要根據各國特點和人口密度來考慮,有些國家人口較少的,和我國的做法就不太一樣。

輸入型病例不能只檢測抗體,需要核酸檢測

新冠病毒與SARS不同,SARS是有了症狀才有了傳染性,但新冠病毒是無症狀的人就已經有傳染性了,這也是我為什麼對各國建議對無症狀的人也要採取嚴格檢查。

輸入型病例我們也需要警惕。核酸檢查是最主要的檢測方法,抗體的檢查方法是輔助。輸入型病例感染性很強,一刻都不能放鬆。我們最近發現,外來地區來的人群可能沒有症狀,但做了核酸檢測卻發現病毒相關指數有很高。不能光看症狀,而是要給他們做專業的檢查。

現在,廣州大多數醫院門診量已超過60%,採取預約掛號措施是對的,不能讓醫院成為傳染高風險地。

最終形成“群體免疫”靠疫苗

疫苗是解決新冠疫情的最根本舉措。最終行成群體免疫靠疫苗。中國疫苗在五個方面開展疫苗研發工作:全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做載體的疫苗、基因工程的疫苗、用流感作為載體的疫苗。

任何一個國家做出了疫苗,短時間內很難供應到全世界。因此需要全球各國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一個地區的研發量不足以供應到全球。希望能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有一個比較大的進展。

中國醫護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

不光是年輕人,我搞了60多年的醫療,中國的醫護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沒有變過。

隨便給病毒源頭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病毒源頭和疫情發生不一定是一回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在中國、武漢,不等於它的源頭就在中國。現在沒有證據,這是科學問題。通過分子生物學的觀點是可以搞清楚的,沒有搞清楚之前就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要想健康,鍛鍊第一,心態第二

健康是需要投資的,一般人認為覺得沒什麼病就行啦。我比較早認識到健康需要投資,我自己的體會到現在仍能為社會幹點事,還是有個健康的身體,我認為最寶貴的有幾條:

首先,身體鍛鍊是第一要素代替不了的,第二要素是心態。第三重要的是不要吃太飽,早餐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