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下的“禁野令”:无人敢食,餐馆关门,养殖动物开始“饿肚子”

野味生意彻底凉了,招牌上的“野”字都抠掉了

多个科学团队的研究表明: 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源头 ,水貂、蛇、穿山甲则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那么,现在还有人敢卖敢吃吗?在长沙马王堆海鲜水产批发市场,每一个商铺门口都张贴了一份关于“严禁销售一切野生动物及制品”的通知,之前经营蛇、蛙生意的店铺全都已经关门。


个别开门营业的店铺老板,当记者问他们有没有蛇卖时,回答都是统一的三个字“不准卖”。而一些曾经以“口味蛇”“野味”为主打的餐饮店,现在,连招牌也做了模糊处理。牌匾上,有“蛇”或是“野”字的,已经被摘了下来。



“禁野令”一出,5000条蛇遭养殖户“限食”

湖南宁乡口味蛇的经营者胡建明,养了几千条蛇,他开的“建明蛇馆”是一家以“吃蛇”为主的饭店。烹制的有口味蛇、椒盐蛇、青椒煨蛇、啤酒蛇、五香卤蛇等等,过去每天从外地慕名前来吃蛇肉的顾客就有两百多人,而现在可谓门可罗雀。



自1月23号,湖南省林业厅决定在全省实行“封控隔离所有人工繁育场所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运输、交易、展颜野生动物”后,许多像“建民蛇馆”一样的饭店就再没来过一个食客,跟胡建明有同样困惑的经营者对饭店未来的发展一筹莫展。到底该怎么办?

2月24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全国人大的决定,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据了解,目前食用蛇主要是大王蛇、眼镜王蛇和水律蛇,而这三种蛇都位列《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重要生态、 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禁食令”一出,蛇类养殖户们可急了。蛇类养殖户熊来告诉记者,他投资500多万

,合作开了家蛇类养殖场,目前有蛇大大小小5千多条,全都为食用。其中几百条三四斤的蛇,原计划春节期间出售,如今只能全部压在养殖场里。


熊来说,他养殖的蛇已经是人工繁殖第四代,和纯野生的蛇有所区别,他期待能区别对待。现在由于蛇没了销路,原来一两天喂食一次,现在只能控制在五六天喂食一次,勉强维持。

同样被禁止食用的陆生野生动物还包括“黑斑蛙”。如今正是黑斑蛙产卵的高峰期,只有产在合适深度和干净水体中的蛙卵才能被养殖户收集孵化,然而,此时养殖户们却不敢给田里注水。



不能再孵化的卵块

不敢注水,就意味着卵块不能正常孵化,而产卵后的种蛙又需要大量食物补充,否则就会饿死。但给几十亩的种蛙下饲料,一天的成本就得上万。无奈,养殖户们只好尽力控制种蛙出洞产卵。

养殖户说,如果饲料不投喂,青蛙在产完卵后为了维持正常就会出现自相残杀大吃小的情况。目前,最大的结果是,寄希望于将人工养殖的蛇、黑斑蛙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这样就属于家畜家禽,可以食用。


野味还能上餐桌吗?仍需要政策明朗化

3月4号,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明确中华鳖、牛蛙按水生物种管理,不列入禁食名录。那么,人工养殖的蛇、黑斑蛙有可能列入可食用名录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四级调研员魏营,他表示,目前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正在商榷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带目录公布以后,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大家会一目了然。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王斌表示,饲养蛇类现在变成禽畜一类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有本质区别。长期养殖后产生遗传变异,它和它的祖宗是不一样的,而目前的人工养殖的蛇才繁育了几代,它和野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还是属于野生动物,所以在吃蛇可能性不大了。

专家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办法促使蛇、蛙养殖户作出决定,减少损失,同时引导养殖户转型。比方说利用养殖技术创新,转药用或供给实验室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