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侃”反叛精神,开启“塞林格时代”

1951年,美国作家塞林格正式发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直到现在为止,它都给读者戴来了强有力的影响,这部小说也跻身于世界经典名。起初合作的出版社并不愿意发行这本小说,没想到当这本小说上市后,却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也一路攀升,塞林格一下子就成为火热的作者。即使当时没有发达的网络,但塞林格睛已成为众人的偶像。可以说,《麦田的守望者》成就了赛格林。

其实这部小说只有简短的十几万字,它描写的故事非常普通,主人公是一位出生在资产阶级的少年,年少的主人公希望挣脱家人的束缚,因此独自来在来来到纽约闯荡。文章用特定的叙事角度以及内容,为我们描述出一位热血少年的行为。然而很多美国小学校认为这部小说会影响青少年,因此《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经被禁。直到今天在世界文学当中,《麦田的守望者》都是一部不可替代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写作手法带给人们,带给读者很多思考。今日我们一起来解读下,这部《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战争给人们蒙上阴影,《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映人们的无助

外界对于这部《麦田里的守望者》可谓是毁誉参半,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影响巨大,它反映出叛逆的青少年心中有哪些逆反的想法,以及在二战之后,美国社会当中的一些丑。与此同时,小说中有很多粗俗的脏话会影响青少年的发育,因此有些读者认为这部小说并不值得推荐。人们对于这部小说的两极分化,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美国发动二战之时,赛格琳只有二十二岁,他的年纪符合入伍条件 。年少的他还没有好好感受一下美好的家园,就已经被巨大的战争所影响。无奈的他只能借助小说中的主人公去谴责这场战争,并且告诉长辈们:不要将牺牲当成光荣向孩子炫耀,因为战争本身非常可耻并且盲目。

1945年当二战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到和平状态,赛格林的文字功底很好,因此他也被派去做收集情报工作。在这期间,他又再次见证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集中营、火烧活人等这一切惨绝人寰的事情充斥在空气当中,让赛格林受到巨大影响;另一边美国在恢复和平之后,经济急速的发展,产生大批量的中产阶级积累在快速积累财富,与战争留下来的伤痛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人们开始思考为何要发生战争以及反思战争给大家带来的影响。

当了解这段苦难的战争之后,赛格林也感受到无助与彷徨,因此我们在《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到霍尔顿内心十分的无助,他希望能够寻求安宁,并且为之不断的探索。正是因为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条件,也为整个小说蒙带来整体基调,即使全文中有很多脏话与不屑,但却是十分沉重的一部作品。

(二)“少年侃”成小说中的特色,没有华丽辞藻却更加真实

“少年侃”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大的特色,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用极其生动并且不可复制的方式,为我们描述出整个作品。小说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成为被大家研究的文化注脚,因此这篇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情节非常真实而深刻。

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霍尔顿一直不喜欢自己就读的潘西中学,尽管这间学校是专门为中产阶级定制的富家学校,但主人公却并不满意 在这座豪华的学校。潘西中学学生们依旧会经常丢东西,因此霍尔顿发出这样的感慨:“越是收费高的学校,里面的小偷就越多。” 霍尔顿曾甚至因为自己的大衣被偷,“冻得连屁股都快掉了”,可见这样优越的环境,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安全和幸福感。

在霍尔顿心中,认为人们所谓的出人头地,不过是将来能买一辆混账的凯迪拉克。他甚至逃学去用一大天时间研究鲸鱼,也不愿意去读书。霍尔顿的语言常常也很犀利,充满粗俗的语言,但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情境。霍尔顿不愿意去读书,他宁可在麦田里当一个守望者。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整篇作品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没有任何的华丽词藻却让读者们感受到真实,这也是小说中最为人乐道的地方,大家也这种叙事方式称为“少年侃”。

(三)主人公霍尔顿的两个世界:战争后的丑陋,期盼和平的宁静

这部小说最令人深刻的地方在于,作者将人物内心描绘得十分生动,将一些细致入微的小事也写到小说中,为我们饱满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精神状态。

霍尔顿出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金钱不是问题,但他内心却十分孤独。德国学者汉斯曾经这样剖析霍尔顿的世界:霍尔顿一共有两个内心,一个内心是由阿克莱等人组成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内心则是由弟弟妹妹,修女等人组成的美好世界。其实不只是主人公霍尔顿拥有两个世界,当时的美国社会很多青少年都面临两个世界:战争后的悲伤,让一些青少年沉浸在虚伪又暴力的世界当中;美国人又很期待战争后能有个和平世界,因此他们心中又有一个安宁美好的世界。

赛格林的小说之所以影响至今,源于这两个世界同样是我们现在人所拥有的。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物资富足的年代中,我们看似每天活得幸福快乐,但是在人们不曾触及的地方,依旧会有很多血腥与暴力,我们内心也有无助彷徨。面对生活时候的压力以及面对琐事时候的烦恼,让每个人都在向往着纯洁,美好的世界便是我们所有人一直在追求的。赛格林把人们心中所期盼的两大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直到至今依旧影响着读者。

(四)《守望者的麦田》因反叛精神,开启“塞林格时代”

这本小说处处可以看到霍尔顿想要体现的对峙状态,主人公就连穿搭都与他人格格不入,他喜欢将鸭舌帽反带着,证明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然而,当这本小说一经发售就掀起一段浪潮,很多青年读者也经常模仿着霍尔顿的样子,开始反带鸭舌帽,直到现在这种穿搭方式也很普遍。塞林格所传递的这种态度,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被喻为“离经叛道并且不可理解”,甚至有人称塞林格以及很多模仿霍尔顿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

塞林格描述的这种穿搭方式,却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潮流打扮。不仅如此,在诗坛当中也出现自白派,戏剧中出现荒诞派,这一切都源于《守望者的麦田》刮起的反叛浪潮。这篇小说一经发出之后,更多的文学作者、艺术家们也开始从关注时代背景到关注人们个体,艺术家们更愿意揣摩人性内在的体验,并将作品的矛头直指家庭人际关系以及当时社会中呈现的虚伪和病态。二战之后美国人的思想非常贫乏,感情冷淡,因此《守望者的麦田》被很多人追捧,让年轻人为之倾倒 。很多作者也开始模仿塞林格的风格,这个时代也被称为“塞林格时代”。

(五)主人公霍尔顿:自述方式为读者揭开少年成长中的困恼

作者十分注重对人物的塑造,通过对霍尔顿的精神世界描写,为我们诠释出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作者笔下的霍尔顿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1、第一人称自述,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在这本小说当中,主人公用自述的方式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之后,他不敢回到家里,只能一个人来到美国游荡,从而发生了一段荒唐经历。在一个小酒店当中,霍尔顿泛滥的交友、酗酒,这些都是一个不良少年的标配,公霍尔顿在这两天将这一切少年都做遍了。然而霍尔顿却没有因此而继续消沉、陷入到浑浑噩噩的生活中,他并不是没有人格和追求,在游荡的过程中,始终透露出霍尔顿心中的焦虑。

霍尔顿的行为与思考,既包括了霍尔顿对自身行为的剖析和质疑,也包括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因此他的剖析和看法中蕴含着自己成长中的人生苦闷,作者也希望借霍尔顿的形象,让人们引起人们的深思,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远比人们看到的复杂的多。当然,用自述的方式也更能够让人们看到霍尔顿身上的焦虑,让读者深深陷入到小说当中,就像自己身临其境到所有故事中一样,容易让读读者产生共鸣。

2、主人公揭示了青春过程中的成长与苦闷

“越长大越孤单”,成长意味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妥协,以及对残缺的容忍。然而不论是当时的年代,还是现今社会中,人们的内在以及成长之间都要有一个尖锐的矛盾,霍尔顿身上的这些矛盾也能体现出青春与成长中的苦涩。

少年的霍尔顿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仇视,他讨厌生命中出现的大多数人,对每一件事他都觉得烦躁不已,他总是在评论别人,并且用着极其尖酸刻薄的语言来对他人和其他的事做出自己的评判 。

由此可见,霍尔顿这个形象也能够为我们诠释出青春的残酷以及人生的苦闷,这种苦闷和残酷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的现象,并不会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国度发生的变化。因此当时霍尔顿的这个形象具有全人类的意义,也是对于所有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苦闷和忧愁的最佳解读,能为我们揭示出人类在一定特定时期所应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