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蕴含深刻哲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年味确实有些淡了,但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日子蒸蒸日上呀,人们不需要等到过年时才去吃大鱼大肉,享受美好生活。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天天都是过年。年味变淡,当然有很多过年的老习惯也慢慢被人遗忘了。

其中关于怎么过立春的习俗,很多00后或者10后的年轻人就不知道了,有必要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在介绍立春习俗之前,还必须要附带提到过年的一些俗语,例如“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呀,观灯是中国农历十五元宵节的保留曲目,所以元宵节在古代也叫做灯节。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也可以看到,例如《水浒传》、《红楼梦》,元宵节十分热闹。但是古代女性受到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呆在深闺大院里才是正事。

如果有哪个女子受不了灯节的诱惑,偷偷跑到外面去观灯,那就会被视为坏女人。因为灯节人潮拥挤,未出阁的大姑娘身体容易在人潮中和别人发生碰撞,如果再有小人上下其手,那这个女子以后就很难嫁出去了。

到说“好男不鞭春”了,为什么要鞭春呢?鞭春是中国农村迎新春的一种活动,也就是在立春这一天,将会有一位幸运儿拿着鞭子,来到田里,鞭打黄牛。随着黄牛的前进,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直到立春的正日子来到。

鞭春本来是好事,但是因为只能由一个人来主鞭,往往为了谁来主鞭,很多人挤得头破血流,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主鞭者将会十分荣耀,这一年都会受到村里人的尊重,对于农村人来说,面子大于天,谁不想出这个风头呢?


但是毕竟主鞭者只有一人,为了争夺这个权利而伤了和气,实在是不应该。所以人们说“好男不鞭春”,其实是为了劝解大家,不要为了浮名而强出头,伤了大家和气。真正有大气量,大胸怀者,是那些主动让出鞭子的人。

最后说到如何过立春,作为一年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各地习俗虽然略有不同,但是都大同小异。外出踏春、祭祖、吃春卷、拜春神是主要的内容。我家在赣南,这边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叫“接春”,从半夜开始,鸣鞭放炮,一直到天亮。

天亮之后,摆上春酒,吃起春卷,耍起春灯,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要贴上与春有关的红色条幅。什么“迎春纳福”、“春到财兴”、“福满春天”等等,寓意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新,春色满园。现在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农民也变成了城市居民了,老一辈人故去后,很多年俗慢慢都要被淡忘了。


但这些年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有必要将其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习俗,我们传承的是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我们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记住,中国人永远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