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采摘园转型迎来新“生机”

 

3月12日一大早,莱西市望城街道东冯北村心乐家庭农场主孙一丹就在自己的草莓棚里忙活开了,今天他们要给市区的50多户人家送草莓。
  每年春节都是草莓采摘销售的旺季,从腊月底到元宵节,每个卖草莓的大棚前都排着队。孙一丹种了6年草莓,往年她家的草莓大部分都靠采摘游,收入还不错。今年的草莓长势也不赖,个顶个又红又大,就等游客前来采摘。
  可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孙一丹有点猝不及防。正是草莓成熟的高峰期,农场里每天几百斤的草莓成熟,却无人来采摘。顾客进不来,成熟的草莓卖出不去,怎么办?直到一个老顾客通过微信问她能不能送货上门,她才灵机一动:自己加过许多顾客的微信,何不通过线上向他们推荐草莓呢?和家里人商量后,孙一丹决定通过微信销售草莓,莱西市区提供送货上门“无接触配送服务”。
  于是,孙一丹拍下几张草莓照片,配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和价格信息,试着发了一条朋友圈。几分钟后,手机便响了起来,老客户们纷纷表示要订购草莓,第一天就接了二十多单。慢慢熟悉了流程的孙一丹,提前一天在群里发布信息,当天晚上把订单汇总,第二天统一配送,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孙一丹说,她的6个草莓大棚主要培育的是妙香7号,这个品种产量高,抗病性也比较强,亩产达200多斤。


  “我们农场始终坚持无公害种植,产品质量可追溯,所以价格并没有受疫情影响,一直保持25元/斤。”孙一丹介绍,因为这个品种市面上较少,口感佳易保存,所以有了一大批回头客。而让孙一丹更惊喜的是,相比于游客采摘,网络销售反而利润更可观。
  “往常仅寒假采摘游,我们一个园区每天至少收入两三万元。但现在没有人来采摘,仅靠工人采摘根本忙不过来,销售渠道更是受限。”某大型采摘园负责人说。相比于大型采摘园,像孙一丹这种小型农场通过快速转型,反而迎来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