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華語佳作來了,可不只是禁忌戀


陳哲藝導演的第二部影片《熱帶雨》,在19年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大放風采,獲得了最佳影片。

很多人看完之後將其視為自己的年度華語最佳之一。

事實上,他的處女座《爸媽不在家》,一亮相便驚豔世人。

先是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之後又爆冷勇奪金馬最佳影片。

要知道,當時勝出的可是王家衛《一代宗師》、賈樟柯《天註定》、杜琪峰《毒戰》和蔡明亮《郊遊》。

自然很多人都對他報以莫大的期待。

等了許久,這部影片終於可以看了。

看完後,忍不住想聊聊它。

事實上,它可不只是禁忌戀......


新加坡,四季如夏,而這個夏天卻值雨季。

此時,正大雨傾盆,一名女子在車中對著自己的肚子打針。

透過後視鏡她的微表情,我們看到了她的痛苦和無助。

鏡頭一轉,她出現在了學校。

原來她是一名教中文的老師,叫做阿玲(楊雁雁 飾 )。

但學校里老師和學生們都不太重視中文課程,她處於偏弱勢的一方。

在家裡她負責照顧患病的公公,像是照顧自己的小孩。

可即便她溫柔,任勞任怨,也改變不了和丈夫關係的日漸冷淡。

原來,一切源於他們婚後一直沒有孩子。


八年來,他們嘗試了各種辦法,終究無果。

直到今天,她依然忍著苦痛,在堅持注射催卵針。

可是,經過了太多的挫敗,讓丈夫對婚姻失去了原本的熱情。

他連試一試的想法都不願有了,平常藉以工作為由進行逃避。

當阿玲想要嘗試和他造人時,他直接以沒心情拒絕了同房。

更不要說像以前一樣陪著她去醫院,進行人工受孕檢查相關的事宜了。

家庭和事業的重壓,道德和責任的拉鋸,讓阿玲身心疲憊。

她經常一個人看著遠方,用以短暫的心裡寬慰。

之後,還要繼續笑著面對慘淡的人生。

可是,生活總會有很多無法預料的意外。

她終究是發現了丈夫揹著她出軌了。

接著,公公死了,她也失去了在家裡原本就微薄的作用。

葬禮上,丈夫甚至是帶著情人和一個小男孩,正大光明地祭拜。

她痛在心裡,但只能選擇了無奈的隱忍。


為什麼這個女人會如此壓抑自己的人生呢?

原來,有著她無法掙脫的身份和大環境束縛。

她是個在馬來西亞長大的華人,而嫁給新加坡人獲得新身份,是人生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對於一個將近40歲的女性,在逼仄的世界裡,她能夠做的實則有限。

但是,再小的個體都有掙脫軟弱的自己,和周身環境的權力。

而一切取決於你是否有勇氣去選擇。

這個一直被邊緣化的,在家庭和社會中都沒有無足輕重的女性,終於,在經歷了生活的重壓和情感的洗禮後,迎來了爆發。

當人生陷入掙扎的泥潭中,一場不符合規則但又情理之中的師生戀發生了。

阿玲,每天都陷在學校、家裡、醫院的三點一線的艱難生活裡,沒有社交生活,心中的壓抑無法發洩,她是渴望有一個人能夠給她擁抱和安慰的。

所以,當學生偉倫(郭家樂 飾)和她慢慢熟絡後,她在他身上傾入了許多內心私密的情緒和人生的幻想。

偉倫是一個年少氣盛的孩子,酷愛習武,崇拜李小龍、成龍,對華人文化存在嚮往。

早熟的他,對關心他的阿玲產生了不可名狀的情愫。


一開始,她順便送他回家,接著他到她家補習功課。

關於補課,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當偉倫不會寫”幫“字時,阿玲的公公在他手臂上畫著教導他。

對於同樣喜歡中華文化的公公來說,關於傳承的意味呼之欲出。

老人似乎察覺到了阿玲和偉倫之間關係的微妙。

但他或是因為歉意和報答(自己的兒子沒有對照顧他太用心太付出,而是將責任推給了兒媳婦阿玲),而選擇了接納。

電影中,關於他們三人一起吃榴蓮的那一幕,像極了家人。

讓人不禁感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微妙。


阿玲的內心變化就更加微妙了,他和偉倫的相處像是一種”迷失“。

她在他身上,投入了母愛(她一直渴望有個孩子而沒有)。

又投入了女人對於異性的愛(比如,榴蓮戲和當著他面在車裡哭泣......)。

還要對追尋自我的渴望和愛。

她不僅在偉倫身上看到了年輕人對於生活的活力,還看到了一個人做自己的光彩和活力。

似乎,去做個奮發向上的自己,才是一個人之所以活著最該有的樣子。


終於,這場情感隨著另外一場大雨噴薄而出。

陳哲藝還是很有勇氣地拍出了這場自然而然的激情戲。

值得一提的是,親熱時,偉倫問“我哪裡錯了”之後,阿玲“輕微搖頭”的回應。

此時,阿玲的壓抑的自我伴隨著對偉倫的渴望和愛,掙脫出來了。

所以,當丈夫埋怨她把車撞壞時,她很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的話,我自己回家。

隨著時間的推進,偉倫在學校為了他偷拍的阿玲的照片和同學打架,校長為了不影響自己升遷而出面,阿玲受到了休假的”建議“。

這個事件也直接促使阿玲去和偉倫結束這段本來就沒有結果的關係。

在另外一場大雨中,他們分手了。

偉倫很難過,他哭著衝向了大雨,阿玲跟了上去。

他對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分手,你可以讓它難過一點嗎。

她問道:你想怎樣?

他回應她:我要抱你。

(接著她也忍不住抱緊了他。)

他對她說,我的心很痛。真的很痛。

她回應他,是這樣的,以後你就會習慣的。

她像是安慰他,也像是回應自己。

這場戲讓他們的感情得以昇華。

如果說,和偉倫的分手,是一次人生脫軌後的迴歸。

那麼,和丈夫的離婚,則更像是和過去的自己告別。

兩者則共同推動了阿玲,直視自己的慾望和困境,去勇敢地追求自己。


最後讓人哭笑不得是,愛玲在家用驗孕棒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忍不住地似哭似笑,雖然看不著她的畫面卻讓人覺得更加難過。

(阿玲哭時,導演用了一個空鏡頭更具有感染力)

原來,一切都因為孩子而裹挾其中的人生的諸多困境,很多都是因丈夫沒法生育所帶來的。

但對她而言,已沒什麼能夠讓她害怕的了。

大哭之後,她選擇了回家,回到那個帶給她溫暖的地方。

持續不斷的大雨過後,終於陽光普照,阿玲擁抱著陽光,也邂逅了那個獨立勇敢的自己。

以上是電影的明線,通過阿玲這個女性的困境,帶出了不倫戀情、文化傳承、階級鴻溝、生老病死等問題。

而躲在暗處的阿玲的丈夫,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他的鏡頭不多,但每一次出現都帶給人震撼。

他對父親心存愧疚而又無法表達,只一聲”爸“他的父親就已理解了......真可謂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和阿玲的婚姻,經受了一次次地挫敗、失望、傷心、苦痛,這些已蓋住了親密關係中的甜蜜、美好和幻想。

一再逃避的他,最終,不惜揹負著良心的愧疚也要結束和阿玲的婚姻。

有很多事,人生總是要面對的,逃避和隱忍都不是辦法。

逃避,逃得了一時,但一味逃避終會逃無可逃。

隱忍或妥協,也有臨界點,當個體無法應付心中的壓抑,還是會爆發。

所以,我們要尊重自己內心,像尊重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一樣,去應對人生的變遷。

哪怕,會經歷迷失,會破碎不堪,會痛苦無助......而我們經歷了,也就更強大了。

而我們也相信,大雨過後,總會有陽光燦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