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工作队一线显身手 雨麦红种出好蔬菜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陆良县活水乡雨麦红村的500多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李柱生正忙着收割自家的小橄榄莲花白。受疫情影响用工困难,活水乡党委政府组织30多名志愿者前来帮忙,一个多小时就装满了一整车。“这车菜今天下午5点就能送到昆明,明天早上就可以发往全国各地。这几天菜价不错,8亩多小橄榄莲花白可以赚两三万元。去年,在县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在基地里种了43亩蔬菜,有小橄榄莲花白、西兰花、松花、白花等品种,每个月都有蔬菜出售,驻村工作队不仅为我引来了项目,还教会我怎样种好菜。”李柱生兴奋地说。

活水乡雨麦红村属高寒山区,有农户794户2806人,耕地2794亩,虽然地处山区,但仍有部分耕地灌溉条件不错,却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多年来一直种植一些低产出、低效益的农作物,有的地冬季甚至撂荒,土地利用率低、村民收入不高。2019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327人,贫困率11.6%。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以来,村里经济发展出现转机。派驻雨麦红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是4名年轻人,其中3人来自县农业局,队长杜福友是农业局助理农艺师。“扶贫先扶智,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转变村民的观念,改变他们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技术上辅导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杜福友说。

2019年初,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三委”班子的支持下,从村民技术培训入手,通过技术宣传、田间辅导,动员村里的大户种植山地蔬菜50亩。引进云南省沃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种植出口外向型蔬菜,成立陆良县塔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450亩,反包给村里的种植大户,形成以沃坤公司提供种苗,指导种植并负责销售的订单化模式。一年下来,创收460多万元,合作社创收3万多元。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别让群众增收合计41万元、91万元。2019年底,雨麦红村仅蔬菜一项实现人均收入增长1639元,成为该乡的又一个蔬菜产业发展示范村。

驻村工作队还专门与合作社签订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业协议,重点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收菜一天工钱100多块,平时除草、施肥一天80块左右,一个月有2000来块钱,可以啦,可以啦!”5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保昆昆兴奋地说。

在村子边上就能打工赚钱,这是村里很多贫困户没有想到的事。让村民更没想到的是,山区的土壤、水和独特的气候成为提升蔬菜品质的优势和资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基地种植的蔬菜获得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认证,供港澳备案基地、出口欧盟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备案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认证,ISO22000食品认证等资质。有了这些资质,村里的蔬菜不仅在国内好卖,还远销到香港、澳门和泰国、新加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