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踏青,切记病毒并未“休假”

民政部办公厅近日就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发布通知。通知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通知提出,暂停祭扫服务或限制性提供相关殡葬服务的地区和机构,要向当地群众充分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对确因特殊原因提出实地祭扫需要的,可提供远程视频祭扫等服务,满足合理需求。

每年仲春与暮春之间的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绵延至今的优良传统。同时,清明又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令,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具有特殊的精神内蕴。其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记忆,促进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独特价值,是国家十分重视这个节日的原因。自2008年起,清明节正式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由此,自古有之的清明祭祀踏青习俗,有了法律层面的保障。

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宋代理学家程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诗句,写出了清明节的两大内涵,既有祭祀清淡凄凉的心境,又有踏青不负时光的韵味。总之,让清明彰显醒思价值,积淀家国情怀,则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

今年清明节,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一方面武汉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湖北以外省份虽然出现向好态势,有的乃至“双清零”,但截至3月17日24时,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5例,当日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例。一方面全球疫情多点爆发,疫情输入风险并未消除,防控疫情还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无疑,庚子清明节的正确打开方式,首先是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高风险地区暂缓开放殡葬服务机构祭扫服务,暂停组织集中祭扫、集体共祭、骨灰撒海等集体性活动,对办理安葬业务的逝者亲属适当采取时段、人数限制措施。中、低风险地区,对骨灰安葬(安放)高度集中的场所、相对封闭的室内祭扫场所以及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服务项目,不开放或延后开放;对具备开放条件的,则要做好控流量、防聚集、强防护、保安全等工作,环环相扣、落实落细。

其次要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祭扫,抵制迷信行为和低俗祭祀用品。提倡文明祭扫,摒弃陈规陋习,做到孝敬而不异化,节约而不铺排,环保而不污染,文明而不扰民。对较为分散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历史埋葬点,要压实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责任,安排专人负责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安全管理,避免祭扫群众扎堆聚集。切记,病毒没有“休假”,而且非常狡猾,一点都大意不得。这次抗疫,因公殉职人员,以及截止目前累计死亡病例3237例,还有重症病例2622例,付出的沉重代价,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