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军队的高级将领里不少是有贵族家庭背景,希特勒是怎么让他们愿意效忠的?

老坛子44874384


一战二战中,德国都是当时发展较发达的国家,而且听说德军的高官阶层成员很多都出身贵族富人家庭,在当地有钱有势,面对这些背景强大的人物,当初希特勒又是怎么说服他们令其心甘情愿的效忠自己,然后一起挥军妄想征服世界的呢?

其实该问题跟德国军队历来体制有关,原先德国军方规定有2种军人制度,分别划分为武装党跟国防军,这两个体制的军队的受命目标不同职守也不同。作为德国的国防军,他们一直被教导只能忠诚于国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是去效忠元首或总统,因此属于是绝对的国家军事力量。

据说国防军的这种制度是从德国普鲁士时期就开始存在,并一直沿用至今,其拥有深厚的地位很难被动摇。而武装党,属于后来纳粹党派衍生出来的一支准军事部队,他们被灌输以元首为中心的观念,专门效忠元首一人,而非国家。从制度上武装党还要受到国防军管制,所以两者是很明显的。

令人吃惊的是武装党的高级部将们均是普通市民出身,他们是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爬上高职或者是由希特勒亲自提拔,因此大部分的武装党将领都效忠支持希特勒。国防军那边,往往都是一些贵族出身的将领,换一句话说就是物以类聚,希特勒本身是工人家庭出身,所以跟市民出身的将领容易聊得来,大家阶层相同支持他的人自然就多。而国防军任职的高级将领们从普鲁士时期开始大多由贵族子弟所继承,他们有人甚至瞧不起希特勒,于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属于从来没有贵族将领真正效忠过希特勒。

一战爆发后,德国总参谋部门因在制度上引发重大质疑,很多士兵开始不愿意上前线拼命,因为总参谋团的人就只会在幕后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用权力乱给基层军人定罪名,特别是国防军的贵族将领们已经联合起来排斥普通阶层的士兵,总把高职位留给贵族子弟,面对这种不公平竞争,士兵们心中很不满觉得自己拿性命冲前线打仗,贵族将领们则坐享其成。因此一战打完后,德国内部就出现动荡不安,全国各地频繁发生反抗游行,很多人开始不满容克贵族,接着就有各方人员经常聚会起来搞演讲。

在演讲队伍中,希特勒显得尤为突出,据说他每一次演讲都很激动,整个人义愤填胸,手舞足蹈口沫齐飞,特别是他很会利用普通市民的心理,尽量把自己跟大家扯在一个阵营中,反而把容克贵族排除在外。

后来希特勒成功被民意捧上元首之位,在上任后他首先就整改了总参谋,然而希特勒深知自己跟国防军的贵族将领们互相利用的关系,于是就提拔了一批普通市民出身的部将,这当中包括了古德里安、隆美尔等人。这些被提拔的将领们平时受惯了容克贵族的不公正对待,一直升不了高官,如今希特勒一上任就给他们升职,心中难免会感动,于是就宣誓以死效忠希特勒。

二战爆发,德国在希特勒的疯狂领导下,几乎所向披靡并取得重大胜利,一些容克贵族的将领就逐渐对希特勒有所改观,不过他们始终没有去效忠希特勒,原因是国防军从普鲁士时期就定下老规矩,命令他们只能效忠国家而非元首,如此说来等于是从来没有一个贵族将领真正的效忠过希特勒。

猫眼观史


二战后,很多二战德军军人们极力撇清与希特勒纳粹的关系,比如辩解说打侵略战争是遵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比如对纳粹屠杀之类的罪行一无所知等等。但是,包括很多贵族在内的德国军官团效忠希特勒纳粹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高层的感召

退位之后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纳粹党颇有好感,他的第四子奥古斯特和第五子奥斯卡都曾加入纳粹的下属组织冲锋队,有照片存世。并有多个皇室成员在纳粹时代担任军政官员。

威廉二世的两个儿子


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有后人参加德军,孙子克劳斯少校军衔,橡树叶饰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曾外孙海因里希是空军飞行员,都在东线作战。

孙子戈特弗里德是普通党卫队旅队长。

一战时的东线参谋长和后来实质上的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参加过纳粹党早年的事业。

原来德军将领们效忠的对象也愿意为希特勒效忠,这行为本身就是在说服德军将领。

德军的野望

一战后,德军对战败是很不服气的,他们当时的实力强大,所以对掌管政权的社民党施压,在魏玛的法律中保留了大量方便重整军备的条款,比如允许党派组织准军事组织,比如总统可以直接任命总理之类的。

这两条很关键,纳粹党能组织冲锋队党卫队靠的是第一条。

希特勒能担任德国总理是因为第二条——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希特勒根本不是选上去的,是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的。

而兴登堡本人就是德国贵族,一战时的东线总司令和后来的总司令。

兴登堡本人的举动也表明,德军愿意和他们看好的人合作。

德国一直有通过参军晋升的传统,比如前面提到的鲁登道夫因为功勋卓越,1917年就被封为贵族。

另外,德军暗地里准备扩军备战的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比如:

正规军的精兵策略,士兵能胜任士官,下级军官能胜任中级军官,高级军官能胜任大规模军队的指挥官。

用装甲车代替坦克,用鱼雷艇代替潜艇进行训练。

秘密研制高新武器等等。

而希特勒纳粹党对一战战败不服气,准备上台之后扩军备战复仇,这一点两者一拍即合。

威恩并施

希特勒的纳粹党一直对军队系统有着为我所用的心思,吸收了不少德军军人,比较著名的有:

赫尔曼·戈林,一战德军王牌飞行员,后来成为纳粹党魁,空军司令。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就是《帝国的毁灭》元首的愤怒这个著名片段里,被希特勒怒斥为什么还不来援救的“屎蛋”,退伍少校,武装党卫军的创始人之一。

保罗·豪塞尔,退伍中将,武装党卫军的创始人之一。

施坦因纳和豪塞尔


这些人有些是在德军中不得志,有些是因为理念原因加入了纳粹党。

当然,两者并不是单纯的合作。纳粹政权之后就对德军进行了制衡。

比如德国空军是纳粹重建的,司令是纳粹党魁赫尔曼·戈林,后来希特勒得意地说过,我有一支纳粹主义的空军,这支空军不仅仅是战机和地勤部队,原本属于陆军的伞兵,部分防空部队都划拨给了空军,而且空军后来也组建了自己的陆战部队。

纳粹的下属机构党卫军组建了武装党卫军,德军,特别是陆军对此很警觉,双方争论不休,但是武装党卫军的规模越来越大,装备越来越好。

希特勒也提拔了一些不受重视的军官,闪击战名将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如此受到重用了,显然纳粹也有用这些人来制衡老派德军将领的意思。

1938年,纳粹高层更是策划了“勃洛姆堡—弗里契危机”,将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司令官维尔纳·冯·勃洛姆堡和陆军总司令瓦尔纳•冯•弗里契男爵撤职。

勃洛姆堡和弗里契


表明上的原因是勃洛姆堡再婚的新娘以前当过性工作者,弗里契是同性恋,然而后世一般认为这属于编造的罪名,而且小题大做。

真正的原因是两人以及一些德军将领和纳粹不和。

希特勒借此杀鸡儆猴,有力地威慑了一些对纳粹心怀疑虑的德军将领。

威望与反对派

1944年7月20日,德军中的密谋分子策划了720事变刺杀希特勒。战后,西方将这一事件鼓吹为德军反纳粹的证据,更指出720分子在纳粹掌权之后就想发动兵变反纳粹。

然而,除了720分子策划兵变的能力不佳之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军高层不反扩张,只是害怕纳粹的扩张方式会失败而已。

据称,1936年2月希特勒命令德军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的时候,720分子就准备动手了。然而,无论是进军莱茵兰,还是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波兰,法国。希特勒每次冒险都是大获全胜。

这一方面让希特勒纳粹在德军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另一方面,让密谋分子根本无法召集足够的力量去反对他,恐怕向希特勒鼓掌欢呼的人当中,也有密谋分子一份吧。

所以说,德军,包括退位的德皇,俾斯麦的后人,在某种程度上和希特勒的目标一致,这是双方走到一起的基础。而希特勒不断地培育、提拔和发展自己的军队势力,更是用雷霆手段打击反对派,用军事冒险的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使得德军不管自愿与否,绑在了纳粹的战车上。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近卫步兵师


如果曼斯坦因、龙德施泰特他们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一脸懵逼,不是吧?我明明效忠的是国家,怎么变成元首本人了?话说这也是很多看二战德国历史常常懵逼的一个大坑,纳粹党和军队到底是什么关系?这类话题一扯起来就容易没完没了,所以我还是尽量简单的写。

其实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军队是有两种编制的,一种叫国防军,一种叫武装党卫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国防军的效忠对象是国家,那是传统的国家暴力机器,从普鲁士时代就一直如此;而武装党卫军是纳粹党的准军事组织,他们效忠的对象才是元首本人。虽然名义上党卫军是隶属于国防军,但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基本不会有人二到把两者混为一谈。在武装党卫军的高级将领里几乎是没有传统容克贵族的,比如希姆莱、约瑟夫·迪特里希、保罗·豪塞尔等党卫军高级将领清一色是市民家庭出身。换言之,希特勒从来就没有赢得过容克贵族的绝对效忠。

在一战中德国的总参谋部体制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没有基层士兵喜欢自己在前线玩命,后边还有一群猪脑袋喋喋不休,动不动就拿教条扣帽子。而且容克们的抱团让自己更容易成为军官,这对平民士兵也不公平。如果战争打赢了还好,偏偏一战德国输了,玩命的士兵自然不能背锅,那就只能由容克们背。一战之后打倒容克阶层成了政治正确,各地反抗事件层出不穷。

可是长期耍流氓的容克也甩得一手好锅,从曼施坦因那本《失去的胜利》就能看出这帮人的甩锅本事。作为实业资本主义的代表,他们把锅甩给了玩金融资本的犹太人,一致认定是犹太人对德国敲骨吸髓,造成了战败,造成了之后的经济萧条。这也是二战中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根本原因,容克集团需要树立一个外部罪人避免自己成为罪人,化解本阶级与市民阶级的对立。而元首个人并不见得多恨犹太人,但他需要利用对犹太人的仇恨把德国统合成一个整体。市民们则表示,老子们就是出来打酱油的,除了打仗送死,还能有什么选择?

所以元首大人和容克贵族之间其实是相互利用又相互提防的关系,上台初期希特勒需要总参谋部支持稳定权利,总参谋部的容克也需要希特勒来扩大因战败裁军造成的势力消退。战争开始以后,元首大量提拔隆美尔、古德里安这类市民将领,开始向军队渗透,直到在苏联莫斯科战败才找到借口彻底掌握总参谋部。而容克也还以颜色,那次经典的炸弹刺杀就是容克的回答。双方撕破脸后,德国在战场上也就没有了原来的横冲直撞,直到柏林被攻陷,希特勒和容克集团一起被盟军扫进了垃圾堆。

总结起来,希特勒个人从来没有赢得过任何一个容克贵族高级将领的效忠,两边从有限合作到互相拆台其实也是德国战败的一个次要原因。


历史吐槽机


贵族将军们会为一个下士效忠?不可能。

一提到二战中的德国贵族名将和重要人物、德国政治家,可以列举很多,如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二战德军名将埃里希·冯·曼施泰因、费多尔·冯·博克、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等等。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冯",而"冯"就是他们高贵的标签,贵族的象征,就像满清的爱新觉罗一样。说到这里好多人不解,贵族出身的人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都非常高傲;而希特勒一个下士出身,混混身份的小胡子,又是怎可能让这些贵族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劳的呢?

之所以产生这个疑问是最当时德国的情况不了解,大家的印象中,二战时的德国都被洗脑了,全国上下都是对希特勒一个人效忠,甘心情愿受他驱使。为他卖命。

不错,二战时的德国举国陷入了战争狂热,好多人对希特勒崇拜的五体投地,把他当成德国的拯救者,当成再造德国的神。但也并非大家都是为希特勒一个人二战,也有不少人是为国家命运二战,希特勒不过是人民选择的一个领导人。

尤其是出身高贵的贵族将领们对希特勒没有那么盲从,德国名将曼施坦因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

曼施坦因原名叫埃里希.冯.莱温斯基,是二战德国名将中是佼佼者,是希特勒亲自授予的元帅,是跟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齐名的德国三大纳粹名将,为德国侵略战争鞍前马后、奋不顾身,是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

但曼施坦因并不是希特勒的私人打手,并没有对希特勒到无条件服从的地步。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曼施坦因至始至终都不是纳粹党员,也从来也没有提出入党申请。

曼施坦因是贵族世家,父亲是德国名将爱德华.冯.兰斯基。他的爷爷也不是泛泛之辈,是赫赫有名的普鲁士将军。都说外甥随舅,曼施坦因的舅舅也是将军,而提起他的伯父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德国陆军元帅和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便是。

二战开始后,曼施坦因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的身份为德军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而希特勒屡试不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闪击战,就是出自曼施坦因的手笔。

但曼施坦因对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深恶痛绝,拒绝对部队下达有关命令,经常跟希特勒就此发生争执。在曼施坦因看来,自己效命的是德意志,不是希特勒个人,自己只是在尽一个军人应尽的责任。说他没有受到纳粹思想的蛊惑也不客观,但要说他看不起希特勒也是基本事实。

曼施坦因的立场很有代表性,好多贵族将军效忠的是国家,他们在国防军任职,而希特勒是国家元首,所以要执行元首下达的命令。但国防军不是希特勒的家丁,希特勒也不是贵族将领的家长。希特勒对此心知肚明,知道在关键时候国防军靠不住。于是才有了党卫军这个组织。

和国防军相比,党卫军才是希特勒豢养的,对希特勒惟命是从的打手,而前者只是国家的国防力量。

因此党卫军的长官们都是希特勒的死党,党卫军的待遇和武器装备也优于国防军。国防军有的,党卫军都有,国防军没有的,党卫军也有。而且即使是国防军的最高长官也无法调动党卫军,党卫军只听命于一个人,那就是希特勒。

党卫军里几乎没有德国贵族,而他们不屑于跟流氓。混混和市井无赖组成的党卫军为伍,而只效力于国防军。因此,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不少都来自容克贵族。

那些贵族将领大多是高干子弟,受过高等教育,国防军的创立的时候,希特勒还是一个小兵,所以国防军的贵族将领不鸟平民出身的希特勒一点也不奇怪。所以说到了战争后期,战场局势对德国不利,德意志面临灭种危险的时候,那些贵族出身的将领没有跟党卫军官兵一样选择为希特勒殉葬,而是开始了反战运动,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结束战争,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谋杀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位上校在德军最高统帅部企图用炸弹炸死希特勒,可惜没有成功,未遂谋杀的执行者是德国贵族、德军上校这克劳斯·冯·史陶芬柏格,主谋是德军元帅,曾担任西线军总司令的德国贵族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历来现实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德国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并不是自愿向希特勒宣誓效忠的,而是得到了国防部的命令才不得不宣誓效忠的。这就要感谢时任德国国防部长的布隆贝格将军,在兴登堡总统去世后不久,布隆贝格就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布了一条命令,命令德国国防军向希特勒本人宣誓效忠,而不是向国家和人民效忠。对于那些极其重视军人荣誉的国防军将领来说,这条誓言把他们和希特勒彻底绑在了一起,除非希特勒死亡,否则绝大部分国防军将领并不敢违背这一誓言。



可以说布隆贝格在1934年下达的这一命令对德国国防军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国防军和希特勒的纳粹政权由此前的合作关系转变成为了隶属关系,国防军将直接听命于希特勒,这也是导致希特勒后来敢于大胆撤换国防军三大首脑(国防部长、陆军总司令、陆军总参谋长)的主要原因。布隆贝格为他的短视犯了致命的错误,这位将军显然是被希特勒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布隆贝格此举也倍受德国军方的指责。



此后希特勒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国防军的人事任命,他设法(主要是诬陷)将布隆贝格(国防部长)和弗里奇(陆军总司令)解职,转而自己亲自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且任命自己的亲信凯特尔担任国防部最高长官,凯特尔对希特勒完全是言听计从。至于陆军总司令则由勃劳希奇担任,勃劳希奇是一个持中立立场的将领,他既不排斥纳粹也不反对纳粹,希特勒显然是想暂时稳住军方,以免过快的夺权引起军方激烈的反应。随着1941年德军在东线的失利,希特勒终于有借口对陆军总司令动手了,他同意了勃劳希奇的的辞职申请,转而自己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一职,至此希特勒彻底夺取了国防军的控制权。



当时布隆贝格之所以下令国防军全体对希特勒宣誓效忠,很大程度上就是希特勒答应国防军将是德国唯一的正规武装力量,希特勒不会再建立其他独立于国防军的武装力量。可惜希特勒并没有履行这个诺言,不久即开始大力发展武装党卫军,并在战争期间不断扩大党卫军的规模,如果不是党卫军实在无法代替国防军(缺乏专业的指挥官,尤其是师级以上),恐怕希特勒早就想把国防军解散了。国防军这场正人君子怎么可能玩的过希特勒这种奸诈小人,在誓言的束缚下,德国国防军所有军人不得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任何人都不敢违背誓言。


战略论


二战德国贵族出身的将领,为何效忠希特勒?原来我们被骗了

在二战时期也出现了很多非常有名的人物,其中隆美尔、曼施坦因等人也都让人非常熟悉,而这些有名的德国将领,不仅拥有超高的军事能力,就连为人也是彬彬有礼的,但大多数都是来自贵族家庭,而希特勒则出身普通家庭,对于他必定会让很多人看不起的,但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愿意效忠希特勒的呢?

据了解,当时德国军队有两种编制,一种是效忠国家,另一个则是效忠希特勒,而效忠希特勒的叫做武装党卫队,虽然在当时表面上党卫队是归属于国防军管制,但这也只是表面现象罢了,真正能够指挥他们的还是希特勒,而在党卫队中很多的高级将领,也都是清一色的市民家庭出身,与国防军贵族出身有着很大的不同。
走心写好每个问答,让提问者满意而归。认真做好历史知识传播者,让读史成为乐趣。一个做事认真的历史号,如果您看完本篇后对您有帮助或者喜欢,可以点击红色+号关注“烈焰糖糖品历史” 我会每天为您更新分享更多的历史知识、故事、干货和问答,如您有任何想法可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感谢阅读。

其中隆美尔等人就是国防军的将领,在一战中德国的指挥权都是在容克贵族的手中,但是不少人,对于他们在一战中的指挥能力感到怀疑,最终一战德国惨败,虽然容克贵族在背锅后一度成为德国的公敌,但是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替罪羊,让犹太人成为导致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而让他们从全民公敌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而那个时候德国经历过一战的战败后,便对此认为是德国最大的耻辱,之后希特勒上台后,便借此向容克贵族许下众多承诺,以至于容克贵族在希特勒的身上看到的希望,毕竟在那个时候德国受到各方面的制裁,而那些容克贵族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不甘心,此时希特勒的出现很容易能够获得他们的信任。

之后在希特勒所带领的德国军队当中,除了平民出身的将领之外,还有许多贵族出身的将领,在前期因为德军在战场上接连胜利,以至于他们这些人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展现,而最终导致德国后期军队的战局开始出现下滑,而那个时候的贵族们便开始想要杀害希特勒,不少贵族将领们也因此而丧命。

也就是在贵族们刺杀希特勒不成之后,德国也开始进入了下坡阶段,并且对于贵族出身的他们,本身对普通家庭出身的希特勒就存在意见,甚至有些将领根本就看不起希特勒,而他们愿意加入希特勒的军中,不是因为想要效忠与他,而是因为同样的利益而走在了一起,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关注我,@烈焰糖糖品历史,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大家谈古论今,以古鉴今,提升硬核实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烈焰糖糖品历史


希特勒让将领及民众甘于为其效忠的政治手段其实并不神秘,就是所有政治家惯用的伎俩:忽悠!

在德国处于战争赔款和欧洲经济危机的双重逼压下,民众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此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希特勒实施手段就任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国纳粹党)党首后,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样,希特勒很快就得到了大量德国人的支持。

希特勒执政德国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国家经济,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此时,希特勒又极力反社会主义。反共产主义,反犹太主义,这让生活好起来的德国人顿时找到了久违的优越感,于是,希特勒得到了德国人积极的拥护。

希特勒准备实施侵略扩张的疯狂计划之后,又开始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宣传大日耳曼民族的高贵血统,这种主义,在当时特定的国际社会及德国国情下,极其迎合德国人的心态,极其符合德国人的现实利益。结果就是,希特勒在德国民众和将领的狂热拥簇中,走向了他罪恶之路。

二战结束70多年了,今天,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时刻警惕那些邪恶的教条主义,特别是那些极易挑起隔阂、冲突的民粹主义,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


青史精蕴


一是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强加德国的桎梏,主要是常备军十万人以下,不得拥有坦克重炮等进攻型武器等条件,这对经济以农业为支柱主要靠军功封赏为晋身资本的容克阶层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屈辱。希特勒上台后很快便通过打破凡尔赛限制,发展重型火力,扩充军备挺进法国抢占的莱茵区等方式,将这些看似坚如磐石的条约扫进了废纸堆里,这不得不让容克们对这个波西米亚士官刮目相看。

其次,希特勒的上台并非政坛席卷一切的狂飙突进,而是靠着与各派力量的妥协与勾结,这一点上,一战英雄德国末代总统兴登堡可以说居功至伟。尽管兴登堡并不喜欢这个小胡子,但纳粹党的很多做法和纲领,正是以兴登堡为代表的容克阶层内心极力渴望却不敢付诸实践的,比如反共,反犹,反民主制等等,他们作为贵族,作为魏玛体制的受害者,很多事也看不惯,但一来这是列强强加的,只能忍气吞声,二来,贵族身份限制了他们不能用下三滥手法去对付同样的下三滥,那么,就只好拜托希特勒的冲锋队去干这些脏活了,于是,暗杀,栽赃,种族冲突,街头斗殴等等,这些原本运分子才掌握的技能,在纳粹手中发挥出了更大的杀伤力。这显然是容克们喜闻乐见的。

第三,战争初期,希特勒确实打出了让容克们刮目相看的战绩,闪电战攻灭法国,席卷西欧,接着又东征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希特勒都实现了德国人几百年来念念不忘的几件大事,统一德意志民族,重现罗马帝国光辉,称霸欧洲大陆,所以从这个层面说,这也是心高气傲的贵族们甘于给希特勒打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石海钓沉


当曼施坦因们听见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对会把提问的人绑到树上,一顿大嘴巴子“我效忠的是国家,我效忠的是国家,我效忠的是国家”

德军高级将领们其实并不完全效忠希特勒,只不过就是相互利用的一个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希特勒代表德国,而德军的高级贵族效忠的是国家,那些年轻的中高级军官则效忠的是希特勒。

很多容克贵族根本瞧不上希特勒,自己指挥千军万马的时候,希特勒不过是个下士,而且还是奥地利人,讲德语都有口音。然而,正是这个希特勒,却给德国带来了一片生机。这些容克贵族们,心里其实是非常傲气的,一战的战败对于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个耻辱,这些容克贵族也不例外,希特勒正是抓住这一点,给德国人承诺了一大堆在他们看来非常奢侈的事情,这正中下怀。

容克贵族们对于德国军队非常看重,一战战败后,德国受到各方面制裁,而这些容克贵族们更不甘心。这个时候,这个奥地利的小个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借此,拉拢一大堆德国将领加入纳粹。加入纳粹的德国将领,和希特勒算是上了一条贼船,为了他们共同利益,去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利益驱使

希特勒很多时候并不那么相信这些容克贵族,毕竟自己出身不好,地位低微,而对于这些容克贵族,希特勒给足了他们面子,给他们送钱,各种津贴福利,让他们过上最富足的日子。不光容克贵族,所有德军将领都是一样,给足了钱,就开始好好办事情。这种情况下,谁都愿意好好干,毕竟老板对咱不错。

其实他们效忠的是国家

对于国防军来说,他们效忠的是国家,只不过上级命令他们效忠希特勒,其实就是嘴上说说而已,很多国防军将领在外面,并不完全听命于希特勒,自己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算盘。

一战结束后,德军高级将领们一肚子委屈,军队也被制裁的跟保安一样,这个时候,希特勒给他们承诺了。等希特勒把军力重整之后,德军高级军官的时代来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势如破竹,打的一个比一个凶猛,他们其实效忠的是国家,只不过,希特勒也是为国家办事情,两边走到一起了。更多的还是这些容克贵族为了挽回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包括尊严。

容克贵族们并不安分,希特勒也是一直提防他们,希特勒不断削弱这些容克贵族们的权力,同时又加紧提拔一些年轻的平民出身的军官,作为自己所用,其中就有隆美尔。


军武文斋


事实上,希特勒与德国传统贵族出身军官是相互看不起的,战后德国高官曾回忆称。因为希特勒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但是他又不想因此在军官们面前丢人,所以希特勒常常直接插手军事指挥,这也使得其与许多军官的矛盾加剧。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背上了极其沉重的战争赔款和各种条条框框,在《凡尔赛和约》的干涉下,德国的实力急剧缩减,经济崩溃。而希特勒上台后,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刺激经济,赢得了当时德国普通阶层的爱戴,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普通阶层看不到希特勒的疯狂,在那样的经济状况下,他们恰恰需要一个激进的领导者,希特勒就是这样被德国民选出来的。

所以许多普鲁士贵族出身的军人对希特勒是既爱又恨,例如曼施坦因等等高级将领。一方面,希特勒的激进成功使得德国摆脱了一战后的重重桎梏,军事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让这些军官们受益的,而另一方面,希特勒的军事素养非常糟糕,还总是直接插手一线指挥,完全不顾后勤是否能够跟得上。事实上,战争后期希特勒亲任总指挥后,德军进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指挥,不论是突出部之役还是春醒行动,都是让宝贵的兵力做无畏的牺牲。

另一方面,希特勒还特别爱插手武器的设计,他盲目的认可超重型坦克,不顾德国的生产力和资源总量,虎王坦克,猎虎坦克歼击车,鼠式坦克和E系列的一系列超重型战车,都是根据希特勒的偏好设计的。在当时局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德军将大量资源浪费在了这些华而不实的装备上,这也与希特勒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的各种越权智指挥和战略上的短板也让国防军们饱受诟病,事实上,德国国防军并没有誓死效忠希特勒,而且他们还特别看不起效忠希特勒的武装党卫军。事实上,正是因为国防军与党卫军的明争暗斗,以及希特勒与德国军官的互相猜忌,才直接导致后期纳粹兵败如山倒,1944年,希特勒曾一度认为德国国防军已经背叛了他。然后直接将曼施坦因、冯·克莱斯特等等大量的贵族军官解职,可见希特勒和传统贵族军官的矛盾还是比较深的。

那么国防军为什么要效忠希特勒呢?正是因为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对国防军的改革,当时德国国防军不再对德国宪法效忠,而是只效忠于希特勒一个人,国防军的誓词也改成了: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毫无保留地服从阿道夫·希特勒——帝国元首、国防军最高统帅的命令,并以一个英勇军人的名义信守誓言,乃至牺牲在所不惜。国防军下级士兵也感受不到希特勒与国防军高级官员的明争暗斗。

当然了,德国的贵族和高级官员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二战时期德国军政界的高层曾秘密创建了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反纳粹组织,他们立志要将希特勒和纳粹党赶出德国政界。他们策划了刺杀希特勒的行动,然而行动失败后,“黑色乐队”组织的成员被盖世太保悉数抓获,因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隆美尔的手下,最终导致希特勒将隆美尔也处死了,可见双方并非没有矛盾,他们在二战中更多的是相互利用,相互猜忌。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