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做好农村扶贫文章 践行全面脱贫的承诺

广西新闻网灵山3月20日讯(通讯员 苏坚发)灵山县通过精准识别摸排核定全县12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7.76万人。经过4年的努力,目前121个贫困村全部达到摘帽标准,剩余贫困人口3916人。

“全部脱贫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灵山县从强化帮扶后盾、配强驻村队伍、强化干部帮扶等方面发力,凝聚合力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压实后盾责任,帮扶力度不减弱

“抓实防疫的同时,要抓好优质稻和百香果两大产业的发展,重点动员群众新增种植百香果50亩,实现剩余7户29人如期脱贫……”2月24日,灵山县土地房屋征收中心、科协和第六小学等3个帮扶单位,在那隆镇思法村召开联席会议,商议继续加强帮扶力度,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效。

2018年以来,该村三个后盾单位筹集落实帮扶资金23万元,捐赠百香果苗2万株、鸡苗2140羽、化肥1.04万斤等一批生产物资,协助思法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8个、涉及1200多万元,发展百香果180亩,贫困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50多万元,2019年全村达到“十一有一低于”的摘帽指标。

灵山县推进“联镇包村”活动,统筹安排115县直单位,对口支援19个乡镇(街道)411个农村(社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方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近两年,各单位共支持建设项目1538个、落实帮扶经费(含物资折现)1850多万元。

“越是到后面,越是难啃的骨头。”今年以来,灵山县深化“联镇包村”活动,压实扶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县115个县级帮扶单位火力全开,全面强化一线帮扶力度,为全力打赢“防疫”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提供强大后援。仅防疫期间,各单位通过筹集资金、捐赠口罩和消毒水等支援一线,累计投入折合金额180多万元,增派参与一线防疫干部260多名。

配强驻村队伍,帮扶力量不减退

“‘二书记’继续留任,这下我们更有干劲了。”3月1日,沙坪镇那琅村支书黄有团高兴地说。黄有团口中的“二书记”,是指2016年6月驻村的第一书记姚坤才,由于为人憨厚,“黄牛般”的干劲,2018年又留任“第二届”,群众都喊他“二书记”。

“我们村共有80户394人,2018年全村摘帽了,但还有4户19人未脱贫,确保全部如期脱贫,这是我驻村时对乡亲们的承诺。”姚坤才坚定地说。虽然家里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但任期已满“两届”的他再次主动选择无条件留任。

近年来,灵山县逐步加大驻村扶贫队伍选派力度,2018年3月选派378名县级以上工作队员进驻121个贫困村。2018年6月,增派281名县级工作队员进驻283个非贫困村,至此全县960名共有县级以上工作队员659名。同时,该县还把“吃住在村”作为铁的纪律,要求扶贫队员做到脱产驻村、岗位在村、战斗在村。

今年3月,按照“任期两年”的惯例,现任工作队员任期已经结束。但是,为确保帮扶工作连续性,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灵山县不对驻村队伍进行轮换,同时根据村情实际增派驻村帮扶力量,还组织全面摸底排查,对工作不胜任、因健康原因不能正常履职等情形的工作队员进行调整,共增派和调整55人,进一步配优配强驻村扶贫队伍。

强化干部帮扶,帮扶工作不停歇

“请各位帮扶干部利用分散居家办公的时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沟通,尽快制定帮扶计划,并将电子版发给信息员。”

“请3月10日前将贫困户的种植、养殖情况直接发到工作队员陈艺华同志处,以便进行产业奖补验收工作。”

2月5日、2月13日、2月25日、3月4日,佛子镇元眼村扶贫工作组,分别通过QQ工作群的方式组织全村81名帮扶干部84户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及时制定帮扶计划和指导开展生产。

脱贫攻坚以来,灵山县开展“认家门、结穷亲”帮扶活动,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安排1.71万名帮扶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通过“定人、定户、定责任”,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全员帮扶的格局。

战疫不耽误、战贫不停歇。入春以来,灵山县组织各级帮扶干部,采取电话、微信和QQ等“无接触”联系贫困户,制定年度帮扶计划、指导春耕生产和抓好产业奖补申报等,目前,全县预计下达第一批产业奖补资金1000万元、惠及4000多户贫困户。

“哪里有贫困村、帮扶力量就覆盖到哪里,哪里有贫困户、帮扶干部就联系到哪里,摘帽不摘责任。”灵山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明宇说,已经进入了毕其功于一役的阶段,灵山县将以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合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