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中年危機和師生戀,拍成年度爆款,這部華語電影真實又敏感

​2013年,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憑藉自己的處女作打敗了王家衛、蔡明亮、賈樟柯等影壇重量級大人物,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原創劇本獎。

一時之間,這位新銳導演被媒體稱讚為「李安的接班人」,媒體對他有了更大的期待。

時隔6年,他帶著同一批演員重回大銀幕。

從母子到師生,這部電影絕非博人眼球的“敏感”話題。

相反,這段離經叛道的師生戀,不僅沒有招來任何的罵名,反而是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師生戀題材,刪減大量鏡頭才上映,年度最大膽的華語片,導演真敢拍:

《熱帶雨》丨Wet Season

《熱帶雨》是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長片,所選的題材相比《爸媽不在家》更加敏感。

故事主要講述一位陷入中年危機的女教師,與正處於青春萌動的中學生之間的不倫戀。

電影的整體節奏把控做得還不錯,故事的完成度也很好,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藝片。

阿玲,是一位從馬來西亞移居到新加坡的中文老師。

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紀,正在遭遇一場中年危機。

婚姻和事業,早已千瘡百孔。

結婚這麼多年來,阿玲一直想要個孩子,但多年嘗試都無果而終。

於是她想了不少辦法,做過很多努力:打排卵針、定期做檢查,人工受孕…..

然而換來的,卻是丈夫的冷漠,以及不斷逃避的夫妻生活,最終兩人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丈夫整天忙於工作,經常夜不歸宿,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的重任,全部壓在了阿玲的肩上。

儘管她為了這個家全心全力的付出,但在親戚的眼裡,生不出孩子就是她的錯。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丈夫竟然在婚內出軌了。

其實在導演陳哲藝的鏡頭下,每個家庭中的女人,都有一種身份上的錯位

在《爸媽不在家》裡,菲傭泰莉行使著母親的職責。

在《熱帶雨》裡,阿玲是這家人的媳婦,但實際上也是位母親,而“孩子”就是他的公公。

片中,母親反覆提到阿玲的國籍問題,暗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重視教育的新加坡,中文課卻一直不受重視,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老師和學生們的日常交流,全部都是用的英語。

雖然時常感到挫折,但兢兢業業的阿玲,總是認真上課,想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學到知識。

於是這樣如一潭死水的生活,終於被一場

給打破。

某天,阿玲拖著疲憊的身體,準備從醫院回到家中,給公公準備晚餐。

結果在路上,遇到被大雨困住的學生偉倫

偉倫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直疏於照顧。但對他的教育很重視,想他學好中文,有朝一日能夠來到國內經商。

於是中文不好的偉倫,經常找阿玲幫他課後補習。

但他的真正目的,其實再明顯不過。

而阿玲對於偉倫,隱約感覺到不對勁,但她卻放任這樣的感情升溫。

影片用一段吃榴蓮的戲,來展現兩人的關係。猶如伊甸園裡的亞當和夏娃,一起偷食“禁果”。

事業上,他證明了她的價值;

感情上,他彌補了她的缺失;

生活上,他釋放了她的母愛。

這種複雜的情感,讓同時身為女人和母親的阿玲,找到了應有的存在感。

然而這段不被接受的感情,最先察覺到的卻是公公。

這位老人之所以能夠在家中得到重視,很大的原因是他有著子女日思夜想的財產。

當他看到出軌的兒子坐在床前,眼神中有一絲不滿和責怪。

但他得知阿玲和偉倫的那股情愫時,反而是同情她的遭遇,接納了這位不速之客。

有一次,偉倫去阿玲家做作業,不會寫“幫”字。

愛看武俠片的公公,居然動了(這是他在片中唯一的一次),用手在偉倫的手臂上教他寫字。

這個“幫”字,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是人與人之間複雜又微妙的情感傳遞。

在我的眼裡,這三個人坐在一起,才像真正的一家人。

同時,這也是全片第二次出現榴蓮,也是最後一次。

無疑是在暗示接下來的劇情,將走向倫理和道德的邊緣。

於是公公的去世,阿玲知道這個家再也不需要她。

外加上在葬禮上,丈夫直接叫小三帶著孩子過來拜祭,無疑是向她攤牌。

所以當偉倫將她按倒在床上時,並沒有做過多的反抗。

或許這是她作為女人,第一次在婚後感受到愛和激情,只不過對方不是自己的老公。

為了上映,這段戲被刪得很冤枉,實際上情而不色。

但不可否認,愛情的成分並不多,更多是無處安放的荷爾蒙在肆虐。

在激情過後,阿玲深知這段感情註定無法被世俗接受,於是她提出了分手。

“我的心很痛,真的很痛!”

“是這樣的,你以後會習慣的。”

後面的這句話,阿玲並不僅是說給偉倫聽,還是說給自己聽。

影片從頭到尾,都被烏雲所籠罩。

所以當雨傾盆而下時,這段剋制的感情迅速變得曖昧,直到徹底釋放出來。

表面上似乎在講述師生戀,但事實上更像是在描述一位女性的中年危機。

面對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困境,女人該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影片的結尾,出現了久違的陽光。

阿玲回到了故鄉,坦然地接受過去的事實,準備迎接更好的未來。

同時,她的肚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這次,她終於可以為自己而活!

女人的中年危機和忘年戀,成為了年度爆款,這部華語電影真實又敏感。

正如金馬獎評委所說:她連在後視鏡裡的眼神都是戲,能清晰感受到阿玲的無助感。

在片中,楊雁雁拒絕使用配角,便用生理鹽水代替,給自己打了30多針。

於是憑藉著毫無保留的出色表演,飾演女主的楊雁雁斬獲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相信很多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內心卻無法感同身受。

雖然故事是好故事,但是缺乏一些角色上的共鳴。

畢竟並不是每個雨後,都能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