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入党,前线闪耀着山大援鄂医护人员坚定的信仰!

人民有难,挺身而出!

甘愿奉献,一片丹心!

援鄂医疗队满怀赤诚,

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疫情是最好的测试,

他们交出了令人们安心的答卷。


3月19日和20日,武汉某医护队休息驻地,举行了两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山大齐鲁医院9名医护人员以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4名医护人员,共有13位医疗队员经上级党组织同意,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请跟随大山的脚步,一起感受前线驻地中闪耀着的坚定信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鲜红的党旗下,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李远、王云、王宁、王娅琳、赵燕、房雅婷、韩康康、李陶、路倩9位同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武汉驻地里,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医疗队又有4名队员王欣、程燕、宋才举、张志强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入党申请书:娟秀干净的字体,庄重执着的誓言

作为一线抗疫医护人员

作为由于中共预备党员

作为人民的守护保卫者

他们和其他共产党员,

又是如何共同协作、齐力战斗的呢?

来,让我们跟随姗姗的步伐,一起去看看吧!


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四批派出150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以来,在医疗队员中涌现出一大批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共有88名医疗队员在援鄂一线向各自所在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特殊时期,特殊使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向党和人民践行承诺。

李远:轻伤不下火线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李远是重症医学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也是科室ECMO团队核心成员。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不计得失的李远在隔离病房同样也很“拼”,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为了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李远不断挑战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的承受极限,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在脚趾感染了甲沟炎后,他依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值班。随着后来感染加重,疼痛导致他实在无法走路时,李远才在病区主任的安排下强制休息了两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我这点小问题不算什么,只希望能治愈更多的患者,让他们早日康复。”在脚部尚未消肿的情况下,他便又继续投入工作。在党旗下举起右拳宣誓的时候,李远感觉全身充满无穷的力量。


王云:94岁高龄患者的守护人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王云是心外监护室的护师,在接管病房之初,她迅速克服内心对病毒的恐惧心理,是医疗队内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病区内有一位94岁的高龄患者刘奶奶,由于病情重,患者情绪多有反复,王云便时刻关注着她的情况,上班时增加巡查次数,在老人闹情绪时及时连线家属共同安慰,像对待老小孩一样陪她说话、陪她玩、给她弄好吃的,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的病情慢慢好转可以出院了。


王宁:病区里的“门神”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王宁是感染性疾病科的护师,在援鄂一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病区内的感染控制,制定感控及穿脱防护服的流程,时刻提醒同事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无论医生护士,只要是需要进入感染病房的,王宁都要仔细“审查”一遍,看看大家的防护服穿的是否严密,以防止感染,成为阻挡病毒传播的“门神”。


王娅琳:成为预备党员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王娅琳是放疗科东院肿瘤病区的护师,疫情发生后主动请缨援鄂的王娅琳在抗疫一线的病区里主要从事主班及感控工作,她积极参与危重患者的日常护理及抢救工作,协助护士长参与隔离病房护理制度的制定,参与制定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感控与护理管理手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护患沟通手册》等,参与制定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护患沟通方案》,开展了有关新冠肺炎护理科研课题一项。


赵燕:总是冲在感染风险最高、队友最需要的地方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赵燕是普外科5D病区护士长,同时赵燕也担任医疗队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十七病区副护士长,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护理工作的质量。为了让不同科室组成的医疗队员尽快适应工作,赵燕快速制定了各班次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整理污染区抢救车,建立清洁区急救站,优化“三区两通道”布局。她每日进入隔离区督导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排查隐患,完善工作细节,严格检查每一位出入污染区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她总是冲在感染风险最高、队友最需要的地方,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她觉得“这是组织考验我的机会,让我明白了共产党员越是重要关头、越见精神品质,越是关键时刻、越显担当作为,我将用实际行动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接受党组织对自己的考验。”


房雅婷:信念坚定于心,实践于行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房雅婷是手术室的护师,自疫情爆发后,房雅婷便主动请缨赴鄂援助,在援鄂一线的重症病房里大多是年龄普遍偏大的老年人,房雅婷不仅在身体上、治疗上照顾好患者,更在心理上关怀他们,为了让患者快速康复,房雅婷把自己的苹果、面包、牛奶带到病房,一句暖心的爷爷、奶奶,经常让患者感动得流下眼泪。同时,房雅婷为了给身边的同事减压和鼓劲,便用画笔记录大家在工作中的样子,成为工作之余大家的些许安慰。


韩康康:坚决做到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韩康康是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韩康康发现病区内的患者普遍高龄,除患有新冠肺炎外常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和基础疾病,他充分发挥齐鲁医院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我一定会以入党为新起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做到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李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努力做好一名奋进的齐鲁人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李陶是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主治医师,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于病房内需要呼吸支持的危重患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每天给患者计算静脉的营养能量是否满足患者需要,在李陶看来,“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这就是我的专业,我必须责无旁贷站在一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区内有准备拔管的患者时,李陶便积极做好拔管前的充分准备,为顺利拔管和患者后期的良好恢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对于加入党组织,李陶表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努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人,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努力做一名奋进的齐鲁人!”


路倩:疫情会结束,90后的责任与担当不会结束

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员路倩是普外科5B病区护师,平时热爱写作、拍视频的她在工作中对待每位患者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隔离病房的患者,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很难吃到水果、牛奶和其他的东西,而在平时的护理交流中,刘叔想吃小咸菜了,陈姨喜欢吃水果……患者们的这些“小心思”路倩都记在心里,为了让患者们如愿以“尝”,路倩把自己的小零食带到病房给患者们分享。


作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145名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王欣、程燕、宋才举、张志强在这场“战疫”中,始终将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战场,主动接受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表示,将继续在抗疫斗争中锤炼自己,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总体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欣:医疗队里的“智多星”

作为医疗队的副队长,山大二院王欣带领队员总是冲在一线。开诊的当晚便收治29例病人,次日又收治20名病人。49个生命的希望冉冉升起。在救治病人时,王欣注重中西并重、内外兼治。他常常通过聊天缓和情绪,他管这叫“话疗”。舒心的话语如寒冬的暖流,温暖了病人的心田。王欣最有名的话是:“医生和患者,本来不就应该这样敞开心扉吗?”


程燕:为节约防护服,两次呕吐又咽回

程燕是2月10日抵达当日当晚的第一班次。第一班次从晚上9点上岗,第二天凌晨3点下岗,一干就是6个小时。因为穿脱防护服很麻烦,上岗都需要提前1小时,下班要晚1个小时。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很闷热,让初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很不适应。“一个班次干下来觉得说话都费力,忙起来气不够使。我全程张口呼吸,先是有些低血压,休息了一下才好点了。”

程燕还分享了一个感人的事例。一次,病人太多,忙完程燕就感觉自己要吐,便马上站起来想深呼吸压下去,但没成功,还是顶了上来,她就使劲闭紧嘴巴硬咽了下去。这种情况发生了两次,“我们的防护服很宝贵,污染了再换太浪费,还耽误时间。我是组长,我不能因为防护服离场,我要跟组员们在一起。我年龄最大,他们都是孩子,我要照顾好他们。”


宋才举:要发挥重症护理的专业优势

受医疗队员身边党员的影响和感召,宋才举怀着无比激动而崇敬的心情,在抗疫一线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表示向党员看齐,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此次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并在一线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宋才举更加激动,她表示,“我有20多年的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我要充分发挥自己重症护理的专业优势,尽全力去做,尽全力去做好,精心护理好每一位患者,为取得抗疫战斗的最终胜利,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张志强:主动请缨,愿意去照顾危重症

张志强所在的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接管的是重症病区,危重症患者多,且危重症患者涉及多脏器的损害,甚至需要呼吸机、床旁血滤机等高级生命支持。重症专业的张志强主动请缨来管理这些特殊的危重症患者。张志强是这样说的:“每次见到患者眼中迸发的强烈的求生欲望时,我觉得自己无怨无悔。”在他的眼眸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应该有的坚毅与执着。


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一个临时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当前,大战还在继续,大考仍在进行,

更多前线白衣战士坚定必胜信念,

保持昂扬斗志,

向胜利发起冲锋。

心手相连、共克时艰!

春暖花开,胜利可待!


图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文 |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