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集体经济+订单农业+农户”使村民走稳奔康路

自贡网讯(记者 曾鹏程)3月23日上午,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5组高粱标准化种植基地的漂浮育秧温室大棚内,育秧托盘上半个月以前种下的高粱种子已经发芽了,植株达到5厘米左右,再有1个星期就能移栽。相隔不远的种植基地内,几名村民正顶着日头整理土地,为移栽做准备。

图:高粱漂浮育秧

据了解,李子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48人,经过几年扶贫开发,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到2018年底已经全部实现脱贫。脱贫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李子村有新的考量。

“我们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流转土地900多亩,发展‘高粱+再生高粱’300亩,‘中稻+再生稻’600亩,还养了50多亩小龙虾,把所有贫困户吸纳到产业链上,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李子村第一书记张胜介绍,该村立足位于龙贯山‘双再生’绿色稻梁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优势,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去年,我们和郎酒集团签订的高粱保护价是每公斤5.6元,今年是6.4元。五粮液集团也跟我们签订了水稻收购协议,种粮食也能让大家奔小康。”张胜说,富顺县地处四川省“白酒金三角”,粮食价格逐年增长,正是李子村通过订单农业“决胜”的底气所在。

图:整理土地为高粱移栽做准备

“按照村里的规划,集体经济联合社的收益按照2:2:2:4进行分配,4成用于发展,2成用于贫困户分红,2成用于五保户、残疾人和彻底丧失劳动力家庭等特殊群体分红,2成用于其他村民分红。”张胜算了一笔账,300亩高粱年产值约80万元,600亩水稻年产值约110万元,50亩小龙虾年产值也在10万元以上,除去劳务费用开支、成本等,李子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年收益将超过10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每户3000多元,再加上流转费、务工费,通过集体经济联合社,全村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品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我们请县科协的专家到村上研究高粱和辣椒间作模式,还准备等高粱移栽后,利用温室大棚探索无土栽培,尽量让产业路越走越宽,让村民奔康路越走越稳。”张胜表示。